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84岁母亲照顾50岁失智女儿 温饱线挣扎...

Source

清晨5时多,洛杉矶县罗斯密市一处停车场外,领取免费食物的队伍已经开始排队,此时距离发放还有四个小时。

84岁的阿罕布拉居民华青(音译),搭乘三路公车(78号、260号、70号),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抵达法印寺后门的食物分发点。志工们正忙着搬运一箱箱新鲜蔬果、冷冻海鲜、罐头和酸奶。

领食物华人家庭增多

2025年的美国,在这样的年代,对许多家庭来说,「吃饱」仍是一场每日的挣扎。

随着物价上涨、政府补助不确定,愈来愈多华人移民家庭依靠社区食物发放的帮助。而语言隔阂与对移民身分的顾虑,让这场日常挣扎更加艰难。

华青每天的生活,是照顾50多岁的女儿——她患有思觉失调(Schizophrenia)、失智症(Dementia)、多重慢性病共十余种精神与身体疾病。母女俩的主要收入,是华青照顾女儿获得的「居家照护服务计画」(In-Home Supportive Services,IHSS)津贴。这项计画由州政府支付照护者(通常是家人)薪酬,用于照顾符合资格的 低收入 长者、盲人或身障人士。

华青说,每月2000美元(约110小时工时)的IHSS,也只能勉强支付房租和水电费。

过去30年搬了37次家

「过去30年,我们搬了37次家。」她说,由于女儿病情严重,她们无法跟别人合租,不是被邻居投诉,就是被房东赶走。而她等待十多年的长者补贴公寓,依旧遥遥无期。

女儿每月约800美元补充保障收入(SSI),仅能勉强支付她的自费医疗开销。她们唯一稳定的食物来源,就是 加州 的食物援助计画CalFresh(加州版「 粮食券 」)。

预算陷僵局忧失补助

「我们靠粮食券买米买菜」,她说:「如果没有粮食券,就真的没法活了。」

母女俩每月不足500美元CalFresh补助,是维持餐桌上食物的唯一依靠。但随着联邦预算案在国会陷入僵局,这条生命线也变得不确定。

10月底这天,从食物发放活动领回的物资,让她们的餐桌多了几样食材,也多了一点快乐。当轮到华青领取时,志工把一袋食物,包括新鲜的芹菜、西瓜、葡萄、冷冻虾仁与风味酸奶放进她的小推车里。

「虾仁和水果留给我女儿,」华青笑着说,「她会很开心的。我很好喂,吃什么都行。」

志工日接30求助电话

他指出,如今每天平均接到至少30通求助电话,而去年每天只有三、四通。 「有说没有工作的,有说工时被砍的、房租上涨等。」阶进慈善基金会每两周举办一次食物发放活动,同时在现场设置摊位,协助低收入家庭申请CalFresh及其他福利。

10月底,叶品毅的团队收到通知,11月的CalFresh补助金(每月通过EBT发放),将因联邦政府停摆而延迟。 10月20日,加州社会服务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s)发布公告,敦促各县为这场影响约550万名受益人的补助中断预作准备。

根据加州社会服务局,受益者仍可使用EBT卡中的现有资金,但11月的补助金额与入帐时间「目前尚不确定」。

「我们还是继续帮人申请,但不清楚之后会怎样。」叶品毅表示,今年基金会协助递交约200份CalFresh申请,比去年增加三成,其中年轻申请者明显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