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龙科技毛利率超70%却三度折戟A股,转战港股能否破解品牌、资产与内控三重谜题?

Source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财富情报局

  

  在新加坡航空的头等舱内,妆容精致的旅行博主正用贝母勺将一勺乌黑莹润的鱼子酱送入口中——她品尝的,正是来自中国的卡露伽KALUGA QUEEN)。

  如今,这款产品背后公司鲟龙科技正全力冲击港股鱼子酱第一股

  20年前,中国市场的鱼子酱还100%依赖进口,贴着俄罗斯伊朗标签的产品动辄售价万元,是西方奢侈品圈的专属;如今鲟龙科技已将它生产的鱼子酱送上G20峰会国宴与奥斯卡晚宴,成为汉莎、新加坡航空等四大航司头等舱的标配,一手把控全球35.4%鱼子酱市场份额。

  这一切,源于一位浙江副处长的下海

  虽然业绩亮眼,鲟龙科技却在14年间三次折戟A股。如今站在新的考场,它依然需要回答这几个还关键问题:如何降低对海外业务的依赖,真正建立起有议价能力的全球性消费品牌?如何让那16亿“游动的资产”价值变得更为透明和可靠,消除市场的疑虑?如何成功开拓国内市场,将“中国制造”的鱼子酱,端上更多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从副处长到全球霸主:一罐鱼子酱的逆袭

  故事始于2003年千岛湖畔的一个决定。

  时年33岁的王斌还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开发处副处长,拥有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因为职务关系,他参与了鲟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这一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全球鱼子酱市场完全依赖野生鲟鱼资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野生鱼子酱产量从1977年的1988吨峰值下滑至1997年的280吨。2010年,随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对野生鲟鱼制品实施全球贸易禁令,市场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人工养殖鲟鱼能否解决鱼子酱市场野生禁令带来的冲击?正是这一敏锐洞察,王斌辞去副处长公职,在千岛湖创立鲟龙科技,从事鲟鱼养殖。

  2006年,鲟龙科技在浙江衢州建立加工中心,产出中国首罐人工养殖鱼子酱。2009年,公司突破人工采卵技术,实现鱼子酱生产的完全自主。

  市场开拓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经过多次接洽,公司成为汉莎航空头等舱供应商。据王斌回忆,合作达成历时七次商谈,从最初对方不愿品尝产品,到最终接受并了解其养殖技术。2016年,其产品登上G20杭州峰会国宴。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鲟龙科技自2015年起已连续十年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2024年,其全球市场份额达35.4%,销量达258吨,是第二名企业的五倍以上。

  财务数据也颇为亮眼。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91亿元增长至6.69亿元,同期净利润从2.33亿元提升至3.24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盈利能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计入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前)达71.3%,净利率高达58.3%。这一利润率水平,让众多以高毛利著称的黄金首饰、白酒乃至科技公司都相形见绌。

  此外,公司产品已出口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从巴黎的米其林餐厅到中东土豪家族的婚宴,从新加坡航空头等舱到奥斯卡晚宴,都有这家中国企业的身影。

  坎坷上市路:三次折戟背后的三大疑问

  然而,即使拥有漂亮业绩,鲟龙科技在A股资本市场的命运依然坎坷:其前后14的上市长征里,三次冲击A股未果。

  这也让市场疑惑,这家公司真如其展示的那般完美吗?此前阻碍公司成功上市的障碍都解决了吗?

  疑问一:关联交易与诚信旧伤。

  早在2011年,鲟龙科技首次冲刺创业板。然而,这次尝试迅速被泼了冷水。发审委的焦点聚集在一笔与股东湖南省资兴市良美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资兴良美)的关联交易上。

  根据当时招股书披露,201010月,股东资兴良美在增资入股持有4.99%股权的同时,与鲟龙科技签订了一笔总额3660.10万元的鲟鱼采购合同。创业板发审委指出,这笔交易对公司业绩影响重大:扣除该关联交易影响后,公司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减少14.7%22.7%,净利润分别减少14.4%20.6%

  尽管公司在后续申报材料中解释,这些鲟鱼因非典事件影响未能及时销售,且资兴良美不具备加工技术故而出售,但双方的纠纷仍在继续。招股书披露的诉讼信息显示,20126月双方就低龄鲟鱼收购产生质量争议并对簿公堂。更严重的是,有媒体曝出资兴良美在法庭举证时称,鲟龙科技在IPO过程中曾帮助造假以应付证监会,导致公司上市进程一度中止审查。

  这为资本市场留下了第一个巨大疑问:公司的业绩成长,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非市场化的关联交易?公司的内部治理与诚信能否经得起多方审视?

  而据鲟龙科技此次赴港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公司向关联方销售金额最高仅23.1万元,向关联方购买服务金额最高仅29.1万元。

  疑问二:存渠道依赖,更似代工厂?

  如果第一次失败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后续的失败则触及了公司商业模式的深层内核。

  2014年和2016年,鲟龙科技连续两次冲刺创业板,2014年冲刺时被中止审查2016年递交招股书后,在2018的发审委会议则重点关注了三大问题:存货中消耗性生物资产(鲟鱼)的确认计量方法是否合理、销售严重依赖经销商渠道,以及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治理结构。

  这些质疑直指公司业务核心。根据2014年招股书,2011-2013年公司境外收入占比均超过77%,且绝大部分通过经销商销售。而此次赴港招股书显示,这一依赖状况至今未有改变2022-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仍维持在76.7%-80.9%之间。

  此外,笔者研究还发现,鲟龙科技的主要收入不仅仅是依赖海外市场,更重要的是,其收入核心长期是第三方品牌销售,即为其他老牌鱼子酱企业做贴牌加工。2024年,该部分收入占总营收的64%

  这引发了一个灵魂拷问:鲟龙科技究竟是一家拥有强大品牌的消费品公司,还是一家顶级的代工厂?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也令其在面对汇率波动、地缘政治、客户流失等风险时显得脆弱。

  疑问三:16亿游动的资产不确定性有多大?

  鲟龙科技的核心资产——鲟鱼,其究竟价值几何,也是此前冲击A股时发审核委的问询焦点,如今这一问题依然困扰着港股市场的投资者。

  据港交所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5630日,鲟龙科技的生物资产(鲟鱼)价值高达16.86亿元,占总资产超60%。这些生物资产按公允价值减去销售成本计量。由于鲟鱼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其公允价值需要通过复杂的折现现金流模型估算,涉及大量重大不可观察的假设,属于公允价值计量中层级最低、最主观的第三级。

  这意味着,公司账面上巨额的生物资产价值和由此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更像一个基于模型的估算值,而非市场交易的共识价

  有注册会计师认为,这种会计处理方式在农业企业中常见,但也会给业绩增加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这些鱼的价值是否被高估?一旦假设变化或发生疫病、灾害,是否会带来业绩的巨幅波动?

  实际上,鲟龙科技招股书披露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种不确定性。2024年,鲟龙科技位于辽宁的养殖基地遭遇夏季洪灾,导致鲟鱼异常死亡,随即引发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减值2487.9万元。

  A股市场上一次因该类风险爆发而闻名的,还是扇贝跑了獐子岛

  资本迷局:联姻失败、实控人地位究竟稳不稳?

  在经历A股上市屡次受挫后,鲟龙科技的资本路径出现了一个重要插曲。

  20184月,天邦股份(现天邦食品)发布公告,拟以1.14亿元收购外籍股东William Francis Holst II持有的鲟龙科技23.8%股权。若交易完成,天邦股份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告中特别强调,双方自2007年起就建立饲料供应合作关系,经营团队在合作中不仅相互理解支持,而且积累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这场被看好的联姻最终未能成行。4个月后,天邦股份再度公告,由于鲟龙科技作为中外合资企业,股权变更需要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而这一条件未能满足,因此决定放弃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天邦股份宣布放弃收购后数日,这些股权便找到了新的接手方。根据港交所招股书披露,20189月,William Francis Holst II将其持有的803.65万股、588.33万股分别以6339.82万元、4641.17万元转让给宁波兴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淳安卡露伽人。当年12月,其剩余持有的51.06万股也以481.60万元转让给淳安卡露伽人。这批股权转让单价约为6-7/股,至此William Francis Holst II完全退出鲟龙科技,公司也由中外合资企业变更为内资企业。

  此后,鲟龙科技的资本之路依旧曲折:202212月转向深交所主板申请未获受理;为履行对赌协议,于20243月在新三板挂牌,随后在今年8月终止挂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在这一系列资本运作中,控制权问题始终是困扰鲟龙科技上市的关键因素之一。在2018年外资股东退出后,为满足上市监管要求,创始人王斌通过一系列一致行动协议,最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无实际控制人问题。招股书显示,截至递表前,王斌虽仅直接持有6.36%股份,但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实际掌控约34.64%的表决权,为公司的治理结构暂时画上了稳定的一笔。

  扩张隐忧与品牌之困

  在鲟龙科技冲击资本市场的长征路上,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的风险已随着其扩张战略悄然潜伏。

  产能规划变道,战略前瞻性存疑

  截至2025630日,鲟龙科技在全国拥有8个养殖基地,总设计养殖量约14900吨,养殖利用率维持在91%左右。然而,其产能布局的战略连贯性值得审视。

  20164月递交的A股招股书中,公司曾计划投资8572.50万元,在湖北长阳清江水域建设一个年养殖容量600吨的项目。但据当时媒体报道,该项目规划多年却进展滞后,并面临环保压力。蹊跷的是,在如今的港交所招股书中,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项目已不见踪影,其后续情况成谜。

  取而代之的是,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对湖北保康基地进行扩产,并启动了更为宏大的产能扩张计划,预计建成后设计年产能将达2500吨。

  这种产能规划上的重大变更,不禁让人对其战略前瞻性、项目管理能力以及此次保康基地扩张的实际效益画上一个问号。

  更值得留意的是保康基地的建设时间线。据鲟龙科技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该基地一期工程合同签订于20225月,工期200天,但港交所招股书显示当年该基地已实现144.4吨的实际养殖量。这意味着在工程建设期间,基地已开始投入运营,这种边建边养的模式是否存在合规风险?

  鱼子酱+遇冷,本土化品牌道阻且长

  根据灼识咨询预测,全球鱼子酱市场将持续增长,从2024年的729.2吨增至2029年的1230.9吨,复合年增长率达11.0%。鲟龙科技也加大线上营销投入,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占比从2022年的6.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8.2%

  鲟龙科技表示,卡露伽(KALUGA QUEEN)在天猫、抖音平台的交易额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13.9%82.6%公司还披露了多款鱼子酱产品的建议零售价,比如7年款西伯利亚鲟鱼子酱10080 /千克,10年款俄罗斯鲟鱼子酱17880/千克。

  不过,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在天猫、抖音电商平台上的卡露伽旗舰店里,销量最高(5000+人付款)的单品为“7年入门体验”10g装,价格为74元;10年款的10g装则为154元。这意味着,国内消费者目前更多是抱着尝鲜心态,而非将其作为常规高端消费品。

  公司努力推行鱼子酱+”策略,推出鱼子酱巧克力、冰淇淋、月饼等产品,试图打破餐饮边界,切入零食和礼品市场。然而,在淘宝平台上,鱼子酱巧克力的销量不到500+,而另一国际品牌Venchi的同类产品销量已达2+。这表明,从供应链品牌转向征服本土消费者的心智品牌,鲟龙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公司的增长也并非高枕无忧。报告期内,其对第一大供应商宁波天邦饲料的采购额占比曾高达46.2%,存在一定的供应商集中风险。此外,除天邦饲料稳居第一供应商位置外,各报告期前五大供应商中的后四位均完全不同,显示出供应链结构存在一定波动。

  对鲟龙科技而言,选择赴港上市或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毕竟,港股市场对农业、生物资产类公司的会计处理和商业模式更为熟悉,接纳度更高;再加上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农业企业境外上市,政策东风也给它添了底气。

责任编辑: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