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youtube
西格尔本人就是双胞胎之一。她在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创办了双胞胎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双胞胎的行为、性格、智商、社会关系等,以此探索他们在哪些方面受基因影响大,进而揭示人类行为的基础。西格尔研究过数百对全球各地的双胞胎,写过250多篇双胞胎研究论文,出版过6本与双胞胎相关的专著,用大量证据证明基因的影响是普遍的。她认为,基因在人类行为及做决策时的作用,可能比之前科学家认为的要大得多。
图自amazon
不过,近年,西格尔遇到了一对出生于韩国的同卵双胞胎。她们在2岁时失散,后来一个在韩国长大,一个在美国长大,直到45年后才再度重逢。不同的国家背景,不同的家庭环境,让基因类似的姐妹俩有了明显不同,她们甚至连智商都相差16分!这对双胞胎的经历证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也非常大。到底是哪些因素,会让双胞胎产生差异呢?又是怎样的环境,会让孩子长大后更加聪明些呢?
1974年,一对双胞胎在韩国首尔出生了,是两个可爱的女孩儿(为方便阅读,在下文中我们将在美国长大的小女孩称为U;将在韩国长大的小女孩称为K)。
这是个幸福的大家庭,她们已经拥有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双胞胎姐妹2岁时,奶奶带她们去市场买东西。因为姐姐U跑得太快,奶奶追不上,导致姐姐不小心走丢。后来有好心人看到U独自一人在街边晃荡,且身上找不到任何相关的家庭信息,无奈之下只得将她送到了一家医院。这家医院距离U家有100英里,她被诊断出患有麻疹。U的家人四处找她,但那个年代寻人并不容易,医院离家路途遥远,他们几经波折,始终没能找到孩子。麻疹痊愈出院之后,U被送到了一所儿童福利院。
图自zmescienceU
之后的命运相当波折。她先是被一对韩国父母照顾,后来转移到一个孤儿院,接下来又由霍尔特国际收养机构接管,最终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那是1976年12月,U已经2岁半。
收养U时,她的养母30岁,养父35岁。那是个普通的美国白人家庭,养母16岁离校结婚,养父高中毕业就进入了职场,成为一家电器公司的机器操作员。夫妻两人学历不高,收入也平平,一共收养了3个女孩儿,U排行第二。
养父母都信仰宗教,其中养母信奉天主教,而养父则是浸礼会教徒。后来,养母为了养父也改了宗教信仰。U小的时候,养父母会定期带她去教堂。他们家中,惯常使用的严苛的方式管理子女。
图自ladbible
事实上,U养父母的关系不算和睦,他们经常吵架,甚至屡次发生激烈冲突,夫妻感情日益消磨,最终走向离婚的结局。但不管怎样,U在他们的抚养下慢慢长大了。高中时,U喜欢文学,不喜欢数学。她的成绩基本处于中上水平,不算特别好。
高中毕业后,U打算读法学院,但她的养父母无力承担学费。后来,U拿到了一个专科学校的奖学金,于是读了专科。毕业后,她做过出纳、前台服务员和律师助理等工作。与此同时,她做过不少项目,比如计算机编程、公证准备等,也热心做社区活动的志愿者。2010年以后,U成为州政府部门的行政人员。
图自twiniversityU
曾在2002年结婚,12年后离婚。由于生育上的一些问题,她始终没有拥有自己的孩子。受养父母影响,现在的她约每个月要去1次教堂。
她对2岁前的生活没有任何记忆,当下的生活方式完全是美式的。虽然成长跌跌撞撞,但U的生活还算不错。
与U颠沛流离的处境完全不同,双胞胎妹妹K一直在原生家庭平安长大。K的父亲中学毕业后,经营着一家小商店,她的母亲在那里卖饮料。K的家庭并不富裕,长期居住在城市的贫困社区,不过家人之间都很和睦。
K的成绩不错,一直是班上的前10%。她最喜欢的科目是日语,不喜欢数学或科学。另外,她喜欢体育运动,经常被选为学校运动员。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职业技术学院。原本2年的课程,她花了3年才读完,因为她白天要工作赚钱,只能晚上加班读书。大学毕业后,K帮家里卖过货,也相继在几家商店里打过工。1999年,她结婚了。K的丈夫毕业于工程职业学院,最初是在公司上班,后来开始自己做生意。结婚后,K生了2个女儿,同时拿到了烹饪、产妇保健的相关证书。孩子年龄稍大些后,她做了一家儿童保育中心的厨师,晚上帮丈夫做生意。他们的生意失败过,后来又开了一家餐厅,目前生意还不错。
K一家最艰难的时候也过去了,他们兄妹目前活得都不错。K现在也经常去教堂,她之前并不信教,成年后不知为什么成了一名浸礼会教徒,她觉得那是她冥冥之中的信仰。
U走失后,家人并没有放弃找她。他们发了许多寻人启事的传单,也上过寻亲类电视节目。当然,这些U都不知道,她完全没有家人的任何印象,只是知道自己来自韩国。
后来,韩国成立了一个让失散家庭重聚的项目。2018年,U向该项目提交了自己的DNA。2年后,U接到了一个电话,得知基因匹配成功。她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原来她还有个双胞胎妹妹K。2021年,U迫不及待回韩国见到了亲人。就这样,分散了45年的双胞胎姐妹俩,终于再次见了面。U一家的传奇经历经媒体报道后,迅速被专门研究双胞胎的南希·西格尔看到。在不同国家成长的双胞胎非常罕见,她很想了解这对姐妹当下的差异。她迅速联系到韩国的博士朋友,之后辗转联系到这对双胞胎,幸而她们都答应接受研究。
从调查结果来看,双胞胎成长的家庭环境没有任何相似之处:K的家庭充满凝聚力,鼓励个人成长;而U的家庭冲突程度更高,在更严格、更宗教化的氛围中长大。
她们的性格总体结构相似,都拥有较强的责任心;这也反应到她们对工作的态度上,虽然职业不同,但她们对工作满意度相当;她们的自尊水平良好,得分完全一样;她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差不多,U在一个冲突严重的家庭长大,但她的得分并没有明显下降;
在对待孪生关系上,她们见到对方的第一面,都认为对方比“最好的朋友更亲密和更熟悉”。
2001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过一项研究,针对10对同卵双胞胎和10对异卵双胞胎开展17项测试,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视觉空间能力等,甚至对他们的大脑做了核磁共振,结果显示双胞胎的认知能力和大脑结构是类似的。部分研究人员一度认为,智商是基因遗传的。通常来说,双胞胎平均智商差异不超过7个点。但K与U智商差异,竟然超过了平均数约10个点。这让研究人员感到震惊,之前成长环境对智商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
另外,她们在文化方面也存在差异。U推崇个人主义,认为集体中所有成员都具有平等地位,这说明她完全适应了美国文化。而K认为自我是集体的一部分,她接受集体内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这是她那个时代的韩国文化。这并不奇怪,几乎截然相反的家庭和环境,塑造了她们完全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模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基因遗传和后天环境都很重要。虽然经历不同,但她们类似的性格、责任心和心理健康状况,决定了她们都能过上相对满意的生活。U与K的经历,也让我们认识到在不同环境中养育子女,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具有相同基因禀赋的人:1.家庭冲突及脑部疾病一定要重视,这些可能直接影响智商;
2.整体文化氛围,可以改变个人价值观,就像U与K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截然不同的态度。
U与K的研究调查,提供了不一样的样本,这些对未来研究很重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