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继梁美锋因个人原因辞任后,11月18日,上海姚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姚记科技”)发布关于变更董事的公告,同意聘任嵇文君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高管变动的同时,姚记科技的业绩也持续承压。财报显示,去年姚记科技营收同比下降24.04%,今年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3.95%。尽管扑克业务带来稳定收益,但姚记科技并未止步于此。2018年,姚记科技开始涉足游戏业务,该业务一度让姚记科技交出不俗的成绩单。但在业内看来,现阶段该板块业务也面临“起于捕鱼,限于捕鱼”的挑战。此外,由于数字营销业务议价能力的不确定性,如今的姚记科技也在通过布局短剧寻找新的增长点。
起于“捕鱼”限于“捕鱼”
10月30日,姚记科技发布公告称,梁美锋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战略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辞任后,梁美锋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同日,姚记科技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营收21.08亿元,同比下降24.42%;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下降8%。其中,三季度营收6.7亿元,同比下降23.95%;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下降3.98%。
在艾媒咨询CEO兼分析师张毅看来,毕竟梁美锋要负责公司战略、财务等重要工作,与业绩不及预期难免相关。
尽管姚记科技扑克业务营收整体保持稳定,但姚记科技也在增加其他业务布局,游戏成为重要抓手。
2018年起,姚记科技收购上海成蹊科技,业务从传统扑克牌转向捕鱼、斗地主等轻度游戏,游戏业务一度成为驱动姚记科技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财报显示,2019—2023年,姚记科技游戏营收分别为10.18亿元、12.14亿元、12.22亿元、12.02亿元、12.26亿元。
2022年开始,姚记科技依托《指尖捕鱼》手游积累的用户与技术,推出自主研发的3D捕鱼游戏《捕鱼新纪元》。截至目前,公司国内游戏产品矩阵中,休闲类游戏仍以捕鱼类系列产品为主。据姚记科技2024年度报告,公司国内游戏产品主要有《捕鱼炸翻天》《指尖捕鱼》《姚记捕鱼3D版》《捕鱼新纪元》《大神捕鱼》等休闲类游戏。去年,姚记科技游戏营收10.15亿元,同比下降17.2%。
“现阶段捕鱼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用户整体流量见顶,如果产品迭代乏力,就会比较难以留住用户。”张毅对此分析称,姚记科技游戏业务早期依靠单品“打集中战”,能形成对某一游戏的技术积累,减少试错成本,并获得品牌认知度。“但若单品驱动模式时间过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减弱。市场会有天花板,单品驱动下用户结构相对单一。”
数字营销毛利率不稳
在业内看来,姚记科技在游戏业务面临挑战的同时,另一业务数字营销业面临着毛利率不稳定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姚记科技布局互联网创新营销领域,收购参股子公司芦鸣科技的剩余88%股权,收购完成后,芦鸣科技为姚记科技全资子公司。
财报显示,2020—2024年,姚记科技数字营销毛利率分别为9.56%、6.92%、4.74%、5.46%、7.76%。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张振鹏分析说:“毛利率不稳定一方面是因为姚记科技数字营销业务的客户结构相对固定,且主要为大型公司,相比之下,姚记科技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营销赛道有新的团队进入,进一步压缩了姚记科技的利润空间。”
姚记科技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也指出,目前互联网营销行业集中度低,主流视频媒体平台近几年通过信息流广告进行商业变现,增长迅速,营销体量大,与其合作的代理商较多,公司作为代理商之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此,姚记科技表示,公司将持续获取优质客户、引进优秀人才、扩大业务规模和增强资本实力,力争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布局短剧寻新增长点
姚记科技正在寻找新增长点。
姚记科技在2024年度报告中表示,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成立于2020年底,是姚记科技集团下属的文创产业园区。
园区着重发力于短视频和短剧拍摄、直播基地内外景建设、高科技影视棚建设、剧组需求全面配套三大领域。报告期内,园区已完成200余个室内场景建设。
今年9月,姚记科技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公司会围绕短视频、短剧实现全产业链生态打造。
“姚记科技有做数字营销的经验,可以将短剧营销与数字营销的渠道融通,为短剧引流。”张振鹏分析称:“姚记科技缺少做内容的经验,而短剧的品质目前也在逐步提升,更趋向于专业化,因此其短剧业务表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沈望舒认为,姚记科技在投资和寻求多元化发展中要结合自身优势,主攻某一领域中的一个环节效果可能会更好。
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姚记科技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姚记科技方面的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华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