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达单季营收增逾17%拟赴港IPO   逐步“卸包袱”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

Source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持续进行“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战略转型,拓斯达(300607.SZ)业绩已开始逐渐进入收获期,公司也瞄向了港股。

11月12日晚间,拓斯达发布公告称,公司为深化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同时更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正在筹划发行境外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宜。

2025年前三季度,拓斯达实现营业收入16.88亿元,同比下降24.49%;归母净利润4933.65万元,同比增长446.74%。公司业绩整体出现回暖。

其中,第三季度,拓斯达营业收入达6.02亿元,同比增长17.58%;归母净利润2060.43万元,同比增长176.93%。

值得一提的是,9月12日,拓斯达正式对外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新品“小拓”,率先应用在注塑领域,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表示,从单一注塑设备业务到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核心集群业务的发展,如今拓斯达持续深化“AI+制造”战略,正用人形机器人打开柔性制造的市场新空间。

主动调整业务结构

选择主动“换挡”机器人领域的拓斯达,正准备向港股发起冲击。

11月12日晚间,拓斯达发布公告称,公司为深化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同时更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正在筹划发行境外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宜。

拓斯达成立于2007年,最初生产、售卖注塑机,此后涉足数控机床等领域。

目前,拓斯达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数控机床,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

2023年及2024年,拓斯达营业收入分别为45.53亿元和28.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5%和-36.9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03.34万元和-2.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86%和-378.58%。

除资产减值等因素外,拓斯达将2024年度业绩大幅下滑及亏损的原因解释为其主动收缩“项目类”业务规模。

“创业是一场翻山越岭的跋涉——2024年,是我们卸下包袱的一年,是锚定新坐标的一年,也是云开雾散的一年。”在2024年年报中,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有些煽情地向外界表示。

吴丰礼所说的“卸下包袱”是指:公司持续推进“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战略转型,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大幅收缩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规模。

拓斯达“项目类”业务包括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等,公司“产品类”业务是指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等业务。

“公司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下游客户主要为光伏、锂电、3C行业,部分客户因竞争加剧、产能过剩、资金紧张等多种原因,导致项目的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进一步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拓斯达介绍,2024年度,公司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超50%,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是造成业务大幅下滑及亏损的主要原因。

拓斯达表示,公司将会进一步收缩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通过进一步收缩业务、子公司股权调整等方式,逐步剥离相应业务。

2025年半年报中,拓斯达介绍,公司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新项目实施主体为江苏拓斯达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经减资完成,接下来公司将陆续剥离股权,逐步将其调整成为参股公司。未来,随着工业机器人、注塑机和数控机床产品线的发展壮大,公司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逐步提升,产品类业务比重会进一步增加,项目类业务比重会持续下降,业务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会持续修复。

前三季归母净利增446.74%

随着“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战略的持续推进,拓斯达业绩也“先抑后扬”。

实际上,2025年上半年,拓斯达业绩还在大幅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6亿元,同比下降36.98%;归母净利润2873.22万元,同比下降19.75%。

然而,2025年前三季度,拓斯达实现营业收入16.88亿元,同比下降24.49%;归母净利润4933.65万元,同比增长446.74%。公司业绩整体出现回暖。

其中,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拓斯达营业收入分别为7.24亿元和6.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19%和17.58%;归母净利润2487.74万元和2060.4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26.27%和176.93%。

对于前三季度业绩表现,拓斯达介绍,公司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主动收缩项目类业务,其中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规模收缩55.26%。公司利润上涨的主要原因为,产品类业务收入增加,同比增长12.38%,毛利率为38.74%,同比增加2.55个百分点。此外,2024年12月25日公司可转债“拓斯转债”摘牌,报告期内相关财务费用同比减少2462.21万元。

具体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拓斯达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45亿元,同比增长2.34%;毛利率36.67%,同比保持稳定。公司表示,随着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大客户拓展策略获得成效,在3C行业的工艺及应用优势进一步显现。

前三季度,拓斯达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保持稳定;毛利率40.28%,同比增加8.55个百分点。公司表示,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系业务结构变化,注塑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76%。

同期,拓斯达数控机床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44.29%;毛利率26.94%,同比减少4个百分点。

拓斯达介绍,2024年上半年公司数控机床进行整体产能搬迁,生产及交付等有所受限,2025年搬迁影响已经解除。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出货机型结构变化,人形机器人的相关零部件加工需求明显增多导致小型数控机床出货占比较高。

此外,拓斯达前三季度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下降55.26%,毛利率8.99%。

值得一提的是,9月12日,拓斯达正式对外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新品“小拓”,率先应用在注塑领域,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

吴丰礼表示,从单一注塑设备业务到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核心集群业务的发展,如今拓斯达持续深化“AI+制造”战略,正用人形机器人打开柔性制造的市场新空间。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