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尔生物)
11月7日,海尔生物在进博会上首次宣布,公司已成功突破十万转超高速离心技术,成为国内首家掌握该项核心技术的厂商。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公司在十万转真空超高速电机研制、柔性驱动技术、二级超真空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全面突破,有效填补了国产高端离心装备领域长期存在的技术空白。
该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的病毒分离纯化、亚细胞器、外泌体提取,药物研发的靶蛋白分离,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材料的分离,以及新型生物传感器和纳米药物等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为科研人员进行样品制备提供安全有效的支撑工具。
超高速离心机
离心机作为生物实验室中除低温存储外最常见的通用类设备,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QYR调研数据,2024年全球超高速离心机市场销售额已达15.36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攀升至32.76亿美元。
随着我国生物医药、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容。一方面,国内市场对超速离心机的需求持续攀升;但另一方面,我国离心机技术长期受困于“转速瓶颈”。自1947年超速离心机技术问世以来,行业逐渐形成了超高速电机、超高速变频器和控制器、超高速轴承构成的三大核心技术壁垒,而我国此前在上述关键领域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十万转以上机型完全依赖进口。海尔生物此次的技术突破,不仅是简单的转速提升,更是实现了从十万转真空超高速电机研制、柔性驱动技术,到二级超真空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的全面自主化。
此次突破,并非海尔生物首次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早在2005年,公司已通过生物医疗低温技术的突破创新实现产业化发展,成为国内唯一全面掌握自复叠制冷技术、多重复叠制冷技术、无极深绿制冷控制技术等生物医疗低温核心技术体系的企业。截至目前,公司三大低温产品线在全球25个国家市场份额居首位。
如今,海尔生物已搭建“四横四纵”开放式研发创新体系。基于AI、自动化、智能化和材料等4大通用技术平台,和制冷、环境控制、分选分离、生物应用等4大垂直技术平台,以跨技术成果、跨技术平台的交叉融合支撑公司产业布局演进,持续以“技术平台×产品矩阵×应用场景”的乘数效应加速技术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