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批“真懂行”的明星主播正在长红
明星带货不行了?
别急着下结论——真正失效的,是主播本人不懂行、光靠团队念稿的“假专业”。
过去几年,太多明星直播间翻车:推荐护肤品却答不出成分、卖珠宝连“种水”都说不清,被用户追问到卡壳,只能反复喊“超好用!快下单!”
这种割裂的信任感,才是用户流失的根源。
而今年双11,曹颖用三个月做到销售额破亿、涨粉超百万,靠的不是明星光环,而是30年珠宝买手经验,以及“敢关美颜、讲真话”的专业底气。

据其团队透露,她能能一眼辨识珠宝裸石产地的区别,敢承诺“假一赔百、终身售后”,是因为产品从设计、选料到售后,她全程深度参与。

图源:曹颖机构CEO
这并非个案。在直播领域,越来越多明星正将个人长期积累的专业认知转化为带货优势:胡可已开播6年,重点深耕个护母婴;林依轮喜爱美食,成为美食推荐者;晁然因对护肤成分的系统研究,被多个功效护肤品牌视为新品首发首选;李诞、伍嘉成、李维嘉等也分别在零食、宠物户外、家居生活等垂类建立起稳定受众。

他们用行动回答了一个被行业长期回避的问题:当直播电商进入高决策阶段,谁才能真正赢得用户信任?
曾经,“明星直播带货只是播一次、赚快钱”的质疑不断。但曹颖、胡可、林依轮、晁然等明星正在打破这一刻板印象,并引出三个值得深思的行业问题:
第一、为什么必须是主播本人懂行?团队不行么?
第二、什么样的平台土壤,才能培养出真“懂行”主播?
第三、“懂行”又能为主播与消费者带来什么?
答案,就在一场场真实的直播里。

主播不懂行,光靠团队念稿行不通
直播电商早已告别冲动消费时代。当用户开始搜索“黄金怎么选”“抗老精华适不适合敏感肌”,他们要的不是促销喇叭,而是能解答专业问题的顾问。
再强的运营团队,也替代不了主播本人对产品的理解。脚本可以写“这款精华抗老效果好”,但用户问“适合敏感肌吗?和A醇冲突吗?”,只有真正用过、研究过的人才能答得上来。
曹颖淘宝直播间运营不足三个月,据平台数据显示其10月复购人数超4万。是因为她自己就是重度用户——推荐的每件珠宝,她都戴过、比过、验过。并且在设计环节,就深度参与,和设计师坐在会议室里斟酌每一款造型设计,对定价环节也层层把控,这种“亲身验证”的真实感,比任何话术都有说服力。
反观过去一些明星带货翻车案例,问题不在品控,而在信任断层:主播自己没用过产品,面对质疑只能回避或背稿,用户自然觉得“被套路”。
如今,护肤、黄金、3C等高决策品类加速涌入直播间,试错成本越来越高。用户不再为“低价”冲动,而是为“靠谱”买单——这就决定了:懂行,必须是主播本人的事。

什么样的平台土壤,才能培养出真“懂行”主播
曹颖的快速起号并非偶然。据其团队透露,在筹备首播时,他们曾对比多个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最终选择聚焦一个用户主动搜索意愿强、停留时长高、复购导向明确的场域。
“在这里,讲清楚‘老坑玻璃种为什么值这个价’,比喊‘最后100单’更有效。”一位运营负责人坦言。

在《电商天下》看来这背后,折射出不同平台生态对“专业型主播”的适配差异。
在部分以内容推荐为主的平台上,用户多为“被动刷到”,停留时间短,算法更奖励“9.9元秒杀”式的即时刺激;而在以购物意图为核心的场域,用户是主动搜索“抗老精华”“黄金手镯”而来,天然愿意花时间听专业讲解。
更关键的是,流量分配机制的导向不同:一方看点赞、评论、秒杀速度,逼主播追求短期爆发;另一方则将复购率、退货率、粉丝留存纳入核心考核,倒逼主播长期经营信任。
结果显而易见:有些平台明星“播一次火一次,下次就没声”;而在后者,胡可、林依轮、晁然、曹颖、李诞等人能持续开播、稳定涨粉——因为机制鼓励“长期主义”,用户也愿意为专业买单。
一个养流量,一个养信任——长出的主播,自然不同。

懂行不是偶然,而是一套可复制的成长路径
曹颖的成功并非孤例。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双11前,已有超万名覆盖服饰、食品生鲜、珠宝、母婴等全品类的专业主播在淘宝直播实现稳定经营,其新客复购率高达19%,显著高于行业均值。这背后,是一套正在被验证的专业主播成长路径。
平台在冷启动阶段会提供定制化扶持:从选品建议、流量测试到话术打磨,甚至派驻运营人员驻场协助。
更重要的是,这套支持并非“一次性输血”,而是围绕“开播—选品—转化—复购”全链路设计的系统化工具包,让主播不必依赖明星光环或短期爆款,也能稳步积累信任资产。
同时,背靠天猫30万品牌货盘与引入的站外爆品资源,专业主播能快速匹配高质优价的商品。
一位成分护肤类主播坦言:“平台会提前用数据预测哪些新品可能爆,还能帮我们验证价格机制——这大大降低了试错成本。”
而用户侧的信任保障,进一步放大了专业价值。过去一年,“七天无理由”“直播商品抽检”“问题订单自动识别”等机制陆续上线,配合权威机构质检合作,为主播的推荐提供了平台级背书。“当平台敢为商品兜底,我们才敢为产品负责。”一位珠宝类主播表示。

正因如此,像曹颖、晁然、胡可这样的“懂行主播”,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正在成为一种可预期、可复制、可持续的新常态。他们的存在,不仅打破了“明星只为赚快钱”的偏见,更证明了一件事:
直播电商的上半场,拼的是流量和折扣;下半场,拼的是专业和信任。当用户越来越理性,“懂行”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入场券。
在直播带货规范化经营的浪潮中,最终能杀出重围的,必然是那些真正“懂行”的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