“在离大陆如此远的地方,建规模如此大的现代化港口实为罕见。”在“魔鬼码头”真容面前,走遍世界所有大港的国际港口协会会长皮特•斯特鲁伊斯也不禁这样感慨。

近日,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四期开港投入运营。这座码头为何被称为“魔鬼码头”?它为上海港巩固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提供了哪些保障?我们一起来看看。
“
为何被称为“魔鬼码头”?
”
你可以想象一下,偌大的码头,你连人影都看不到一个,但是车来车往,忙碌异常,而且还井然有序,这就是“魔鬼码头”的由来,也是现代科技的“魔性”所在。
据悉,经过18个月的紧张调试,“魔鬼码头”实现了设备与系统的完美融合,工作人员只要在中控塔里就能够轻松管理整个码头的运行。

初期将有100台智能设备投入生产,其中包括50台自动导引车、10台桥吊和40台轨道吊。
根据规划,洋山四期码头最终将配置130台自动导引车、26台桥吊和120台轨道吊。以往需要人工操作的设备,如今都被智能设备代替,按照系统指令,自动执行生产任务。
除了智能,洋山四期码头也是一座绿色环保的新型码头,码头所有设备都是电力驱动,实现了零排放,靠泊的船只也都采用了岸基供电,避免了柴油机运行产生的排气污染。
“中国芯”指挥下的无人码头
令让人振奋的是,这么一个大型复杂的港口无人运行系统,其主要设备都是“中国造”。
洋山四期采用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自动化装卸设备,整个装卸过程所涉及的三大机种均为中国制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集装箱“搬运工”——它们既可以深入悬臂箱区作业,又可以在堆场中来回穿梭,它们就是被称为AGV的自动引导运输车。
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之所以被称为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并不只是因为这些AGV自动导引车。
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系统)和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ECS系统),两者组成了这个全新码头的“大脑”与“神经”。这两套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将让国内全自动化码头第一次用上“中国芯”,大大提升了码头的智能化运作和作业效率。

码头自动化程度之高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连AGV车更换电池都是全自动完成的。码头的换电站是AGV车的‘食堂’,如果AGV‘饿了’就会自己主动去‘吃饭’,换一块电池只需6分钟,如此,实现24小时无间断工作。
奠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战略位置
打开地图,上海的版图在长江入海口南侧向东南伸出一条“细长的舌头”,这条“舌头”就是全长32.5公里的东海跨海大桥,它是洋山深水港区连接大陆的唯一一条快速交通集疏运通道。从2002年到2020年,洋山港共分四期建设,一至三期共有5.6公里深水集装箱码头岸线、16个7万至15万吨级深水集装箱泊位。

已有上海港,为何还要在水深几十米的海上再建一个港口?据了解,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尚不足百万标准箱,列全世界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20位之后,这严重制约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此外,上海港受长江口水深的影响,已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深水岸线和航道,深水资源成为制约上海港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深水港成为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目标的关键。
洋山四期码头岸线总长2350米,共建设7个集装箱泊位,开港运行后年吞吐量将达到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举奠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战略位置。
现在,全球最大的10座港口中,有7座在中国。除了上海洋山深水港,其他几座分别位于深圳、香港、宁波、青岛、广州以及天津。因为有了这些港口的服务,中国的对外贸易得以乘势发展。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国11月出口量以美元计上升12.3%,而此前经济学家估计的数据大约是5.3%。中国11月进口量则上升了17.7%。2017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以人民币计上涨了18.8%。
Migag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