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为啥信用卡不太受欢迎?

Source

去银行办信用卡,对年轻人来说已经过时了。据央行数据,信用卡全行业发卡量季度环比增速从2017年四季度的6.51%,一路下跌到2020年四季度的0.63%。相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信用卡的可接触度、可获取度和便捷度,在年轻人面前都不具备优势。在美版知乎Quora上,美国网友提问道: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了,为什么信用卡反而并不流行也不受欢迎?这个问题引起海外网友的热烈讨论,我们看看他们的看法。

海外金融专家亚当•菲亚德的回答


早期(即20世纪90年代末至2012-13年左右),信用卡在中国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主要与信用卡推广得非常缓慢有关,尤其是在早期,再加上中国发展地相对较晚,人们还少有超前消费的概念。

在过去五年里,信用卡在中国仍然是一种利基支付方式,现在信用卡已经被下一代支付平台所超越,而下一代平台是以客户为核心设计的,以现代数字和移动为中心的世界。相比之下,当今信用卡支付基础设施的核心仍然采用追溯到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前的技术。

一个值得思考的有趣假设是,如果在智能手机兴起之前,信用卡的使用在中国各地激增,将会发生什么。如果已经有一个由两个或三个玩家主导着“足够好”的支付解决方案,那么下一代支付解决方案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吗?

让我们首先从信用卡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以了解为什么市场上消费者采用信用卡的速度会如此缓慢,尤其是在早期阶段。

在信用卡生态系统中,包含有:

1.消费者

2.商户

3.信用卡发卡行-承担信用风险的人,通常是银行,如摩根大通、富国银行或中国银行

4.交易网络-促进商户和买家之间交易的人,例如Visa、万事达卡或中国银联

现在让我们回到20世纪90年代末,在经历了大约2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的消费经济刚刚达到一些消费者开始思考现金以外的世界的程度。到十年前,中国还是一个100%以现金为基础的经济体,支付方式看起来与过去一千年几乎一样。如果你把一个人从9世纪的唐朝时代的中国拉出来,把他放在大约2009年的一个湿货市场,然后给他一笔现金,采买消费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唯一可能接受信用卡的商家是那些迎合外国人的地方;像五星级酒店和机场之类的地方。对于其他99%的中国商人来说,实施信用卡系统需要在信用卡处理终端和安全数据通信线路方面进行相当大的投资……作为对您投资的回报,您有幸将每笔交易的2-3%交给美国支付公司。“不用了,谢谢,我们还是用现金吧”几乎每个中国商人都这样回答。

现在,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信用卡只有在你可以实际使用的地方才有用,否则,它只是一笔由塑料制成的负债,在你的钱包中占据了宝贵的空间。由于接受信用卡的商家很少,中国消费者对信用卡的需求也很少。这是一个典型的鸡/蛋问题。

初期的中国消费者基本上没有记录在案的信用记录,所有银行——通常承担信用卡发行人的角色——都由国家所有/控制,没有向消费者推销信用卡的动机;即使在中国于2002年成立中国银联(China UnionPay)以提供一个替代全球且主要由美国主导的交易网络的本地选择之后,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成立。信用卡的推广速度慢得令人痛苦,十多年后,只有不到10%的人口使用信用卡,而美国几乎人手一张。

当然,信用卡普及缓慢并非中国独有。事实上,如果你研究一下美国和欧洲信用卡网络的发展,你会发现这些市场也花了几十年才完全发展起来。

即使在2013年,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以现金为基础的社会。在游客和外国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之外,很少能找到信用卡支付终端。但是,一些大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从本质上来说,这些事情推动了中国下一代支付生态系统的迅速崛起:


(1) 阿里巴巴于2004年开发了下一代电子商务支付平台

支付宝是阿里巴巴于2004年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旨在促进淘宝网上的电子商务交易。在早期,它与易贝非常相似,期初它像易贝一样在整个交易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为它主要局限于小型(但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市场。它一直在相对利基的市场内存活…

(2)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智能手机的使用率从“0到60%”(2010-2014)

这是下一代支付平台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因为它一下子消除了信用卡应用的主要摩擦领域之一——说服商家投资于昂贵的信用卡处理技术。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削弱了典型信用卡处理终端的处理能力。这并不奇怪,因为核心信用卡处理技术仍然基于80年代的基础设施。

支付宝基于QR码的支付系统背后的技术优于后端信用卡处理技术,就像苹果的iOS优于塞班(Symbian)和黑莓(Blackberry)一样,后者的核心内核是在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网络时代之前开发的。

智能手机的普遍存在消除了投资昂贵、笨重的专有信用卡支付终端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现在无论大小的购买者都可以将其智能手机用作一个灵活的支付终端——他们甚至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设备/加密狗(例如Square)来接受付款。消费者无需等待塑料信用卡出现在邮件中并被“验证”——他们的口袋或钱包里已经有了一个更复杂、更安全的平台。不久,支付宝就将其平台重新聚焦于移动用户……使用率飙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导致了全国各地支付终端和数字销售点(POS)系统的安装激增,但这些系统的重点是读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使用的QR码系统,而不是信用卡。对于大多数以前没有信用卡终端的商家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不仅仅方便了付款,还有利于一般会计计算、控制缩水等。


(3) 进入社交圈(2014):微信以数字红包进入竞争

2014年初,农历新年,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微信(WeChat)推出了一项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将其(当时)相对小众的微信支付平台与其社交/短信平台链接起来,以数字红包(hongbao)的形式互相汇款,而社交/短信板在当时已经是几乎每个中国人的智能手机上使用最广泛的应用程序。这是一夜之间的轰动;在一个月内,钱包的使用量从3000万增加到1亿,如今微信支付支持10亿多活跃用户。

中国以移动为中心的数字支付基础设施已经超越了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相对陈旧的信用卡支付基础设施。这一切发生在眨眼之间——我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一次让人大开眼界的经历,在中断了两年没有访问过中国之后,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数字菜鸟。

此外,中国下一代以移动为中心的数字支付基础设施通过使支付过程相对便宜且摩擦较小,加速了中国线下到在线(O2O)服务的采用。例如,在中国,共享单车的巨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能够进行低至1元人民币(15美分)的支付交易。

目前的信用卡经济状况——鉴于当今全球交易网络的双重/寡头垄断性质,我的观点不大可能改变——使得低于一定价值的交易很难进行,这主要是因为中介机构的有效利润百分比较低:


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牢固确立了中国事实上的支付方式,目前,传统的信用卡基础设施真的已经没有机会大规模进入中国。为现代移动和数字中心世界构建的平台已经足够完善,消费者没有必要再回到落后的底层技术上自讨苦吃。

美国网友卡尔•约翰逊的回答

美国人通常认为信用卡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事实上,香港的许多商店不接受信用卡,而且许多商店只有在账单金额超过一大笔时才接受信用卡。这使得信用卡用处不大,香港有相当多的人没有信用卡。这里流行的电子支付方式是八达通卡,最初用于乘坐地铁和公交车。它是一种小型的货币卡,而且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我认为信用卡在比中国贫穷的国家不太受欢迎,这意味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信用卡。

大约20年前,当手机革命开始时,许多中国家庭仍然没有座机电话。然后,中国基本上跳过了这一阶段,比许多西方国家更快地接受了手机。这种现象在较贫穷国家更为明显。华为通过在亚洲和非洲国家销售移动网络设施而发了大财。

付款也是如此。中国人不够富有,不能广泛接受信用卡。在信用卡变得足够大之前,新技术已经推陈出新了,阿里巴巴开发了更方便的互联网支付,以促进其在线商务。随后,腾讯推出了他们的互联网支付,以便利他们的微信应用程序中的许多日常活动功能。现在信用卡已经太迟了。

顺便说一句,中国认为两家私人公司主导网上银行业务是不健康的。它正试图创建一个互联网银行基础设施-银联,这对所有竞争对手都是公平的。政府将该项目视为可与公路、铁路和电力相媲美的基础设施。

中国网友朴文健的回答

经过调查,我不会说信用卡在中国不流行。

到2016年,中国的活跃信用卡数量为4.65亿张,即每百万人34万张(考虑到中国人口为13.5亿)。

我没有找到美国的数据,但在谷歌上搜索了2016年7月发布的英国FCA信用卡报告(

1.30我们发现,2014年约6.9%的持卡人(约200万人)拖欠或违约……2015年1月活跃的信用卡(510万账户)中有8.9%将违约。

我推测英国有5700万张信用卡(5700万的8.9%是510万),或者说每百万人有877000张(英国人口为6500万)。

诚然,就人均卡而言,中国人的信用卡比英国人少得多。但请记住,英国在金融方面非常成熟,在发展信用卡市场方面有着更长的历史。此外,英国人比中国人富裕得多。中国信用卡市场刚刚发展了15年,市场仍在增长。

在中国,信用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银联网络支付的。以下是2016年纳尔逊报告的数据。您可以找到银联的立场:

(请注意,数据为信用卡加借记卡交易。来源:卡和移动支付行业统计)

我刚用谷歌搜索了15分钟,没有找到直接证据表明信用卡在中国不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