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碳减排“工具箱”升级深化行业结构性调整 关注绿色赛道投资机遇

Source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十五五”期间,预计以碳市场与绿证市场为核心的碳减排“工具箱”将得到全面升级,工具箱”的更新料将推动多行业结构性调整。建议关注碳市场碳价上涨预期下碳资产的投资机遇。建议关注氢能、可持续航空燃料、绿电直连等低碳转型受益行业的投资机遇;建议关注铝冶炼、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绿色电力转型效果突出、具有较强产品碳足迹管理能力的企业的投资机遇。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十五五”期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定力依旧。

2025年9月,中国提出面向2035年的第三个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彰显我国低碳发展战略长远规划与强大定力。与此同时,我国“碳达峰”目标进展总体超预期,体现中国低碳转型强大执行力与决心。预计“十五五”期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仍将稳步推进。当下研究未来五年我国低碳发展战略与产业影响,既能挖掘投资机遇,也能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指导意见。

“十五五”期间,碳减排“工具箱”将逐步完善。

我国构建的以碳市场和绿证市场为核心的碳减排“工具箱”仍处于发展初期。全国碳市场政策波动性较大,市场情绪受政策信号影响明显;自愿减排市场受限于方法学数量与审核周期过长,供给严重不足,削弱其对全国碳市场的支持作用;绿证市场面临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交易量与价格持续走低。根据2025年相继出台的全国碳市场以及绿证市场建设指导意见,该行预计“十五五”期间,碳减排工具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碳市场:扩容量+调配额推动碳价上涨,助力控排行业“反内卷”。

我国碳市场将迎“扩容量+调配额”双向改革。根据《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该行预计到2030年,全国碳市场将新增6个行业,覆盖碳排放总量达77%,配额采用总量控制与免费+有偿分配机制。届时,全国碳市场整体碳配额缺口将增长至1.8-2亿吨,碳价长期看涨,有望升至80-90元/吨。CCER方法学持续增加提升供给,2030年潜在供给量达到4.8-7.5亿吨,价格与碳价接近。碳价上涨推动控排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绿色企业具备竞争优势。CCER市场为覆盖行业提供新的利润空间。

绿证市场:供需结构改善与“证电合一”,出口与高耗能企业面临能源转型机遇与挑战。

绿证市场当前面临供大于求导致的价格下行压力。该行预计随着存量绿证完全释放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的逐步落地,绿证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步改善,绿证成交价格将小幅上涨,预计到2026年达到6-6.5元/个。国内绿电需求提升与国际CBAM等政策限制将助推绿证市场从“证电分离”向“证电合一”发展,绿电直连具备中长期发展潜力。强制消纳与国际限制性政策推动出口企业与高耗能企业开展绿电转型,高绿电消纳比例企业具备先发优势,新能源充沛地区企业具备区位优势。

产品碳足迹:碳管理下探至产品层面,打造企业“绿色竞争力”。

“十五五”期间产品碳足迹将成为企业碳管理“新理念”。中国正积极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与试点工作,通过制定碳足迹核算标准并设计认证标识与等级标识制度,致力于围绕产品碳足迹管理打造企业“绿色竞争力”。出海企业、原材料行业以及长供应链链主企业可通过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增强企业韧性与竞争力。

碳减排“工具箱”升级深化行业结构性调整,创造绿色赛道与绿色企业投资机遇。

碳工具升级一方面提供绿色低碳转型赛道的Beta收益,另一方面突出行业内绿色企业的Alpha收益。绿色赛道例如碳市场覆盖民航业后可持续航空燃料行业将具备发展前景,绿证强制消纳比例提升将推动绿电直连行业规模扩张;绿色企业例如钢铁等高排放行业中的低碳企业将在碳市场中具备成本优势与获利空间,高绿电消纳比例的数据中心和铝冶炼企业将面临更低的转型风险,新能源汽车等长供应链与出海行业中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更高的企业将具备更强韧性与“绿色竞争力”。

风险因素:

中国低碳减排政策出台不及预期;政策解读不准确;市场变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