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数高开0.25%,恒生科技指数涨0.43%。科网股多数上涨,中芯国际涨近2%,阿里巴巴涨近1%。
关于港股后市
杨德龙认为,当前A股和港股的科技牛行情已确认了趋势,科技股的调整并没有改变科技牛的成色,这轮科技牛行情有望延续两到三年的时间。2026年有望从结构性牛市转向全面牛市,更多板块将轮动上涨。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表示,2025年港股的优异表现由流动性和情绪主导,其脉络是“过剩流动性”对“稀缺回报资产”的追逐。展望2026年,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将延续,但“稀缺资产”难以大幅扩散,市场将更多由结构性景气驱动,投资者需在把握产业主线的同时,警惕潜在风险,灵活布局。
具体到投资方向,刘刚认为应关注三大方向:一是产业趋势主导的AI主线;二是产能周期视角下的困境反转;三是与海外不确定性因素相关的出口和商品领域。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10月来港股步入调整,主因是前期涨幅已较大,以及美元流动性偏紧、美联储降息预期回落。牛市中市场调整很正常,历史上港股短期情绪扰动下的小回撤平均跌7%,流动性收紧、外生冲击导致的大回撤平均跌17%。
该券商还指出,美元流动性只是短期扰动,AI浪潮未完,增量资金流入+优质资产汇聚的港股牛市行情有望延续。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表面是流动性问题,本质是风险资产对于AI单一叙事过于依赖,当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商业化)跟不上二级市场的节奏时,适当的估值修正也是一种纾解风险的方式。北京时间周四(11月20日)晚,美国的公布以及年内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下修触发了高位资产估值的修正,市场对于北美AI基础设施可持续性的焦虑也因降息推后的预期而放大。AI拓宽商业化场景、成本端硬件让利、金融稳定风险上升迫使美联储提前降息都可能会打破当前僵局。
在此之前,对A股而言,稳健回报导向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在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在增量资金越来越多的以左侧稳健型资金为主的资金生态下,A股/港股未来可能更多地像美股一样出现“急跌慢涨”,对需要增配权益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从配置上看,资源/传统制造业定价权的重估、企业出海仍是核心增配方向,而高切低的策略因为预期过于一致,未来轮动择时的难度反而会明显加大。
据财联社,机构分析,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迎来了新一轮配置窗口期。从今年港股市场上涨驱动因素来看,海外降息预期升温、南向资金持续涌入、优质资产不断扩容以及AI产业发展共同为港股市场注入上涨活力。即便港股市场近期面临波动,但多家机构仍持续看好港股市场行情,认为港股牛市基础仍在,底层逻辑并未动摇,行情有望延续。
东吴证券认为,港股短期震荡为主,上行斜率或放缓。从中长期配置来看,当前位置有吸引力。港股科技板块短期仍处调整阶段。自10月初以来,美股AI题材再度引发市场关注,但港股AI科技类股票因缺乏新催化剂,上涨动能不足。中长期来看,当前港股科技板块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据中国证券报,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表示,相比于全球主要指数而言,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是为数不多的当前市盈率低于历史平均值的指数,存在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当前港股市场仍然主要是依靠流动性驱动,外部流动性环境不确定可能导致港股短期以震荡为主。”张夏认为,中长期来看,随着美国降息周期开启,美联储缩表进程结束,中美宽松政策有望共振。南向资金和外资都将在低利率环境下流入港股市场。港股作为全球估值洼地,估值修复空间很大。因此,港股中长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本文转载自腾讯自选股,智通财经编辑:陈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