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风向要变了?以色列总理相隔10年再次访问埃及

Source

当地时间9月13日,不久前刚刚当选并就任的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到访埃及,在红海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会晤了埃及总统塞西。

10年首访 点头之交

由犹太复国主义者在阿拉伯人环伺的古巴勒斯坦故地创建的以色列国,自1948年建国第一天起,就和周边阿拉伯国家长期处于真正字面意义上“你死我活”的敌对状况:自1948年至1979年,长达31年时间里,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权力。

1979年,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和时任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了《戴维营协定》,埃及成为第一个承认以色列“建国权”并单独与之建交的阿拉伯国家。萨达特此举为埃及赢得了巨额美援和一次诺贝尔和平奖,却也让埃及和他本人付出惨痛代价。

自此埃及被阿拉伯世界长期孤立,并由此丧失阿拉伯世界领头羊的资格。萨达特本人在协定签署不久后被本国军官暗杀身亡。

尽管如此,埃及和以色列间的外交关系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点头之交”,双方大多数外交接触是“事务性”的,内容不外乎西奈半岛与加沙间“地下通道”、埃拉特湾航权纠纷等。以色列总理上一次到访埃及,要回溯到2011年。当时,以色列总理是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而埃及总统是穆巴拉克。不过贝内特和塞西之间并不陌生,贝内特早在2018年到过埃及,当然,那时候他还并不是总理。正如一些中东本地政治分析家所指出的,埃及和以色列间的高层互动“从来都不会是小事”,此番当然也不会例外。

剑指加沙 迂回哈马斯

虽然是以色列总理和埃及总统间的会谈,但谈话主题却是加沙地区,加沙地区是巴勒斯坦地区唯一没有以色列定居点的所在。众所周知,加沙地区如今被巴勒斯坦强硬派组织哈马斯所控制。由于以色列和哈马斯间剑拔弩张的关系,自2014年至今,双方小摩擦不断,已“大打出手”4次。

最近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发生在今年5月,持续达11天之久,导致26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13名以色列人丧生。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加沙地带还由埃及法鲁克王朝所控制,此后直到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加沙都是埃及的实控区。

《奥斯陆协定》生效后,加沙和埃及陆、海接壤,各方均将加沙走廊视作生命线。尽管2014年后这条生命线被切断,但埃及仍是哈马斯和加沙地带唯一可以在以色列重重包围、封锁中“透一口气”的区位。因此,埃及往往扮演着斡旋以色列和哈马斯间矛盾的和事佬、传声筒角色。5月“11天冲突”得以停火,埃及调停功不可没。在贝内特访问埃及前一天,以色列外交部长亚伊尔·拉皮德发表演讲,宣布了一项分两阶段实施的“加沙建设计划”(以下简称“拉皮德计划”)。其中,第一阶段包括修复加沙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管道,兴建海水淡化工厂,改善医疗保健系统,重建住房和交通基础设施。第二阶段围绕在加沙建造一座新港口。5月份的“11天战争”导致加沙基础设施满目疮痍,200万人口极端贫困。此计划若能实施,将会让加沙的境遇多少得到一些改善。

拉皮德、贝内特、内塔尼亚胡同属强硬派,他们当然不愿冒铁杆支持者流失的风险,去和“不可接触的哈马斯”达成什么君子协定。

要“迂回接近和平”,只能拜托埃及。

据称,“拉皮德计划”已通报了美国、欧盟,并得到以色列执政联盟八党、包括贝内特、拉皮德和国防部长甘茨的赞同。尽管拉皮德和贝内特在两年后就要互换职位,但有了这个“八党共识”,就有了些保证。因此,贝内特的埃及之行是一次“红海迂回和平”行动,也是“拉皮德计划”的“下集”。

哈马斯和加沙都未必领情

然而,哈马斯和加沙未必领情。“拉皮德计划”照例规避了以色列与哈马斯间的直接接触,在以色列强硬派看来已是“纡尊降贵”,但在哈马斯乃至加沙人民看来却完全是另一种感受——加沙之所以水电不通、楼倒房塌、路桥断绝、燃料匮乏,说到底不就是以色列造成的么?就在贝内特到访埃及当天,以色列国防军还空袭了加沙境内目标。此次冲突规模虽远不如5月那次,却足以勾起巴勒斯坦人许多痛苦回忆。

据巴勒斯坦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数据,在以色列国土及被占领土上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多达4650人,其中520人未经任何指控或审判即长期关押,200名未成年,40名女性,544人被判处无期徒刑,499人被判处20年以上徒刑。此前埃及周旋于以色列和哈马斯间,试图促成较长期、较稳固的和平约定,却大多卡在“释囚”环节。此次“拉皮德计划”和“贝内特出访”的“上下集组合拳”,很大程度上在“释囚”问题上仍显得避重就轻。

显然,以色列联合政府尚无魄力迈出这关键一步。但这一步迈不出,“迂回和平”即便达成,恐也是有限的、不稳定的。不过“红海迂回和平”行动至少释放出两个积极信号:首先,尽管是“强硬派顶替强硬派”,但内塔尼亚胡下台的确给以色列政府带来改变。

新的联合政府虽同样无意于“领土换和平”,却至少对达成一项可持续的和平感兴趣;其次,新的以色列内阁虽迂回取道埃及,但开始了同哈马斯谈加沙问题的尝试,而不再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