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 谭楚丹
在金融业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背景下,普惠金融正成为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路径。
西南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雨松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普惠金融作为连接千企万户的桥梁,承担着破解融资难题、促进社会公平、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使命。
杨雨松表示,作为一家扎根重庆的券商,西南证券通过精准施策和锐意创新,以“精准滴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局,以“科技赋能”降低综合服务门槛,以“协同创新”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过程中,践行金融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系统性构建
普惠金融服务生态
证券公司如何将普惠金融从理念转化为实效,受到各方密切关注。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西南证券将普惠金融提升至战略层级,构建了一套贯穿顶层机制与一线服务的系统工程,全力推动普惠金融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触达”。
杨雨松表示,西南证券建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做好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金融“五篇大文章”,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在具体服务中要求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联动,合力推动普惠金融各项举措细化落地。
在推进路径上,西南证券形成了多维度的服务框架。杨雨松介绍,一是持续丰富和完善客户服务场景、策略和内容,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覆盖率、效率和质量;二是借助投行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助力其通过资本市场成长壮大;三是全力开展投教工作,推动投教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圈、进企业、进农村,倡导科学合理的投资理念;四是聚焦“三农”领域,持续推进期货“支农支小”,运用“保险+期货”等工具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稳健发展。
杨雨松强调,作为国有上市券商,西南证券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公司开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向,通过发挥证券公司功能性作用,全力以赴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促进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高。
贴近中小微企业实际需求
普惠金融在企业端应如何有效推进,对此西南证券以其一线实践,给出了“贴合需求、联动破局、长期陪伴”的应答思路。
杨雨松谈到,中小微企业需要的并非形式上“高大上”的业务,而是能解决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对长期成长的支持。
杨雨松总结这类企业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特征与诉求:首先,很多处于早期或小规模的企业虽具备成长意愿,但对合规路径、融资方式等缺乏了解,服务机构需通过面对面沟通建立信任,再逐步对接具体服务;其次,“产业咨询+财务法律+融资+并购”全方位赋能服务更受企业认可,只有覆盖从规范治理到成长扩张的全流程,才能真正帮助企业实现发展蓝图;最后,企业普遍期待综合金融服务,这就要求公司投行、研究院、西证创新、西证股权等业务部门协同合作。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西南证券通过债券融资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金额共计30亿元。
创新始终被西南证券视为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杨雨松表示,要突破传统模式,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多元资本协同等特色化工具与模式创新,将难以定价的无形资产、难以覆盖的农业风险、难以盘活的存量资产,转化为可融资、可保障、可流动的金融资源。
杨雨松认为,这类创新实践可有效破解特定领域、特定主体的金融服务瓶颈,拓宽普惠金融的服务边界,为科技型企业、涉农主体、地方存量资产等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极大提升金融服务的深度与精度。比如,西南证券推出“鲨鱼鳍+多资产组合结构”等创新收益凭证,在去年为民企、中小企及个人客户发行规模约20亿元,服务约9000户。
在“三农”领域,西南证券全资子公司西南期货2024年至2025年6月在全国范围开展161个“保险+期货”项目,涉及生猪、饲料、橡胶、鸡蛋等品种,项目累计金额超19亿元。
数字筑基 投教融合
普惠金融不仅致力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成长需求,也同样关注广大投资者的投资获得感与权益保护。在面向投资者群体时,西南证券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并借助系统性的投教工作增强金融素养,致力于实现普惠金融在服务可及性与投资者获得感方面的双重提升。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西南证券以体系化、智能化的数字手段重塑服务模式,通过客户分层分级管理、精细化运营策略与智能化工具赋能,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触达率与体验感。
据悉,该公司已规范客户服务流程,基于分层分级体系构建数字化客户运营体系,围绕账户新开、账户通知、交易通知、持仓提醒等核心服务场景,截至2025年6月成功上线23项总部运营策略,累计触达客户超1400万人次。
在投资者教育方面,西南证券将其视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杨雨松表示,公司持续推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活动,将专业、复杂的金融知识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内容。据悉,2024年至今,西南证券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圈、进企业、进农村等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超2000场投教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