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主研发到AI赋能 达实智能致力打造全球领先智慧空间服务商——专访达实智能总经理苏俊锋

Source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黄灵灵)在近期结束的第八届进口博览会上,达实智能与美国跨国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代表达实智能签约的,是公司9月份新任命的总经理苏俊锋。

从早期参与进口设备代理到牵头研发核心产品,从主导物联网平台从0到1搭建到带领团队攻克AI应用难题……苏俊锋的职业成长轨迹,始终与企业从“跟随者”到“创新者”的转型之路紧密相连。如今,站在AIoT技术爆发的新起点,他正带领达实智能开启智慧空间服务的新征程。

面向“十五五”,苏俊锋表示,达实智能的战略目标是基于智能物联网平台,聚合模块化的空间场景应用,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空间服务商。

紧贴用户需求 深耕自主研发

中国证券报:可否请您分享达实智能与罗克韦尔自动化的战略合作内容,并谈谈达实智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苏俊锋:11月初,我在第八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完成了这一次战略合作签约。罗克韦尔自动化是一家在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之前和我们已有20多年的友好合作经历。未来,我们将围绕低碳能源、生物实验室、智慧医疗等领域深度协作。

除了罗克韦尔自动化,达实智能在智能建筑领域还合作过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这家公司的亚太区金牌代理商。随着国内智能化市场的发展,仅仅靠代理销售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公司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展开自主研发工作,开发了门禁一卡通系统,之后又自研了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以及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等核心产品。

自主研发让我们得到了更多用户认可,用户的认可也让我们赢得了跨国公司的尊重,他们愿意与我们优势互补,融合国际先进技术与本土化创新,共同为用户赋能。

中国证券报:达实智能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主要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可否展开讲讲?

苏俊锋:一是基于用户的个性化功能需求。深耕行业30年,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国内市场尤其是在智慧建筑、智慧医院等领域,客户的需求非常具体、个性化,且变化迅速。跨国公司的标准化产品和技术支持体系,往往难以灵活地响应需求。我们必须“贴身”服务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二是基于用户的信息安全需求。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信息安全、自主可控重要性愈发凸显。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是科技企业的责任所在。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三是基于用户的建设和运维成本优化需求。上世纪90年代,进口品牌的门禁系统要投入2万元-5万元不等的设备及安装费用。如今,国产产品不到2千元就可以实现同样功能,一些基础功能的国产单门门禁报价甚至低至几百元。

拥抱AI浪潮 掘金创新应用

中国证券报:达实的战略转型目标是否达成?目前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苏俊锋:达实智能面向2030年的战略目标是:基于智能物联网平台,聚合模块化的空间场景应用,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空间服务商。

我们的战略转型带来了诸多阶段性成果:我们服务深圳3000人以上的制造业上市公司57家,覆盖率61.29%;服务全国市值500亿以上的上市公司153家,覆盖率56.9%。达实智能在广深区域自建总部办公楼业务的投标中标率也提升至50%。

公司在核心一线、新一线城市均已打造基于AIoT平台的标杆案例。2024年,公司的企业办公和园区智能化中标项目中,AIoT平台的渗透率已达到53.3%。

中国证券报: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报告显示,与AI应用相关的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签约金额同比增长102.9%,实现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公司做了哪些关键布局?

苏俊锋:AIoT平台产品的签约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国产AI大语言模型的全面爆发,以及公司在AI应用领域的长期投入。

今年3月,我们推出了接入国产大语言模型的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V7版。新版本继承了以往版本的判别式AI应用,比如冷负荷预测、中央空调系统全局优化、设备及能耗异常判别等,还将物联网实时数据接入国产大语言模型,实现生成式AI应用,比如“一句话查询停车场车位”“一句话预订会议室”以及“一句话生成能耗排名”等。

这一系列应用得到了用户的积极回应,已经有知名的商业银行、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有一家酒业公司采购了AIoT平台以及相关的AI应用。我们为一家商业银行总部大厦打造了员工及访客服务AI应用,实现共享工位管理、空调加时、洗手间查询、会议室管理等功能。

这些成长背后的关键布局主要有三个:

一是研发投入。公司从2012年就开始了物联网平台研发工作,2023年通过定向增发募集了7亿元资金,加大了平台及智能终端的研发投入力度。

二是市场投入。为了让公司产品方案直接触及大型企业客户的决策层,我们打造“体验式营销”学习会,邀请用户高层和技术骨干实地体验公司产品,还连续2年举办生态合作伙伴大会。

三是人才布局。我们在智能化领域深耕30年,始终相信“专业+真诚”是智能化转型的基础。我们的团队不仅得是技术专家,还要心系用户痛点需求,才能真正帮助用户做好智能化转型。

坚守初心使命 以“专业+真诚”创造价值

中国证券报:您从研究生一毕业就加入达实智能,如今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可否结合个人在公司内外的成长经历,谈谈对创新研发及企业发展的理解?

苏俊锋:1996年,我从华中科技大学楼宇智能化专业毕业,算是当时最早的一批智能化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加入达实,从技术到销售,后来负责业务管理工作,今年9月被公司董事会任命为公司总经理。我本人的职业经历基本上都与达实智能有关。

在我看来,企业的研发工作一定要和用户的需求密切相关,“专业+真诚”才能创造价值,企业才可持续经营。在此我分享两个与公司自主产品相关的故事。

1997年,公司有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门禁产品,由我卖到新疆的一家银行。当时他们需要自动控制的门禁系统,进口产品太贵,而我们靠自主研发降低了成本,满足了用户的成本控制需求。后来,公司又获得“一卡一密”发明专利,产品安全性比进口产品更有保障,此后公司还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达实物联网”。

2012年,我们的团队服务地铁客户,发现传统连接方式无法满足地铁智能化繁多种类的设备控制需求,为此我们开发了物联网管控平台。经过13年的持续迭代,如今V7版本平台已经不仅是设备连接和控制平台,也逐步成为AI应用平台。

中国证券报:您对未来公司发展有何展望?

苏俊锋:虽然当前整体行业形势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重视,以及AI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落地应用,也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

AI新应用就是我们播下的种子,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用户选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达实智能在过去的三十年,累计为200多个城市超过3000个大中型企业总部及园区项目提供了智能化服务,这些客户资源,就是我们可以持续发展的优质土壤。

我本人是从广西走出来的大学生,加入公司最初几年也是通过艰苦奋斗实现成长。个人成长如此,企业发展亦然。面对当下的挑战,我们将坚守初心,聚焦主业,用创新的技术和真诚的服务,与客户、员工、投资者及合作伙伴一起,共同迎接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