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佑农饲料)
11月10日,猪肉股盘中走强,罗牛山涨超5%,牧原股份涨超4%,海大集团、天康生物、兄弟科技、立华股份、巨星农牧等跟涨。
低费率“养猪ETF”——畜牧养殖ETF(516670)截至发稿涨1.52%。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近5个交易日获资金连续净流入超1700万元;近10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合计2.93亿元。
开源证券指出,猪价反弹或渐至尾声,供给压力下猪价磨底或延续。据涌益咨询,截至2025年11月9日,全国生猪均价11.90元/公斤,周环比-0.30元/公斤,同比-4.80元/公斤。
据山金期货,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当周,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亏损89.21元/头,前一周为亏损89.33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亏损175.54元/头,前一周为亏损179.72元/头。
猪价再度跌破12元/公斤,行业进入全面亏损阶段
日前,多家上市猪企披露今年10月份的生猪销售简报。
简报数据显示,相关企业今年10月份的商品猪价格进一步走低,并于年内首次跌破1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普遍已下跌超过三成。而据农业农村部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的数据,全国生猪市场价格(线上)今年10月份亦跌破12元/公斤,其后价格变化一度有所反复,尚未看到明确止跌迹象。
应该来说,供求关系上的供大于求是猪价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近些年来,受到猪企规模化生产、育种养殖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更加精细化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成本总体不断下降。比如就有猪企表示“致力于提升智能化养殖水平,通过智能化技术重构生产流程,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环保的协同目标”。另外,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部分企业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开始低于12元/公斤,一些最优秀的场线成本已低于11元/公斤。生猪养殖成本的下降,使得一些在成本控制上具有优势的猪企在猪价不断下行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盈利,因此也没有主动减产的内生动力。
不过,“跌跌不休”的猪价带来的冲击还是逐步显现出来,已明显侵蚀相关猪企的营收和利润,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一些企业已开始陷入亏损境地。据记者统计,在申万行业分类下生猪养殖行业12家A股上市企业中,有6家企业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下滑公司占到了一半;利润方面,9家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下滑企业占到了3/4,其中过半数企业利润同比已经腰斩。这里面,不少猪企已再次到了濒临亏损的边缘,部分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更已同比由盈转亏。
行业产能去化预期增长,机构看好中长期猪价
展望后市,东方证券指出,当前猪价现实与预期双弱,叠加政策驱动,生猪养殖行业去产能有望启动。产能压力传导下,当前肥猪价格跌破12元/公斤,7kg断奶仔猪价格在200元/头左右,行业基本处于全面亏损阶段。考虑到当前肥猪和仔猪价格近期已降至年内低点,后续价格有望进一步回落。参考历史经验,肥猪与仔猪价格同低阶段,行业大概率开启市场化去产能。
华福证券认为,短期来看,根据钢联数据,2025年5月-9月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长,按仔猪到育肥出栏6个月时间推算,2025年11月-2026年2月商品猪出栏量或呈增长趋势,供应压力持续,猪价或偏弱运行为主,关注需求端消费旺季对价格支撑。长期来看,近期养殖已陷入亏损状态,叠加产能调控政策推进,行业产能去化预期增强,有望推动长期猪价中枢上移,低成本优质猪企将获得超额收益。
国金证券表示,生猪价格自年初以来呈现震荡向下态势,受益于养殖成本的改善,生猪养殖企业在上半年均实现较好的盈利,而随着供给端的逐步增加猪价进一步下跌,25Q3全国生猪均价13.79元/公斤,同比-29.05%,在猪价大幅下跌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出现亏损,预计行业开启去产能。
政策端对能繁母猪存栏向下调控方向不变,在政策调控下预计规模集团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下降,而中小企业或因养殖成本压力逐步调减产能。在行业产能有序调控的背景下,预计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至合理区间,中期行业盈利中枢有望提升。
融达期货分析认为,当前猪价回落是供应宽松、阶段性利好消退以及部分养殖主体心态转变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也印证了生猪行业仍处于产能去化的“深水区”。展望春节前的市场,出栏节奏将成为决定价格走势的关键变量。若11月份养殖端出于年度计划、利润考虑或对后市悲观而选择集中出栏,猪价可能面临一波明显的下行压力,但也会为春节前的消费旺季腾出反弹空间,形成“先跌后涨”的格局。反之,若出栏压力后移,那么春节前的供应压力将更为集中,价格反弹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同时,生猪养殖行业完全成本线将继续构成阶段性猪价反弹的重要压力。在供需格局实质性改善前,任何接近成本线的上涨都会引发供应的释放和需求的收缩。而行业现金流成本线将继续构成猪价下跌的重要支撑,在猪价跌破行业现金流成本后,低价利好有望再度出现,对猪价形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