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登峰:广生堂再上国际舞台,有望解题乙肝临床治愈

Source

在全球肝病研究的“甲板”上,一束聚光灯再次打向一家来自中国的创新药企。

11月10日(美东时间5.00PM),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AASLD)现场,广生堂(300436.SZ)旗下创新药子公司北京广生中霖董事长张玉华博士出现在“Late-breaking Abstract”——即全球最新突破摘要的讲台名单上,他带来的是全球首个完成Ⅱ期临床研究的口服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GST-HG131的II期研究成果。据悉此次年会上,GST-HG131成为众多权威临床专家关注的热点,还引来众多跨国药企的合作沟通。

这是广生堂近三个月以来第二次登上国际舞台,公司另一款乙肝核心候选创新药GST-HG141的关键II期数据在今年8月被刊载于国际顶刊。

两款药物持续登陆国际舞台,标志着广生堂“乙肝临床治愈登峰”的核心药物均得到临床数据的验证,不仅证明了广生堂乙肝管线的硬实力,也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国际品牌形象,如果后续III期临床试验顺利并商业化,广生堂则将在全球乙肝治愈的赛道上占据领先位置。

登上美肝会,引跨国药企沟通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是全球肝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专业学术机构。在今年AASLD年会上展示的全球临床突破进展中,乙肝临床治愈标志物的HBsAg清除成为研究热点,而广生堂口服小分子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GST-HG131作为全球乙肝临床突破研究中首个口服药能在乙肝病人上显著降低HBsAg,成为众多权威临床专家关注的热点,据广生堂方面透露,这还引来众多跨国药企的合作沟通。

据悉,广生堂的创新药GST-HG131的II期临床研究完整结果被接受为2025年AASLD年会的最新突破摘要(Late-breaking Abstract)口头报告,并在11月10日(美东时间5.00PM),由广生堂药业旗下创新药子公司北京广生中霖董事长张玉华博士在2025年AASLD年会现场进行了报告。这标志着国际学术界对广生堂乙肝创新药GST-HG131的临床数据和临床价值的高度认可。

张玉华博士表示:“我们非常荣幸GST-HG131的II期临床数据能被AASLD这一顶级学术平台遴选为‘最新突破摘要’现场报告。这不仅是对我们研发团队十余年来坚持源头创新、攻坚克难的最佳褒奖,更证明了GST-HG131有望为全球乙肝治疗格局带来变革。我们的初步临床数据已经显示该药物作为全球领先的口服表面抗原抑制剂在快速、显著降低HBsAg水平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是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关键一步。”

数据显示,在临床II期研究中,GST-HG131在病人服用12周后从基线降低血清表面抗原值平均为0.9 log IU/ml,最高达1.64 log IU/ml;更重要的是,GST-HG131仅使用三个月就可将76.5%的乙肝病人血清表面抗原水平降低到100 IU/ml以下。维持低水平的表面抗原水平(尤其是在100 IU/ml以下)对改善乙肝病人的长期预后,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表面抗原水平低于100 IU/ml以下的病人对免疫重启也更敏感和更易达到临床治愈目标。为联合临床治愈提供关健支持。

此前,GST-HG131已因II期数据显示出明显临床优势,于2025年7月被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多次亮相国际舞台,创新竞争力“量化体现”

这距离公司另一款乙肝创新药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刊上发表仅仅三个月时间。

2025年8月,广生堂旗下另一款抗乙肝病毒一类新药GST-HG141临床II期数据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旗下的《eClinicalMedicine》。

上述发表于《eClinicalMedicine》的研究发现,GST-HG141展现出强大的抗病毒活性,而且该药具有独特机制靶向pgRNA与cccDNA潜力。研究首次在患者中证实,GST-HG141能显著降低HBV前基因组RNA(pgRNA)水平(平均下降>1 log10 IU/mL,最大降幅达1.5 log10 IU/mL,即约降至原水平的1/32)。而pgRNA由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直接转录产生。这一结果间接提示GST-HG141具有下调cccDNA转录活性甚至潜在耗竭cccDNA的能力。

临床数据在顶级期刊的成功发表,意味着该药独特的的创新机制和严谨的临床数据获得了国际同行评议的认可。

至此,广生堂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国际曝光。

公开资料显示,GST-HG141的国际亮相还可以追溯到2022年。据媒体报道,第57届欧洲肝病学会(EASL)年会--国际肝脏大会(ILC 2022)上,广生堂展示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乙型肝炎病毒衣壳组装调节剂GST-HG141的两项研究进展。

另外,在去年11月18日,广生堂的GST-HG131和GST-HG141双研究成果还被AASLD作为最新突破摘要形式在年会上进行展示。

在创新药领域,登上国际学术舞台不只是荣誉,更是国际创新竞争力的“量化体现”,有助于广生堂与跨国药企、研究机构沟通。

“关键一跃”,从临床数据到治愈逻辑的闭环

国际影响力提升的背后,是广生堂十余年持续投入的结晶。自2015年起,公司便系统布局乙肝治愈体系,确立“登峰计划”,构建全球首个“三联全口服”方案,即在核苷类似物药物(NAs)基础上,联用能够削减cccDNA病毒池的GST-HG141,能够抑制HBsAg的GST-HG131。

登峰计划提出之初,国内乙肝创新领域仍以“长期抑制”为主流方向。而广生堂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也更彻底的路:瞄准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如今该联合方案也已被列入“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项目”,并取得临床试验申请批准。该联合方案属于国家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体系支持的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重点创新药,展现了广生堂药业在乙肝治疗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分析人士认为,GST-HG141和GST-HG131在抗病毒机制上存在协同互补效应,通过GST-HG141对病毒复制的强力抑制和及对病毒库cccDNA的持续耗竭(这是后期控制停药反弹的关键),加上GST-HG131将病人表面抗原有效降低至100IU这个重要的免疫恢复的临界值之下的双重机制,有望挑战乙肝临床治愈。

而GST-HG141和GST-HG131这两款药物相继登上国际舞台,标志着广生堂“登峰计划”进入了关键验证阶段,并初步获得了全球肝病领域的关注。由于乙肝是全球公共卫生难题之一,患者长期服药、复发风险高、并发症严重,因此,若登峰计划成功,将极大减轻患者长期治疗负担,改善预后。并且,全口服的组合方案的可及性更优,适应的患者人群更广,临床获益和商业价值也更加巨大。

可以说,登峰计划代表广生堂自下而上的技术积累向上突破,是公司战略升级的重要标志。一旦三联全口服方案获批、商业化落地,其机制组合、注册先发、患者依从性优势将成为难以撼动的壁垒。

从多次国际舞台亮相,到登峰计划的精心布局,广生堂在乙肝创新药赛道上正努力构建一条从机制创新、学术背书、监管支持,到产业化落地的系统路径。多次登台不仅令其“被看见”,也在“被认可”与“可转化”的过程中添砖加瓦;而登峰计划不仅是产品组合,更是公司战略、行业期待与社会使命的集中体现,若成功,广生堂有望成为乙肝治疗里程碑的参与者与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