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炸锅:19国移民绿卡申请因“国籍”被额外扣分
“来自特定国家的移民,绿卡申请可能因国籍被额外扣分。”2025年11月16日,《纽约时报》《金融快报》同时披露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新政草案,瞬间在移民界掀起巨浪。这份由美国国土安全部酝酿的政策,计划将总统旅行禁令涉及的19个国家(12国全面限制、7国部分限制),列为绿卡、庇护、假释等申请的“重大负面因素”——国籍,第一次以如此直接的方式,成为移民路上的“扣分项”。

政策暗礁:19国申请人的“隐形门槛”
在这份内部文件中,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被要求对来自阿富汗、缅甸、乍得、刚果(布)、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海地、伊朗、利比亚、索马里、苏丹、也门(12个全面限制国家),以及布隆迪、古巴、老挝、塞拉利昂、多哥、土库曼斯坦、委内瑞拉(7个部分限制国家)的申请人,在审查家庭类绿卡、工作类绿卡、庇护、临时保护等“自由裁量类”申请时,将其国籍标记为“重大负面因素”。
简单来说,这些申请人需在常规审核外,额外证明自己“克服”了国籍带来的隐性劣势。移民律师苦笑称:“原本就像走钢丝的申请流程,现在等于在钢丝上叠了块玻璃。”值得注意的是,入籍申请暂未受影响,但这丝毫不减政策的冲击力——对于绝大多数仍在绿卡阶段挣扎的家庭,这条新规无异于釜底抽薪。

禁令溯源:“安全”外衣下的政治算盘
时间倒回今年6月,特朗普签署新版旅行禁令时,曾在白宫声明中强调“国家安全不容妥协”,理由包括“部分国家公民签证超期滞留率高”“国内恐袭风险上升”。禁令实施后,阿富汗等12国公民被全面禁止申请部分签证,布隆迪等7国则面临签证类型限制与强化审查。
但批评者并不买账。“刚果(布)从未对美国构成安全威胁,古巴移民的签证滞留率也远低于平均值。”移民权益组织“美国移民论坛”指出,政策更像一场针对特定地域的政治秀,而非基于事实的安全考量。

专家炮轰:歧视性政策难逃法律与公平的双重审判
“这是明目张胆的国籍歧视。”前拜登政府USCIS高级官员莎拉·皮尔斯(Sarah Pierce)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直言,将19国国籍作为“扣分依据”既无逻辑也无法律支撑,“相当于给特定国家的申请人贴了‘嫌疑标签’”。
拥有20年USCIS从业经历的迈克尔·瓦尔韦德(Michael Valverde)则担忧审查的客观性:“‘国籍因素’如何量化?申请人又该如何‘克服’?这只会让审批变成主观的‘看人下菜碟’,系统性拒签潮几乎是必然结果。”
法律界的反对声浪同样高涨。多名宪法学者指出,该政策涉嫌违反美国《平等保护条款》,极可能重蹈特朗普首任期旅行禁令“法庭败诉”的覆辙。

涟漪效应:整个移民体系的“蝴蝶振翅”
看似只针对19国的政策,实则可能引发移民体系的连锁反应。业内人士分析:
•
审批尺度
:官员将更倾向“从严审核”,自由裁量空间大幅收窄;
•
时间成本
:原本漫长的审批周期或再延长数月;
•
申请预期
:即便是非禁令国家的申请人,也可能因整体审查趋严而面临更高门槛。
“这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波纹会扩散到每个角落。”一位资深移民律师比喻道。截至发稿,USCIS尚未对政策草案作出回应,但移民界已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