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变化过快 人类源自“石器时代”的生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

Source
随着进化速度减缓、工业化与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生理结构正难以跟上现代社会的变革。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慢性压力相关健康问题,并非个人失败或简单的现代不便,而是“石器时代”生理结构被强行带入一个从未为其设计的世界所带来的可预见结果。

苏黎世大学的研究者近期展开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探讨现代人类在“人类世”这一快速而全面的环境转型中,其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否受到了深远影响。通过汇总工业化、城市化和健康相关的数据,研究团队指出,过去一个世纪世界的快速变化让人类根本来不及适应,这一困境可见诸全球生育率下降、慢性炎症疾病增加及其他健康问题。

研究指出,人类从采猎社会迅速进入都市环境,过去只会偶尔遇到危险刺激,如今却长期处于高警觉状态——城市噪音、空气与光污染、微塑料、农药、人工光源、加工食品、久坐生活方式以及感官过载,这些现在司空见惯的刺激对人类生理都是全新的挑战。

“在我们的祖先所处的环境中,急性压力反应能够帮助我们逃避或对抗捕食者。”苏黎世大学人类进化生态生理学小组负责人Colin Shaw教授如是解释,“偶尔遇到‘狮子’时你会准备好应对,但关键在于狮子很快就会消失。”但在现代社会,我们几乎没有喘息空间,各种压力源——交通、工作、社交媒体、感官刺激“无时无刻不在”,不断触发祖先赖以生存的生物反应,却没有任何“关闭键”。

Shaw教授的同事Daniel Longman补充说:“我们的身体把所有这些压力源都当作‘狮子’。无论是与老板的谈话还是交通噪音,压力反应系统和你面对一只又一只狮子时一样强烈,结果就是高度紧张却无法恢复。”

大量研究探讨了这种慢性压力状态对相互关联的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发现这与焦虑障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寿命缩短存在密切关联。

Shaw教授还提到:“这其中存在悖论。一方面我们创造了极大财富、舒适和医疗条件,但另一方面,这些工业成就对我们的免疫、认知、生理和生殖功能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还提及了全球精子数量和活力持续下降现象,并指出这与肥胖及环境危害(如农药和微塑料)密切相关。Shaw教授说:“你可以说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表现,但让慢性压力持续杀死人类数百代,直到进化出抵抗力,显然不是解决之道。”

虽然部分慢性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完全由环境因素引发,研究者认为该研究将有助于改善人类福祉。而最近对人类基因组的深入解析表明,人类实际上正在以科学家曾未预料的速度适应环境(尽管进化依旧缓慢)。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Karin Broberg表示:“这证明了人类基因组的高度可塑性。我们能够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并将其变为家园。人类就像老鼠或蟑螂,非常适应环境。”但是,与这些生物不同,人类的大脑要复杂得多,这也是进化适应的难题之一。

Shaw教授指出,“生物适应的过程非常缓慢,遗传上的长期适应往往需要数万年乃至十数万年。”

那么我们如何减缓现代世界对健康的危害?研究团队建议我们应当将“与自然的关系”视为重要的健康干预手段,并优先考虑建立更加可持续的环境。这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包括重新设计城市、恢复和珍惜自然空间、并花更多时间融入自然之中,是改善健康的重要措施。

研究结论称:“我们需要深刻反思与自然的关系,视其为核心健康因素,并保护或再造那些类似于我们祖先所处环境的空间。我们能够通过研究找出对血压、心率或免疫系统影响最大的刺激因素,并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政策制定者。”

“实现这些目标既需要文化变革,也需要环境层面的努力。”Shaw教授表示,“那些拥有资源的人应当肩负起责任,投入到解决这些问题之中。对我而言,这是道德上的责任。”

研究者们最后表示,至少我们应将亲近自然视为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疗法。相关研究已发表在《生物学评论》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