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一夜变色?台商高奏流浪悲歌,大叹“有家归不得”

Source

缅甸第二大城瓦城的反政变示威者2月28日在集会中高呼口号。 (美联社) 美联社

缅甸政变进入第26天,原本还算平和的仰光市区,昨天(25日)开始出现火药味。军方的支持者公然持刺刀、棍棒攻击示威民众,晚上更有大批警力包围社区,让缅甸台商心惊胆战。这也再次凸显出海外经营的困境,连上市柜公司老板都不禁感叹:有家却归不得!

当台湾正在喜迎春节的最后一个盛宴“元宵节”之际,缅甸的政局却朝外界不乐见的方向发展。

近月以来,缅甸各大城市风起云涌响应不合作运动(Civil Disobedience Movement,简称CDM),2月22日甚至有超过2000万的缅甸人走上街头,让住在仰光市的40岁华裔阿武直说,“这是我这辈子看过最壮观的抗议画面,虽然人山人海,还好军民并未发生激烈冲突。”

未料,昨天(25日)的仰光市区却开始出现火药味。当局放行数百名军方的支持者进入仰光的市中心苏雷佛塔(Sule Pagoda),他们高举写有“我们与国防部站在一起”的旗帜,拿着刺刀、棍棒和弹弓,挑衅并攻击路上的抗议民众。

军方自从2月1日凌晨软禁翁山苏姬后,就不断全面接管缅甸,随即就改任命新的部会首长,还数次拔掉支持全国民主联盟(NLD)的里长。昨天(25日)再度公告仰光市淡汶镇(Tamwe Township)某个里的新人选。

缅甸华侨Nyi Zin说,这个社区是民盟推举出总统的选区,军方竟然换掉该区的民选里长,引起里民反弹,群聚封锁里长办公室。当局随即派遣八辆军车、300多位军警,用蛇笼、人肉盾牌将整个社区团团围住,军民对峙僵持不下,整个晚上都不得平静。

他根本没想到今天(26日)一觉醒来,原本还算平和的仰光市区,军警开始使用催泪弹并对空鸣枪,恫吓驱离示威民众,并首次逮捕了外国(日本)的媒体记者。 “根据过去军方的作法,镇压会愈来愈强硬,民盟也号召于28日举办大规模游行,”Nyi Zin对后续发展感到忧心。

台商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当地最新情况
随着军方的镇压力道加剧,在缅甸的台干无不绷紧神经,监控应变;而在台湾的经营者,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透过网路掌握最新消息。

一位到海外设厂25年的台商感叹道,这就是台湾中小企业的宿命,缅甸军方政变,再次奏响海外台商流浪的悲歌。

随着时间滴答滴答流逝,遍布缅甸各地的大大小小抗议活动,让当地台商的心情愈发沉重。

明加拉栋工业区是缅甸最早的工业区之一,也是台厂的大本营,达新工业堪称是首批的外商投资者。一位达新的高阶主管私下坦言,他根本想不到,缅甸政治风险如此高,达新会接连遭逢两次危机。

达新仰光厂于1999年量产时,原以为缅甸政局趋于稳定,可长久经营。没想到,2003年就遇到美国经济制裁缅甸,营运陷入瓶颈,赶紧缩小生产规模、转单因应,并积极争取欧洲与日本的订单。

岂知,今年2月1日又遇到缅甸军方政变,即便达新已无美国订单,工厂还能正常运作,但如果抗争活动拖延过久,仍不免担心后续影响。目前已拉高在越南、中国大陆的生产量应变,积极说服客户转单,但客户仍在观望中,毕竟涉及单价成本问题。

现阶段,缅甸台商的生产线仍如常运作,但出货已遇到瓶颈,八成公务员罢工不上班,导致海关近乎停滞,无法顺利进出口,即便机场未关闭,空服员也加入“不合作运动”行列,加上政局不稳定,也没有什么航班起飞。

一位经营传产的缅甸台商叹口气说,海关出货不顺畅,再等下星期看看能否出货?

缅甸政局惊天一变,勾起越南台商惨痛的经验
当地民营银行则担心民众闹事挤兑,已关闭营运超过20天,还好民众可以在提款机小额取钱,而台商则都与台资银行如玉山、国泰世华、兆丰银行往来,2月底发薪日仍能顺利支付。

工厂虽正常运作,仍不时有人参加示威,例如2月22日的大游行,又称“22222”大罢工,接受《远见》采访的多家台资企业均不约而同说,当天约有2/3的员工请假。

其实,缅甸政局惊天一变后,不仅缅甸台商紧张,也勾起越南台商过去的惨痛记忆。 2014年5月13日,越南因南海主权争议,引发一连串抗争活动,史称“越南513排华暴动”,外商都受到牵连,影响最剧的尤属台资企业。

“当地人分不清中国与台湾,台商成为陆资企业的代罪羔羊,多家厂商受损惨重,几乎付诸一炬,”一位在越南设厂的林姓台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越南排华暴动后,当地台商纷纷改挂越南国旗、甚至还祭拜“越南国父”胡志明的画像,借此表明立场,拉近与当地人的关系。

这次,由于缅甸发生政变的时间点敏感,坊间谣传不断,更加深缅甸人对中国的不满情绪,经营家具业的王姓台商为避免被缅甸的“反中”情绪波及,第一时间就要求干部撕毁所有中文字眼的春联、招牌与文件。连工厂宿舍、住家都不放过,一一检查确认。 “我还提醒亲友们,赶紧清除与中文相关的东西,”他心有余悸说。

513排华运动让部分在缅甸的台商,开始注意“反中”议题,平日就教育员工“台湾不是中国”,台湾是像新加坡一样的自由民主国家(因缅甸人非常向往新加坡),借此区分台商与中资企业,无非是担心有一天,缅甸发生排华运动时,不要被当成中资企业。

人力与土地,阻碍了台商的返乡路
值此风声鹤唳之际,几乎所有受访缅甸台商都不愿意曝光,深怕得罪军政府,也恰恰点出台商在海外的艰辛处境。

为何散落海外的企业家纵有满腹委屈,也没有回台设厂的打算?说穿了,这正是台商逐水草(人力、土地)而居的“游牧民族”宿命。

一位不具名的上市柜公司老板说,业界都很努力创新转型,以制鞋、成衣业为例,台商已是知名品牌的主要供应商,但这种产业无法完全自动化生产,尤其是少量多样的客制化订单,车缝等工序,还是要靠大批人力。

但放眼台湾,工业用地寸土寸金,本劳、外劳薪资不脱钩,聘雇外劳比例还严格受限。人力与土地,阻碍了台商的返乡路。

在缅甸经营饭店、建筑、文具业30年的林治民为中小企业发声。他说,没有台商不想转型,只要有机会,谁都想摆脱代工的宿命。但许多制造业的生计都掌控在品牌商手里,买主不仅要求代工厂要到各国设据点以分散风险,连利润都被限缩的死死的,但台商现已是全球第一大的代工业者,也没有放弃的道理啊。

数十年来,台商的投资脚步从中国大陆转移至印尼、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地,也逐渐延伸至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非洲一带,但大多数仍集中在东协一带,主要涉及原物料的运送时程。

以达新的海外工厂为例,很多材料、零配件都要从台湾进口,东南亚各国约莫是一星期的船运期,缅甸得透过新加坡转运,时间拉长至三星期,但仍在业者勉强接受的范围,一旦拉到印度、非洲等地,就会影响到生产与交货期。

世界地图插满台商旗帜,下一步要往哪里去?
长久以来,弱国无外交,两岸的紧张关系,让台商的国际处境更为艰辛。如遇到越南排华运动或缅甸政变,只能凭本事“靠自己了”。多数台商都谨记不涉入政治,尽量融入当地社会、从事公益活动,提升台资企业形象,以赢得当地人认同。

缅甸台商林治民说,台企已非过去国人印象中的高污染,不管是在大陆、越南或缅甸的工厂,都被要求符合国际的环保标准。制造业回台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主要还是找不到足够的工人与土地。

只要这两个问题无解,不要说传产回不去台湾,科技业也难以返乡设厂。

眼看全球地图上,具备生产条件的基地都插满台企的旗帜,下一步还能往哪里去?一位上市柜公司老板在受访过程中,重复说了不下十遍,“不是我们不想回台湾,我们是有家归不得,只能想办法突围,走一步算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