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中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人民币汇率为何不跌反升?|夏春_新浪财经_新浪网

Source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者 夏春 郑梅枚

  周四A股跌破3400点,恒指跌破24000点都并不意外,虽然A股经常与美股走势不同步,但港股跟随美股下跌是最常见的方向。

  全天只有香港本地股在顶着指数,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小幅上涨,中国移动虽然小幅回调,但上涨趋势没有破坏,目前环境下高派息的央企是不错的一个选择。

  加息周期已经确定,接下去市场切风格是板上钉钉的事,短期看,市场振幅会加剧,更应该关注有基本面支撑、周期性行业。

  FOMC会议声明后,加上昨晚公布的美国超预期的四季度经济数据,美元指数强势上涨,已经站上97上方,接近2020年6月以来的高位。

  就在美联储即将收紧,以及全球其他主要央行也在考虑收水的时候,中国货币政策“稳中有松”,年初以来MLF、LPR、SLF先后下调,降准、降息都如期而来。

  在内松外紧的环境下,我们却看到人民汇率反而保持强劲,一路突破各个关键水平。

  即使在美联储强化鹰派立场、地缘政治紧张、美元指数突破97高位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一度升到6.32,回到了2018年中的最高水平。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出现了美元强、但人民币更强的情形。

  通常来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美元指数会呈相反走势,近期两者同步走强的现象,是在从去年10月中开始的。(参考:《港美股五分钟: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双升能否持续?》)

  但是可能会有读者疑问,那个时候美联储还没有转向鹰派,另一边中国央行也还没有公布降准和降息,现在两边消息都落地,为什么人民币汇率依然不跌反升?

  其实背后的原因都不难理解,首先我们来看美元。

  在美联储宽松的后期,美元通常会走强,这是因为对美联储收紧的预期,总是会在市场中提前反应,而不会等到消息落地的时候。

  相反,在美联储首次加息之后,美元指数往往在之后的3个月、甚至6个月里是下跌的。再综合其他影响美元的因素,我们在今年初对美元的预判是先强后弱。

  再来看人民币汇率。总的来说,近期支撑人民币升值的两个最核心的因素是,出口韧性和季节性因素。

  出口超预期的增长也是去年中以来支撑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随着下半年全球各地经济活动逐步恢复,中国的出口增速逐步回落也是市场的一致预期。

  但去年末海外又出现了Omicron变种病毒,疫情大幅反弹,对产业链造成了意料之外的冲击,这也使得中国12月整体出口量保持较强水平,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在出口因素的基础上,年末到春节前一直以来都是人民币的季节性结汇高峰,尤其是在近5年,数据分析显示1-2月是每年季节性因素最强的时期。

  季节性因素会在春节后减退,人民币汇率接下来走势判断最重要的一点,还会是出口的前景。

  随着疫情后全球产业链的复苏,出口高增长在今年大概率是难以维系的,预计增速会明显回落。

  其次,中美利差逐步收窄、中国经济放缓等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因素也会持续存在。

  我们预计一季度后期以及接下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会相对偏弱,双边小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我们对于今年美元先强后弱的判断成立,人民币汇率接下来也不会太弱,况且令人民币在今年大幅贬值的因素不大有机会出现,例如中美经贸关系显著恶化等。

  考虑特殊情形下,包括全球疫情反复恶化、产业链恢复非常缓慢、中国经济出现超预期增长等,人民币汇率才有机会出现超预期升值空间。

  (本文作者介绍:诺亚控股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