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接触 美财长:巧遇中国是白宫最后的体面(图)

Source
中方同意与美接触,美财长声称“巧遇中国”是白宫最后的体面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本月9日至12日期间对瑞士进行访问。而在访问期间,中方代表团不仅将与瑞士方面举行会谈,更重要的是要和美国实现“破冰对话”,重启中美贸易谈判。



(中国外交部证实中美将重启贸易谈判)

据悉,美方对此事高度重视,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已经宣布将代表特朗普政府出席本次会谈。美方公开消息还表示,当前中美双方对话确定将于本周六和周日在瑞士日内瓦进行,中美贸易代表将就恢复中美贸易谈判进行对话,但并未提及更明确的对话议程。

美国财长贝森特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对话是因为他发现自己“恰好要去瑞士,结果中国代表刚好也在那”——至于这是不是巧合,大家心知肚明,反正我是不信——显然,特朗普在迟迟等不到中方电话的情况下,已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但他们又抹不开面主动访华,所以就抓住中国访问瑞士的档口,谎称自己也要去瑞士访问,“巧遇中国”也是白宫最后的体面了。

贝森特还表示,他不认为这次对话能够达成重大贸易协议,美方主要目前旨在缓和中美关系。但同时,他对未来中美局势缓和后达成更进一步的贸易协议感到乐观。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宣布要和中国对话)

这是自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上台、对中国发起新一轮“贸易战”后,中方首次同意就贸易问题与美方进行高层对话,同时这也是中美两国高层官员自特朗普就职典礼后的首次面对面谈话。毫无疑问,这对于中美贸易关系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外交部在谈及此事时明确表示,中方是在充分考虑了美方近来多次主动向中方传递对话信息以及全球各方利益与期待的背景下,才同意与美国进行“接触”。

换句话说,中方的态度其实很明确,那就是美国想谈可以谈,中国不会关上谈判的大门,但这是因为中国希望避免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和民众产生负面影响,而绝不是什么“在美国要求下改变政策”。



(中美贸易战已经对中美商贸往来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

外交部声明也明确指出,中方在这件事上的立场是一贯的,那就是旨在维护中国发展利益、维护国际经贸秩序和公平正义。同时,外交部声明还强调,任何对话谈判都需要在互相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展开;如果美国不正视自身错误关税措施给自己乃至全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还想继续靠这个搞“讹诈”,中国绝不会妥协。



(中美贸易往来规模近段时间出现了明显缩水)

目前,美方官员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其实还算温和,没有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地喊什么假大空的口号,也是能够为接下来的中美对话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沟通氛围。

辛里奇基金会贸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尔姆斯表示,虽然现在认为中美可以实现和解还为时尚早,但中美愿意展开对话是值得肯定的。她还表示,她预计中美将围绕贸易和关税问题展开多轮“拉锯战”式的谈判,可能将持续数月之久。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就和中国进行过贸易谈判)

总体来看,当前中美贸易战确实有可能因为接下来的对话迎来转机,但短时间内美国取消其高额关税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核心思想仍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单边主义思想,他将中国视为最大对手、推动中美竞争长期化、高烈度化的野心不会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贸易战或许能够缓和,中美双方关税可能将降低至一个可接受的、不会影响中美乃至全球经济的水平。但对于中美关系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言,经贸谈判的结果并不能改变两国关系的大方向。中美更不可能就此“化敌为友”,至少在台湾问题解决之前是不可能的。

结巴、颤抖、不知所云…美财长被彻底问崩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惯于信口开河,向其支持者鼓吹“关税由出口国支付”的荒诞论调。这一严重背离国际贸易基本规律的歪理,显然让他那在金融领域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财政部长贝森特觉得难以启齿。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共和》(New Republic)等美媒6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二,在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行的监督听证会上,试图为特朗普经济政策辩解的贝森特,就在这个问题上方寸大乱。

民主党籍众议员、来自威斯康星州的波坎(Mark Pocan)直击要害:“部长先生,关税究竟该由谁来支付?”话音刚落,贝森特顿时慌了神,整个人手足无措起来。

人一尴尬,总爱佯装忙碌,贝森特也不例外。慌乱间,他本能地想交握手指以掩饰紧张,却被手中的笔阻碍,无奈只能腾出另一只手,拨弄话筒,试图缓解尴尬。



这一套“假动作”下来,波坎直接不耐烦了。他出言打断对方“施法”,追问道:“不不,请你回答问题。我只有五分钟的(质询时间)。关税由谁支付?部长先生,拜托,这个问题很简单。”

“我希望他能回答这个问题,可他一直在顾左右而言他。”波坎转头对会议主席说。

贝森特继续含糊其辞。《新共和》称,他的声音甚至有些发颤,“好吧,议员先生,如果那些议员……是那些出口商……呃……要是他们这么不喜欢关税的话,那为什么他们不……我想你是想让我说……”

波坎再次打断他,“你还记得问题是什么吗?我不确定你还记得。(我问的是),关税由谁支付?”

被逼到墙角的贝森特,僵着脸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单词,“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波坎彻底失去耐心,直接要求“收回提问时间”(Reclaiming my time)。接着他自问自答道,“关税是由民众支付的,对吧?”

“不,不,不。” 贝森特小声嘟囔着,而波坎没搭理他,连说了三遍自己要“收回提问时间”,还向主席示意。

“很明显你是不打算回答了,我可不想浪费时间听你在这儿‘呃呃呃呃’的。”他补刀道。



贝森特眼神闪烁,哆嗦着嘴唇,不知所云。

据美国Vox新闻网介绍,“Reclaiming my time”是美国国会议员在听证会等正式场合常用的程序性用语,字面意思是“收回我的时间”,实指议员通过打断证人发言,声明要重新掌控已分配的提问时间。

这一行为通常发生在证人回答冗长、回避问题或偏离主题时,议员以此强调自身对时间的支配权,要求对方直接回应问题,或自行终止对话以保留剩余时间用于其他提问,确保质询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个因“Reclaiming my time”而火出圈的,也是特朗普的“倒霉”财长——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就职的史蒂文·姆努钦。

2017年,当时同样是美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召开的一场听证会,小组高级成员、民主党人沃特斯(Maxine Waters)提问关于特朗普与俄罗斯银行关系的问题时,刚上任半年的姆努钦在直接回答问题之前说了一堆客套恭维沃特斯的废话。

结果,姆努钦的马屁拍到马腿上。沃特斯认为他是在拖延时间,多次高声强调“Reclaiming my time”打断他。两人堪称“一唱一和”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后,“Reclaiming my time”成为了一个互联网“迷因”(Meme)。

也是在此之后, “reclaiming my time”不仅限于程序操作,也成为了一种政治表达。据Vox新闻网介绍,当时这个短语很快成为了批评特朗普政府的一个口号。



沃特斯(上)、姆努钦(下)。视频截图

时隔8年,历史的回旋镖又砸中了贝森特。根据福布斯新闻公布的完整视频,在与贝森特“鸡同鸭讲”一番后,波坎不依不饶,回到最初的问题:“我再问一次,部长先生,谁支付关税?”

这回,贝森特总算不磕巴了,但依旧在“打太极”。他回答说,“历史会证明,在不同时期,到底由谁来承担关税,这是一个复杂的情况,涉及多方因素。”

波坎立刻一针见血地戳穿,贝森特其实心知肚明,“关税由出口国支付”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话术,“这恰恰就是问题所在。你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履历也十分出色,但你却回答不了‘谁来承担关税’这个问题。因为你根本就不想回答。”

他接着说,“你还推说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但其实并非如此。是消费者在为特朗普的关税掏钱。这就是事实!”

“关税一会儿上调,一会儿取消,非常混乱,”波坎顺带批评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我把它们比作猴子扔屎。你不确定它们会落在哪里,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小企业主所担心的。”

据路透社报道,听证会上,贝森特声称,特朗普政府目前正与18个美国认为“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的17个进行谈判,最早本周就可能宣布与部分国家达成贸易协议,但具体细节一概不谈。

贝森特还宣称,许多贸易伙伴开出优厚条件,他预计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大幅降低,汇率操纵、补贴等问题也将得到改善。他扬言,今年年底前,美国就能完成80%至90%的贸易协定,“或许还能更快”。

贝森特同时承认,特朗普政府尚未与中国方面展开对话。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和商务部网站5月7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应瑞士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与瑞士领导人及有关方面举行会谈。访瑞期间,何立峰副总理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5月12日至16日,何立峰副总理将赴法国与法方共同主持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此表示,近期,美方高层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等问题与中方谈起来。中方对美方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

发言人强调,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无论是打还是谈,中方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决心不会改变,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和目标不会改变。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任何对话谈判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