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古史:入世与出世 孟郊烂柯精神浅析

Source

  #2

  入世与出世:孟郊烂柯精神浅析

  文 | 单长涛

  烂柯文化亦称烂柯围棋文化,是中国围棋文化之花中夺目的一支。浙江衢州是烂柯围棋文化的发祥地与集中地。“烂柯”是围棋的代名词,然较之于后者,“烂柯”多了一种文化内涵与境界感。正因为如此,作为围棋仙地的衢州烂柯山,历朝历代为大量文人墨客驻足神往。他们或浅吟,或低唱,或赋诗,或填词,流露了他们或向往山林隐逸,或渴望仙道长生,或诉说心路历程,或抒发万丈豪迈等的情感百态,丰富了衢州烂柯围棋文化的内涵。

  登临衢州烂柯山的文人墨客中,唐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孟郊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其身其事其心路深刻诠释了烂柯精神。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孟郊思想倡古,诗意苦吟,有“诗囚”之称,在他的身上,入世理念与出世精神交织,充满了烂柯情怀。

  孟郊与衢州的渊源颇深。贞元十五年(799年),孟郊时年49岁,始入知天命之年。据考证,这一年,孟郊自汴州往游苏州各地,而后又历游越中山水,这其中就包括衢州;他的《浮石亭》《峥嵘岭》《姑蔑城》《烂柯石》即是力证。从这些诗作来看,孟郊的足迹遍布衢州城区南北。在衢州北区,钱塘江上游衢江贯穿而过,衢江流域内有浮石潭,其南岸矗立着浮石亭。浮石潭的浮石古埠和浮石渡为古时进入衢州的北大门。孟郊路过此处,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浮石亭》诗:“曾是风雨力,崔嵬漂来时。落星夜皎洁,近榜朝逶迤。翠潋递明灭,清潨泻欹危。况逢蓬岛仙,会合良在兹。”描写了衢江、浮石潭一带的水流湍急、风景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他慕情仙道的逍遥情怀。为纪念孟郊,衢州又将浮石亭称为“孟公亭”。

  浮石亭

  在衢州中心城区有峥嵘岭(今府山公园景区),孟郊作《峥嵘岭》,诗云:“疏凿顺高下,结构横烟霞。坐啸郡斋肃,玩奇石路斜。古树浮绿气,高门结朱华。始见峥嵘状,仰止逾可嘉。”赞扬了峥嵘岭的奇胜结构与浓浓绿意。

  府山公园内的孔子雕像

  来到衢州,孟郊当然落不下衢州城南的围棋仙地烂柯山。登临烂柯山,孟郊留下烂柯佳作《烂柯石》(又作《烂柯山石桥》),诗云: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

      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

      唯馀石桥在,犹自凌丹虹。

  烂柯山“天生石梁”

  与上两首衢州游记诗留意景色不同,孟郊对烂柯山的风景直接选择“无视”,而是直奔烂柯山的文化灵魂——“烂柯传说”。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东野先生面对烂柯仙迹的“仙界一日,人间千年”的无限感慨,尤其是他说道“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时,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孟郊对命运的难驭,及对转头皆空的感慨,蕴含着浓郁的佛教气息。这样的情感基调同样体现在他在衢州所写的另外一首诗《姑蔑城》中。该诗写道:

      劲越既成土,强吴亦为墟。

      皇风一已被,兹邑信平居。

      抚俗观旧迹,行春布新书。

      兴亡意何在,绵叹空踌蹰。

  “劲越既成土,强吴亦为墟”“兴亡意何在,绵叹空踌蹰”两句正是“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的同工异曲。

  衢江畔的姑蔑古墓遗址

  孟郊上述之叹绝非无病呻吟,赋辞强愁,而是其人生境遇的真实写照。一方面,孟郊生活的中唐已是道佛大兴。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茅山道士卒,“门人服丧者数千人”,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7年)皇室迎“佛骨”入宫等事件,可谓力证。另一方面,孟郊的一生坎坷苦厄,少年丧父,中年丧妻,46岁才在第三次科举时及第,晚年三子皆先他而去;同时他年少时曾长期居住佛教圣地少林寺所在的嵩山,曾言“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当时把斋中,方寸抱万灵。”客观环境、自身心路际遇很容易让他产生出世倾向,向佛道靠近。这正如台湾学者尤信雄在《孟郊研究》中所言:“盖(孟郊)境遇悲苦,不得解脱,故欲托此虚无缥缈之世界,以突破尘网,而追求其自由心灵之天地。”

  据考证,孟郊一生与许多道士交往甚密,多首送别诗涉及道士,如《送李尊师玄》《送萧炼师入四明山》《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送道士》等;遍足华严寺、龙池寺、惠聚寺、唐兴寺等当时的名刹名寺,与南禅、北禅、牛头禅、天台宗的多位高僧有交往,与无本(还俗前的贾岛)更是密友,深谙佛教义理。他的《求仙曲》“仙教生为门,仙宗静为根。持心若妄求,服食安足论。铲惑有灵药,饵真成本源。自当出尘网,驭凤登昆仑。”《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句与《自惜》诗“始惊儒教误,渐与佛乘亲”即是此写照。

  当然,孟郊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与道佛结缘,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深入其中,无法自拔,而是在尽量保持自我,不与沉寂。如在言上,孟郊曾讲“道德仁义,天地之常也”“道德仁义之言,天地至公之道也”。在事上,孟郊敬仰古道,曾连书十首《吊元鲁士》,表达了对具有古代儒士精神的元鲁士之崇敬之意;恪守孝道,孟郊五十岁时被推为溧阳尉,任上特迎侍母亲,成诗《游子吟》,自注“迎母溧上之作”。可见,虽置身老释盛行之世,与僧侣道人交游甚笃,但在其思想深处依然常思修齐治平事。正所谓:虽然“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但才念“名姓挂儒宫”时,便“唯馀石桥在,犹自凌丹虹”。

  准此,我们说,一首《烂柯石》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孟郊,一个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际的孟郊。与此同时,孟郊这种心境及在此心境下的诗作,升华了衢州烂柯围棋文化人神对构、虚实互换的精神艺术。是谓:烂柯观照东野,东野印证烂柯。

  [主要参考文献]

  1。[后晋]刘昫 撰 《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2。尤信雄:《孟郊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4年版。

  3。董皓:《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4。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简介:单长涛,哲学博士,衢州学院讲师,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后[在站],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

  (本文为“衢州烂柯围棋文化研究博士工作站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