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洲爆出多款儿童彩砂玩具含有石棉,安全风波持续扩大,事件最初源于对儿童感官玩具的例行检测,却意外揭露了一场横跨多州、波及学校、零售商乃至国际电商平台的产品危机。

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确认,部分被检出含石棉的彩砂产品可追溯至中国一处采石场,目前调查仍在持续,但尚无法确定具体责任方。
01
毒玩具遍布全澳
“毒玩具”问题于上周开始被陆续爆出。
当时,澳洲多家零售商销售的Kadink儿童彩砂被检测出含有天然存在的透闪石石棉,引发全澳召回。
随后,各州学校陆续报告在课程和手工活动中使用过相关玩砂材料。

首都领地在收到ACCC建议后率先关闭至少15所学校,随着清理和审计的推进,停课范围一度扩大到堪培拉及周边地区的72所学校。
南澳、塔州、北领地等地也确认数十至上百个场所存有涉事产品,部分教室被封闭清理。
西澳共有76所学校采购过相关沙子,虽然没有采取关闭措施,但政府已紧急介入处理。

与此同时,事态进一步发酵。
11月18日,一款在Kmart、Target销售的14件套儿童沙堡玩具以及多款“魔法沙”也被检测出可能含石棉,官方随即发布紧急召回通知。

尽管检测未发现可吸入的石棉纤维,但监管机构强调,一旦产品被碾碎或机械处理,就可能释放有害微粒。
官方提醒消费者必须佩戴口罩和手套进行隔离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该批次产品自2020年1月起在全澳超80家零售渠道销售,包括 Officeworks、Woolworths 及多家教学用品商店。
直到此时,源头问题才被进一步指向中国。
02
部分原材料来自中国
ACCC 透露,至少部分彩砂来自中国某特定采石场,但因缺乏出口方细节,暂时无法确认责任企业。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产品自2020年起陆续进入澳大利亚,却从未在边境被要求接受石棉检测。
ACCC副主席Catriona Lowe透露,团队“每天都获得新的信息”,但当务之急是让公众及时了解潜在风险。

Lowe解释,全面边检“工程量过于庞大”,且现行法规并未要求此类产品必须检测,供应商才是产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她表示,ACCC支持未来引入更主动的产品安全义务,效仿部分经合组织国家。
随着召回扩大,监管目光也落向线上平台。
尽管ACCC已宣布召回,Temu本周早些时候仍在售卖 Educational Colours 的涉事彩砂,并标注为“无毒”“安全”。在被媒体联系后,Temu才紧急下架。

ACCC已对相关线上零售展开调查,并明确指出召回期间继续销售将被严肃处理。Temu回应称平台禁止任何含石棉产品上架,并否认其售卖的是被点名的“特定批次”。

尽管卫生部门评估目前产品在原状下释放可吸入石棉纤维的风险“极低”,并未发现对公众造成即时健康危害,但各州仍依据最严格的预防标准推进清理。持证石棉承包商正对学校教室、早教机构及零售库存进行检测、修复与确认,预计工作将持续数日甚至更久。
03
石棉的危害
医学研究显示,石棉纤维若被持续吸入,可能导致肺部损害、石棉肺、肺癌或间皮瘤等疾病,潜伏期可长达20至30年,因此即便风险被评估为低,政府仍采取最高级别谨慎态度。

目前,全澳已有超过1000所教育机构向政府报告使用过相关彩砂。各地零售商累计87家参与召回。
多个政府机构与供应商每天保持密集沟通,以确定是否仍有其他产品需要纳入召回范围。
随着调查深入,彩砂含石棉的源头仍待最终确认,而这场跨越供应链、学校系统与消费市场的产品危机,也正推动澳大利亚重新审视其产品安全监管体系。
但愿有关部门能尽快公布调查结果,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朋友们注意甄别有风险的玩具,不要拿孩子们的健康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