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靠创新药赚钱了?百利天恒双抗ADC药品上市申请获受理,年内总市值涨超600亿

Source

11月25日,国内创新药龙头百利天恒(688506.SH)股价迎来大涨,盘中股价一度涨超4.9%,上一个交易日,其股价收涨 2.75%;今年以来,百利天恒股价涨幅超过100%。截至今日午间收盘,百利天恒股价涨0.94%,收于388.58元/股。百利天恒当前总市值达1604.35亿元,较今年年初涨超600亿元。

而在百利天恒股价大涨前,其发布的一份公告也让本就备受市场关注的ADC(抗体偶联药物)再掀热潮。

11月23日晚间,百利天恒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受理通知书》,公司自主研发的EGFR×HER3双抗ADC(iza-bren)的药品上市申请已获得正式受理。

百利天恒此次获上市申请受理的药品适应证为鼻咽癌。根据公告,上述药品拟定适应证为既往经PD-1/PD-L1单抗治疗且经至少两线化疗(至少一线含铂)治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此前,该适应证已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

根据百利天恒方面披露,Iza-bren是全球首创、新概念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也是全球首个药品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的EGFR×HER3双抗ADC。

药物上市申请获受理,意味着距离获批上市并实现商业化更进一步。从ADC市场来看,经过近5年多款ADC药物先后上市,行业竞争已从最初的产品之争转变为商业化能力的较量。

“百利天恒提到的全球首创、新概念等标志着其已在源头上重塑ADC基因,如果加上卓越的商业化加持,或许可以后来居上,否则就会进入‘打乱仗’队伍中。具体而言,需观察百利天恒在药物上市后的商业化布局,即团队、资金投入和后期学术跟进。”医药产业资深专家杜臣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杜臣还提到,ADC药物价格高昂,企业在支付端布局至关重要,“最好能够利用产品的原发优势,在进入医保后继续参与几种医保。”

11月25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百利天恒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已经在为商业化做准备,但具体情况暂未披露。

图源:图虫创意 图源:图虫创意

已有10.5亿美元收入囊中

Iza-bren是一款同时靶向EGFR和HER3的双特异性ADC药物,EGFR和HER3广泛高表达于上皮源性的各类肿瘤,通过其双抗结构,iza-bren能够广泛地靶向多种实体肿瘤、且更加富集于肿瘤组织,从而增强肿瘤杀伤活性、减少靶毒性。

在百利天恒当前17条创新药研发管线中,iza-bren是进展最快的一款药物。

根据公告,iza-bren正在中国和美国进行40余项针对多种肿瘤类型的临床试验。截至目前,iza-bren已有7项适应证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1项适应证被CDE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以及1项适应证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Iza-bren覆盖的适应证包括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食管鳞癌、胃癌等多种实体瘤。其中,鼻咽癌领域是其中临床进展较快的一个。

今年7月,iza-bren在鼻咽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研究终点;9月,该药物被CDE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10月,iza-bren针对鼻咽癌后线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也是该领域全球首个确证性III期临床研究结果,以LBA(Late-breaking Abstract)形式在2025 ESMO年会创新专场进行口头报告。“标志着鼻咽癌治疗即将迈入双抗ADC治疗的新时代。”百利天恒在此前公告中表示。

此外,百利天恒的iza-bren也陆续公布了肺癌、卵巢癌、食管鳞癌等多个瘤种的临床研究数据。11月18日,百利天恒发布公告称,iza-bren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III期临床试验的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终点。

早在2023年,iza-bren就为还未实现创新药商业化的百利天恒带来巨额收入。当年,百利天恒将其创新药核心产品iza-bren授权给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BMS),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其中首付款8亿美元。这是国内首款出海的双抗ADC药物。

2024年,获得BD首付款的百利天恒业绩暴涨,当年其营收为58.23亿元,同比增长936.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08亿元。

百利天恒与BMS达成的这次合作,在今年9月底再次达成全球II/III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IZABRIGHT-Breast01里程碑,触发合作协议项下第一笔2.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条件。叠加此前收到的8亿美元首付款,百利天恒已经收到来自BMS的10.5亿美元付款。

今年第三季度,百利天恒营收同比增长1625.08%,至18.9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3亿元。

靶点之争

ADC被称为能杀死肿瘤的“精准导弹”,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关键治疗方式。不同于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导致脱发、呕吐等严重副作用,ADC药物是将细胞毒性药物直接送入肿瘤细胞,减少对健康细胞的伤害和副作用。

从结构来看,ADC由抗体、连接臂和小分子毒素三部分组成。其中,抗体负责精准定位肿瘤细胞;连接臂负责传递毒素,在合适环境中释放小分子毒素;小分子毒素进入癌细胞内部后,直接杀灭癌细胞。

更为关键的是,当细胞毒性药物被释放时,一些药物也会扩散到周围可能不表达ADC所靶向抗原的细胞中,引发旁观者效应。这解决了肿瘤异质性这一难题。

过去多年,ADC药物设计逐渐优化,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包括抗体的肿瘤靶向性更强,连接臂稳定性更高,细胞毒性药物更强效。市场对于下一代ADC的探索,也多数围绕这三个构成展开,比如找到更好的靶点、优化给药方式等。

当前ADC赛道靶点高度集中,国内多数管线聚焦在HER2、EGFR、TROP2等5大热门靶点,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

以HER2靶点为例,根据摩熵医药统计,截至今年9月,HER2靶向ADC领域新药管线超150个,4款已上市,除今年5月获批上市的恒瑞医药的瑞康曲妥珠单抗外,还有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的德曲妥珠单抗、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

虽然该赛道由国际药企牢牢主导,但国产ADC也在奋起直追,多家本土药企的HER2 ADC推进至临床后期,未来市场竞争或将更为激烈。

在这一背景下,药企纷纷选择靶向新兴或冷门的靶点,以及转向双抗、多抗的开发,以此换取更大生存空间。

例如,默沙东在2023年以40亿美元的预付款、总计220亿美元总金额从第一三共引进的三款ADC,分别靶向HER3、B7-H3和CDH6,均属于新兴或冷门靶点。

而双抗和多抗也被视为下一代癌症疗法中另一种潜在领先疗法。根据百利天恒财报,与单克隆抗体(单抗)相比,双抗和多抗增加了额外的抗原结合位点,从而提高特异性,提升肿瘤细胞靶向的准确性,并降低脱靶毒性。

海通证券在此前的研报中表示,百利天恒的EGFR×HER3双抗ADC拥有广谱的治疗潜力,相比EGFR ADC或HER3 ADC单一靶点展现出减毒(靶向毒性)扩面(治疗范围)的优势。

需要提及的是,中国创新药企布局双抗ADC的不止百利天恒,包括康方生物(09926.HK)、信达生物(01801.HK)、恒瑞医药(600276.SH)、映恩生物(09606.HK)、百奥赛图(02315.HK)等在内的药企均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未来几年,双抗ADC领域或许会迎来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