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左三)参加巴黎航展。(视觉中国)
“没有美国的欧洲,主要有三方面不足”
欧洲在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有多强?在今年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这已经成为欧美媒体不断提出的问题。“没有美国的欧洲,主要有三方面不足。”北约前副助理秘书长、美国退役少将戴维斯向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智库欧洲政策分析中心讲述了欧洲在3个方面对美国军事的依赖,包括战略能力、作战指挥能力,以及火力和兵力。他表示,在战略能力方面,欧洲缺乏“提高军事行动有效性和支持执行战略计划的高水平能力、资产和资源”,“美国(给欧洲)带来的是战略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ISR)资产等”。
在作战指挥方面,戴维斯表示,北约欧洲盟军的最高司令部、空军司令部、陆军司令部以及北约驻那不勒斯联合行动指挥部都由美国军官领导,“我认为没有美国指挥官和工作人员,北约无法运作”。此外,在火力和军队规模方面,美国还为其他北约国家提供了关键战术级作战力量,填补了欧洲盟国的地面部队短板。这些力量包括炮兵、防空反导力量、工程兵等。虽然欧洲国家拥有这些力量,但数量不足难以独立作战。戴维斯还表示,俄乌冲突暴露了欧洲在弹药储备和补充库存所需工业能力方面的弱点。欧盟未能兑现其在2024年春季之前向乌克兰提供100万枚炮弹的承诺。
戴维斯的上述评估得到其他智库以及媒体报道的印证。据法国24小时新闻电视台今年3月报道,欧洲在情报、军事装备的维护和软件更新方面对美国的依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能力的依赖,另一种是对现有系统的依赖。如果将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军事依赖从强到弱绘制成光谱,那光谱的一端是丹麦,另一端则是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法国依赖于美国的ISR能力,但在军事装备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美国。有人担心,美国能用所谓的“杀伤开关”让欧洲的武器系统瘫痪。该开关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明知现代武器需要不断更新,却未能提供更新软件或武器配件;其二是直接关闭武器系统,这只是修改几行代码的问题,就像苹果手机一样,提供商可以关闭它。
英国《卫报》日前称,过去5年,欧盟27国、英国、挪威和瑞士从美国购买了逾1.5万枚导弹、2400辆装甲车和340架飞机——远远超过欧洲国家之间的购买量。美国在欧洲武器库中的主导地位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质量上。欧洲许多最先进的武器都是美国制造的,其中包括主导欧洲空军的美国F系列战斗机,其最新型号是F-35“闪电”Ⅱ型战机,这是一种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尖端飞机。总部位于德国的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政策研究员格兰德说,在战机方面,欧洲有其他选择,但没有一种能与F-35竞争。
“美军还管理着美国在欧洲的核武库。”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网站发表的文章显示,美国曾经在欧洲部署了近7000枚核武器。文章称,目前,据信美国在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德国和土耳其存放了大约100枚B61重力炸弹,这是一种较小的战术核武器。没有美国的许可,任何国家都不得使用这些武器。如果美国退出北约,取消美国所谓的“核保护伞”,这将在欧洲的集体核武库中留下一个巨大缺口。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在欧洲驻扎军队,在上世纪50年代末达到约47.5万人的高点。CFR的文章援引美国欧洲司令部的数据称,截至2025年初,美国在欧洲驻扎近8.4万名军人。从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西北部到东欧国家边境地区,欧洲大陆遍布着40多个美国军事基地。这些基地大部分集中在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国,其中许多基地是可互操作的,这意味着美国军人与欧洲国家同行一起工作。
北约“使欧洲陷入对美国力量的依赖”
“没有美国,欧洲能实现自主防务吗?”今年3月,“德国之声”发文提出这一问题。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没有华盛顿,欧洲“仍然毫无防御能力”。欧洲对美国的军事依赖之所以如此严重,北约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据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报道,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10个欧洲国家成立了北约,以在二战后维持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北约帮助欧洲和北美国家团结起来,抵御苏联构成的威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安全项目负责人吕蕴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二战后初期,美国通过北约介入欧洲安全事务更多是一个你情我愿的过程。美国有稳固欧洲的西方政权、竞赢苏联的需求,而欧洲当时百废待兴,也有把安全交给更为强大的美国、自身专注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双方一拍即合,成立了带有军事和政治联盟性质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从一开始就不是以集结军事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据《纽约时报》此前报道,在冷战高峰时期,北约部署了100个师,这只相当于华约兵力的一小部分,无法指望它能击退苏联的可能入侵。事实上,北约正在按照战后美国规划者设计的方式运作,使欧洲陷入对美国力量的依赖。在防务领域,北约禁止现有能力的重叠,并敦促盟国接受特殊角色,以此阻挠能够独立行动的半自治欧洲部队的出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建立统一的“欧洲军队”一直是欧洲大陆领导人自二战以来的梦想,但这一军事项目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这是多年来“欧洲军队”组建停滞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若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通过控制欧洲的武器系统和军工技术、担任北约军事决策的“大脑中枢”等方式,控制了欧洲防务。《纽约时报》直言,北约绝非一项昂贵的慈善计划,而以低廉的成本确保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该联盟从建立之初就将西欧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这个更为宏大的项目绑定在一起。在这个项目下,美国将对欧洲的保护作为一种杠杆,为自己在贸易和货币政策等其他问题上换取好处。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称,几十年来,美国不管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政治人士都认识到,美国通过成为北约的领导者并通过在欧洲保留美国军队,加强了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利益。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对北约和欧洲其他安全援助项目的投入只占五角大楼年度预算的一小部分,而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欧洲军费开支中大约一半流向了美国制造商。欧洲正在进行的重新军事化也让美国坐享其成,因为国防采购、互通性的共同标准,再加上美国军工部门的庞大规模和布鲁塞尔的官僚障碍,都让美国公司从欧洲获利,而欧洲的自卫能力却受到削弱。
吕蕴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洲因为防务不自主,其政治独立性也受到了影响。《纽约时报》指出,限制中国科技发展以及促进美国工业发展几乎不是欧洲的优先事项,切断欧中贸易难以想象。然而,已经有迹象表明,北约在让欧洲追随美国政策方面发挥了作用。
吕蕴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冷战结束后,北约这个冷战工具并没有随着华约的解体而解体,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不乐见一个高度一体化、战略自主的欧洲,仍有借助北约拴住欧洲的需求。不过,这一阶段美欧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更加激烈,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了苏联,欧洲的安全环境改善了,尤其是欧俄关系改善了,于是欧洲对美国的安全需求也就少了。此外,美国在全球一家独大,大行单边主义政策,让欧洲不满。当然,欧盟也逐渐成熟,拥有了和美国叫板的实力,所以这一阶段北约呈现出没落态势,欧盟与北约之间的互补性不断降低、竞争性逐步提升。这导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公开抛出“北约过时论”,对欧洲军事“长期欠费”表示十分不满,于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才作出北约已“脑死亡”的著名论断。然而,俄乌冲突的爆发却让北约“电击复活”。
欧洲计划5到10年在北约取代美国
防务自主已经成为欧洲多国的呼声。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等媒体报道,去年11月,立陶宛前总理库比柳斯被提名为欧盟防务和太空专员。这一首次创建的职位被视为欧盟“防长”,其主要任务是使欧洲支离破碎的国防工业合理化,向该行业注入更多资金,并确保欧盟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弹药支持。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2030年准备就绪》白皮书,希望通过增加对国防工业的投资、鼓励联合采购、提高军工产能等措施,使欧洲在2030年拥有强大的国防能力。同一个月,欧盟还发布了《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希望通过大约8000亿欧元的投资加强欧洲防务独立。今年5月,德国总理默茨发表讲话,誓言建设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并承诺柏林将在欧洲发挥更大的外交和安全作用。
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近期报道称,4名欧洲官员透露,欧洲正制订计划以在5到10年内取代美国在北约的作用,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等都参与了这些重塑北约的讨论。根据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欧洲可以在没有美国军事支持的情况下生存下去,但要取代美国的军事能力,需要25年,耗资高达1万亿美元。这包括一次性采购费用2260亿至3440亿美元以及与军事维修、人员等有关的额外费用。
据半岛电视台、美联社等媒体报道,欧洲实现防务独立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寻找足够的财政资金来应对新的安全形势,以及实现欧洲团结。欧洲拥有近200万军队,加上增加的国防预算,足以让欧洲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不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在于欧洲军队的分裂,这些军队实际上是各国的军队,并非为保卫欧洲大陆而组建的,这导致了指挥和协调障碍。
尽管欧洲对美国军事依赖还在持续,但已经出现了改善的迹象。美国“政治新闻网”表示,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对欧洲2022年2月至2024年9月期间招标的选定采购工作进行分析后发现,其防务采购总价值的52%被授予了欧洲供应商,而美国企业则获得了其中的34%。该报告的作者表示,“买欧洲货”的趋势可能会得到推动。
欧盟军事委员会前主席布里格日前对德国电视二台表示,构建欧洲冷战后数十年被忽视的军事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不过大约10年后,欧洲缺失的能力将得到完全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