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爸爸“邪修养娃”爆红,砸钱雇女儿“自鸡”,网友:他的套路,脏但好用!

Source

姐妹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话: “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

养了娃之后才发现,这话居然有那么点道理 —— 但又不全对 。

孩子小时候不听话,喜欢跟你对着干。

咱偶尔利用下孩子的逆反心,想让他干啥,故意反着说,反而能达到目的。

但这种 “ 套路 ” 也是有保质期的。

等孩子长大 点 ,智力上来了 , 也 就能 看穿 大人 的小九九了。

你欲擒故纵,他可能直接借坡下驴,留你一个人不上不下。

那说又说不动, “ 骗 ” 又 “ 骗 ” 不着,我们能怎么办?

前几天刷到一个爸爸的视频,他把套路女儿玩出了新高度,让娃主动学习,积极锻炼,自觉放下手机。

因为方法太 “邪修”,好多网友都调侃他“ 心眼子全用 女儿 身上了 ” 。

但不得不说,方法确实挺管用。

现在他的女儿,成绩优异,考进了上海顶尖公立中学,性格活泼又机灵,有一种现在很多孩子没有的朝气。

他的方法未必要照搬,但这背后的育儿智慧,却能帮我们轻松养出自律、自信又和自己亲近的孩子。

最好的套路

是 “ 以身入局 ”

我们常 跟 孩子说: “ 你要多运动 ” 、 “ 考试别紧张 ” 、 “ 别浪费时间,好好学习 ”……

这些话本身没错,但对孩子来说是正确的废话。

它们提供不了具体帮助,反而 会 让孩子 感觉 : “ 你不懂我 ” 。

那这位爸爸是怎么做的呢?

他想让 女儿 运动, 不是光动嘴 ,而是先拿自己 “ 开刀 ” 。

他请女儿当 “ 私教 ” ,监督 自己 减肥,承诺成功减掉 40 斤后,把原本请私教的费用分一半给她 —— 足足 2800 元。

这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诱惑太大了:不用自己累死累活,还能 “ 管 ” 自己亲爹,简直是 “ 倒反天罡 ” 。

女儿 果然上钩了 ,充满热情的投入了 “私教”行业。

四个月后, 爸爸 成功瘦身,他顺势向女儿提议:

“ 你每天跑 5 公里,我一天给你 30 块;坚持一个月,再给 500 块全勤奖,总共 1400 。 ”

孩子 爽快答应,并且真的做到了。

为什么他提建议,孩子就愿意听,还能做到呢?

关键不在于那几千块钱,因为物质奖励只能让孩子开始,却无法保证他坚持。

最重要的还是,孩子亲眼见证过爸爸的成功。

那对孩子来说,锻炼这件事,就不再是模糊而艰巨的任务,而是一件具体的,成功性很高的自我挑战。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 “ 替代性经验 ” 。

意思就是, 当孩子看到 重要他人 成功做到某件事,她对自己能做到的预期也会大大提高。

说白了就是,我爸妈能做到,那我应该也可以。

咱们平时想让孩子学习、锻炼,或者挑战某件事,可能对我们来说,这些事不难,就会不停地催促孩子:

“干就完了,这么简单一件事,有必要这么磨叽吗?”

其实一个人越是经验、见识有限,越容易把事往难处想。

而一旦觉得这件事自己很难做成,他就会直接放弃。

当我们不再停留在嘴上说,而是用具体的行动,真实的经历,让孩子亲眼看到 “可行性”,他才会更愿意向前迈一步。

把 “ 锅 ” 甩回去,

让孩子 管自己

很多姐妹都吐槽过,孩子不自律,学习老得靠人盯着。

尤其放了假,孩子更是放飞自我,拿个手机傻乐一整天,作业都不带打开的。

你要是管,家里鸡飞狗跳,不管这个假期就彻底荒废了。

这也是现在各种课外班、托管班,研学营大火的原因。

说白了,大家就是花钱买清净。

这位爸爸呢另辟蹊径,不让 “中间商挣差价”,直接把钱给孩子,让他自己管自己。

具体操作就是:他把女儿的暑假学习,打包成项目招标 ,奖金 3000 元。

唯一的投标方, 正是女儿 自己。

她 想拿到这笔钱,要先 做计划书: 每科 要学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节点完成哪些进度?

“ 中标 ” 后,还要每月向 “ 甲方 ” 爸爸做述职报告,汇报项目进展。

这样一来,孩子的角色彻底变了:从 “ 被爸爸逼着学 ” ,变成了 “ 我要向爸爸汇报我的项目进度 ” 。

动机也从 “ 要我做 ” 转向了 “ 我要做 ” 。

《精力管理》里有一句话:

“只有树立目标,真正深刻地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情,人才有可能全情投入。 ”

当计划是自己制定的,孩子自然更有动力去执行和完成。

学习这个模糊的目标, 也 被拆解成了每周清晰可见的小任务。

孩子只需按计划执行、汇报,省去了和父母反复讨价还价 “ 学不学、学多少 ” 的内耗。

蒙台梭利说过:真正的自律,诞生在自由选择中的自我约束。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向好的内驱力,只是需要被唤醒。

这种内在的力量一旦激发出来,根本不需要我们频繁的催促和唠叨。

所以,想让孩子自律,不妨在他的能力范围内,适当放权,让孩子尝尝 “自己做主”的甜头。

就拿学习来说,我们和孩子一起协商,制定一个双方都认可的目标,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至于怎么完成,就交给孩子自己去安排,我们只要能看到最后的结果就好。

可能一开始执行的不太好,没关系,这个过程里,孩子也可以不断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等尝过 “自己做主”的甜头,感受过“靠自己达成目标”的成就感,自律就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父母最大的套路,

是永远真诚

很多网友都说:

“等女儿长大,肯定没人骗得了她,因为她 早就在家里见识遍了。 ”

其实 孩子也不傻,她曾在爸爸的视频里说过: “高端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说白了,爸爸用的这些招数,小姑娘心里门儿清。

一般情况下,孩子发现父母忽悠自己,早就闹翻天了。

为什么这个女孩就愿意配合,甚至还乐在其中呢?

关键就在于,爸爸虽然用了套路,但从来没有欺骗和强迫。

除此之外,他能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孩子担忧是什么,看见她的需求。

比如有一次,女儿提出要做美甲,可能一些父母会粗暴的拒绝: “小小年纪,搞这些做什么?”

但这位爸爸呢,认真去查阅了价格,觉得很贵,就坦白告诉孩子。

然后两个人一起想办法,最后以 80 块,完成了女儿的心愿。

我想,很多年后,孩子未必记得美甲长什么样,但一定会记得爸爸认真对待自己心愿,和自己一起努力的模样。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说过:

“孩子的对抗,不是对父母的否定,而是对‘爱的方式’的抗议。”

孩子是一种很敏感的生物,他们分辨得出:

什么是走心的陪伴和引导,什么是居高临下的说教。

网上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 心智上,你要把孩子当孩子;但在人格上,你要把 TA 当做和自己平等的个体去尊重。 ”

当我们愿意先改变自己,去带动孩子;

当我们敢于放手,给他们自我成长的空间;

当我们放下身段,用他们理解的方式去爱,用他们需要的方式去引导 ——

那么,所有的 “ 套路 ” , 不过是 爱的另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