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 “网红企业家”,雷军无疑是其中的“课代表”,他一步步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接地气、有记忆点的公众人物,为自己,也为自家产品吸引了不少流量。
但这是一个擅长造神,又擅长毁神的时代。
挑战也随之而来:当企业家成了 “网红”,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表情,都会被放大、截取、重新解读,甚至断章取义。对此,雷军或许深有体会。

雷军发文辟谣,强势回应争议
树大招风,最近雷军又遇到了点麻烦事。
11月16日,雷军连发数条微博重申小米汽车安全设计理念, 语气强势,一改以往的亲切随和。
究其原因,去年 4月,雷军在访谈中提到“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番言论被指为“小米汽车重颜值轻安全”,不少网友质疑其忽视安全标准。
对此,雷军终于忍不住站出来反击了。
第一条微博,雷军称: “这是小米SU7发布之前我发的微博,我谈对安全的理解和SU7的研发标准。”

图源:雷军微博
据介绍,小米 SU7以2024版C-NCAP五星、2023版Euro NCAP五星及C-IASI 3G+为设计底线,覆盖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与隐私安全四重保护。
在车身结构上, SU7采用MI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达90.1%,最高强度达2000MPa,整车扭转刚度达51,000N·m/deg。
电池安全方面,小米自研并自建电池包工厂,采用 14层物理防护、17层高压绝缘、双大面主动冷却及165片气凝胶隔热材料,确保热失控时喷射方向远离乘员舱,实现“无明火、无热蔓延”等。
随后,雷军转发上一条内容,并补充 “这些内容是2023年底和2024年初的。”

图源:雷军微博
第三条微博,雷军表示,我在谈产品定义时说, “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和“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矛盾吗?我谈设计时候说轮毂最难设计,这有啥问题?

图源:雷军微博
很快, “雷军连发多条微博辟谣” 的话题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另外,在评论区,雷军多次强调安全重要性,回复网友称, “安全高于一切。”
有网友评论: “可惜很多人断章取义啊,说小米汽车好看比安全重要”。雷军则回应表示:“网上有不少人断章取义、歪曲抹黑。”
说到底,雷军这场 “辟谣”,不只是为了小米汽车,更是为了争夺一种话语权:让理性回归讨论,让专业赢得尊重,让一句完整的话能在一个完整的语境里被理解。
雷军这次站出来了, 只不过大家听不听得进去,还得另说。

雷军口碑反转
如今,雷军和小米汽车都处在风口浪尖上,面临着全网的审视。
先来说说雷军, 在网上,他本人正经历着 “个人口碑变化”的风波。
近几年,雷军以其独特的营销风格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上演着一次又一次的 “流量神话”。
雷军在微博、抖音、小红书、 B站、视频号和公众号等多个平台都开通了认证账号,几乎覆盖全平台网友和用户。小米高管团队也紧跟雷军步伐,集体入驻抖音,打造企业IP矩阵 。
论起营销,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在一次 访谈 中这样说, “不要和雷军比营销,我们比不过他的。”
2024年,雷军在抖音一年涨粉超2500万。雷军 出现在发布会、短视频、用户评论区,甚至亲自给车主开车门、合影签名 , 这种极致亲民的姿态,让 他 赢得了用户的认可。
可如今回头看, 那场盛大的流量狂欢,似乎也悄悄埋下了今天的隐患。
今年 9月,雷军在年度演讲中表示,小米汽车发布以后,成为全网被黑得最惨的品牌之一。
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涉事车辆为小米SU7。根据多名目击者的行车记录仪显示,一辆小米SU7 超速失控,先与绿化带发生碰撞,随后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
事发后,多名路人主动参与救援,徒手或用工具猛砸车窗,但因车门无法打开且火势迅猛,救援失败,驾驶员已不幸遇难。
事发后,小米汽车再度卷入舆论风波。
这个时代,网友乐于造神,也急于毁神。 雷军的抖音账号也开始掉粉,由 10月13日的4479万降至11月17日的4381.0万,一个多月的时间,掉粉近百万。

雷军账号 图源:抖音
10月16日,雷军发表演讲呼吁,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如今,雷军与小米实现了强绑定,每一次小米汽车事故的发生,都会将雷军和小米汽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业内人士分析,当负面事件出现后,雷军会成为被追责的第一责任人,如今的小米的负面舆情很大程度也直指雷军本人, “小米和雷军都应思考,如何在企业品牌和企业家IP中做好平衡。”
近期,小米汽车也仍处于风波之中。如果公众认为它 “不安全”,哪怕只是出于误解,市场也会用脚投票。而这正是雷军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
当然,小米汽车确实面临着挑战,但不可否认,其发展势头依旧迅猛。
10月10日,小米汽车申请的“驾驶场景数据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程序产品”专利公布,据称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数据显示, 今年 10月,小米汽车以48654辆的零售销量位列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榜单第八位,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4万辆,且同比大增134.7%,是榜单中同比涨幅最大的车企。
这个数字说明,尽管 存在争议 ,但仍有许多消费者愿意为小米买单。
话说回来,一辆车好不好,最终不是靠争辩出来的,而是靠路上跑出来的。时间会证明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也会检验雷军的产品哲学是否成立。但在那之前,或许我们也该学会更耐心一点。

小米公关或将转向
或许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米内部开始悄然调整。
近日,有媒体消息称,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即将转岗,不再负责小米公关事务。
消息称,近期多位科技公司公关一号位参与了小米公关一号位的面试,预计将很快有新任人选。
公开资料显示,王化于 2015年加入小米,2020年12月,王化晋升为小米集团公关部副总经理,主持日常工作,向集团总裁王翔汇报。2021年5月,王化升任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
作为小米公关一号位,王化曾经多次在社交媒体帮助小米进行辟谣和回应等 。与雷军强势回应一样,王化此番岗位变化,或许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小米对外的宣传策略。
在汽车行业,公众期待的是更权威、更中立、更具公信力的声音。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之后,小米 可能 正在重新思考自己与公众对话的方式 ,升级整个公关逻辑。
对于王化即将转岗的消息,小米方面暂时未有回应。
到了 202 5 年, 新能源汽车 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无情。在这个强者恒强的时代,光有流量和情怀远远不够,真正的护城河,是技术积累、品控能力和危机应对体系。
对于任何品牌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这条赛道上,只有有技术、有实力,持续创新并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流量终会退去,真正的品牌,不是靠谁说了什么,而是靠做了什么,坚持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