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中国10月新增社融8150亿元
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金融数据显示,2025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结合前值计算可得,中国10月新增社融8150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200亿元。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3.32万亿元。10月新增人民币存款6100亿元。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前十个月净投放现金7284亿元。10月末的M2-M1剪刀差为2%,较上月的1.2%有所扩大。(央行官网)
|点评|10月国内信贷和政府债券增速双双下滑,综合导致社融增速放缓。消费贷贴息政策对于居民短期信贷提振效果有限,国补节奏放缓后,居民借贷消费的意愿进一步下滑。房地产行业持续疲软,长贷表现疲软。“反内卷”行动下,部分制造业新增产能的贷款需求审核趋严,再加上长假影响,企业端信贷需求偏弱。
今年专项债前置,留给四季度的发债额度所剩不多。前三季度国内GDP平稳增长,完成全年增长5%左右的目标压力不大,四季度政策发力的必要性减弱。综合考虑,年末政府债券融资增速放缓,将持续拖累社融增速。
10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2.9%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1亿元,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0.16%。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42036亿元,同比增长4.0%。按消费类型分,10月份,商品零售额41092亿元,同比增长2.8%;餐饮收入5199亿元,增长3.8%。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169亿元,同比增长4.3%。
1—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27916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3984亿元,增长6.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2%;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5.1%、3.6%、5.1%。(国家统计局)
|点评|受长假效应带动,10月服务消费增速进一步加快,社零增速整体略高于预期。餐饮业明显回暖,餐饮收入增速显著提高,商务宴请等中高端市场或有所复苏。“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不同品类商品消费表现分化。去年基数较高的汽车、家电等,消费增速明显放缓;今年新纳入补贴范围的通讯、办公类则保持较快增长。此外,尽管“双11”活动提前启动,但拉动作用有限,10月网上零售额增速略有放缓。
需要注意的是,9月底“国补”资金全部下达,本轮补贴渐近尾声,或也影响了消费增长。不少消费者可能因未抢到“国补”,搁置了原本的购物计划。当前消费仍待提振,后续政策或还需加码。
10月各线城市房价普降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7个,较上月增加1城;下跌城市有64个。二手房价格方面,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已覆盖全部70城。从具体数据来看,10月全国新房价格环比跌幅从9月的-0.4%扩大至-0.5%,但一、二线城市跌幅保持稳定,分别为-0.3%和-0.4%。二手房市场的态势,与新房市场基本一致。
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3563亿元,同比下降14.7%。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19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9017亿元,下降9.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9.4%。(国家统计局官网)
|点评|10月各线城市房价在普降中已有分化,低线城市的房价仍在探底过程中。随着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新楼盘不断入市,对稳定全市楼盘价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二线城市外来人口占比较大,城市核心地段始终都是稀缺资源,房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前期供需失衡的状态正在缓慢修复,少量保持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新房价格已经微幅回暖。
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企稳则显得困难重重,态势并不明显,成交量持续走弱。年底房企进入年度目标冲刺期,或将加大以价换量的力度,低线城市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中国茶饮市场增速放缓至5%—7%
11月13日消息,据艾媒咨询数据,2025年以来中国茶饮市场增速已放缓至5%—7%,这与过去动辄20%以上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在咖啡奶茶行业同质化加速、上新成本降低、社媒传播依赖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品牌都有了竞争焦虑。当消费者还在习惯“少糖”“无糖”的选项时,咖啡与茶饮的头部品牌在2025年秋冬集体转向“咸味战场”。
行业人士认为,咸味奶茶是奶茶咖啡行业“卷新品”的表现之一。今年还有一个趋势,不少品牌推出的新品开始加入五谷元素,如小黄米、云南米布、黑豆、红豆等被引入茶饮新品中。(每经网)
|点评|当“奶茶一条街”遍布十八线小县城时,这便标志着茶饮市场已从成长型行业转向了周期型行业。咸味奶茶是内蒙古的传统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之所以没有成为奶茶中的主流,就是因为咸味奶茶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现在各大茶饮品牌推出咸味奶茶,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带给消费者更多新鲜感,引起话题度,难以改变茶饮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趋势。
事实上,任何消费行业最终都逃不过变成周期型行业的宿命,毕竟行业的天花板与消费人口直接挂钩。快速增长的神话消失后,守住存量市场,才是茶饮企业们未来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
京东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
11月13日,京东集团发布2025年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净营收达2990.6亿元,同比增长15%,超出市场预期的2944亿元。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25亿元,同比下降83%,远低于市场预估的34.1亿元。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仅为0.1%,较上年同期的5%大幅收缩。营销开支由2024年第三季度的100亿元增加110.5%至211亿元。
分业务来看,京东的核心零售业务持续增长,其中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8.8%,商超品类收入同比实现连续7个季度的双位数增长,外卖等新业务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14%,环比二季度实现大幅增长。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表示,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在10月份突破7亿大关,创下新的里程碑。(综合华尔街见闻)
|点评|“国补”滑坡后,京东的3C数码产品销量应声下滑。好在京东正在尝试拓展白牌商品,零售商超增速提升,延缓了京东核心商城业务的放缓趋势。不过,三季度京东虽然在外卖业务中的投入略有减少,主动避开美团和阿里的外卖大战,却主动加码了海外业务,收购欧洲本土线下电子零售企业,加速电商出海脚步。国内外的双线投入,吞噬了京东净利润。
京东正在急切地寻求“第二营收曲线”,在外卖业务上暂时失利,又将目光盯上了海外市场。然而,随着全球贸易壁垒的加深,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并且,京东在国内的线下电子零售业务中都没有很成功的经验,贸然开拓海外市场难度颇大。京东的这些新业务究竟是蜜糖还是砒霜,还需要长期观察。
苹果将对应用内小程序抽佣15%
11月14日,苹果正式推出“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其中提到,符合条件的小程序应用开发者,可在其小程序内交易中享受85%的收益分成。这意味着,苹果与腾讯就微信小程序(包括微信游戏)内购15%的手续费达成了一致,苹果将进一步切入正在增长的小游戏等市场,打开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也将推动各类小程序的商业化。
需要指出的是,据苹果介绍,无论开发者规模大小,只要符合“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的条件,都可以享受15%佣金这一便利条件。也就是说,国内主流的微信、支付宝、抖音等应用程序内的小程序,若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佣金比率均为15%。(澎湃新闻)
|点评|苹果对应用内购买抽取的佣金也被称为“苹果税”,是其重要利润引擎。最初这一佣金比例设置为30%,近年随着争议渐起,各国反垄断机构展开调查,苹果也做出相应调整。15%的佣金比例,可能是苹果和腾讯等达成的折中方案。不过,国内小程序开发团队大多规模较小,此前通过外部渠道交易,以微信支付为例,通道费在1%左右。即使采用15%“苹果税”,也还是面临一定幅度成本上升,后续或被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基于对iOS生态的控制,苹果能够单方面规定较高的佣金费率,但其定价权正受到越来越多制约。开发商、消费者和平台的多方压力下,这一规定未来可能还会有变数。
加密货币市场全线暴跌
11月14日,比特币价格跳水,盘中一度跌破97000美元/枚,24小时内跌幅超6%。以太坊同样走低,跌幅超10%。此外,狗狗币、艾达币等均有不同程度跌幅。数据显示,24小时加密货币市场超23万人被爆仓,爆仓总金额为10.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美国投资散户是当前下跌的主要推动力。
全球知名的数字资产算法交易公司Wintermute最新报告指出,比特币与纳斯达克指数的相关性依然高达0.8,但比特币的交易走势较股指更加偏空,对市场悲观情绪的反应远大于乐观情绪。今年在股市下跌的交易日,比特币的跌幅一般比股指更大,而在股市上涨的日子里比特币涨幅更小,这种模式上次出现还是在2022年的熊市中。(每经网)
|点评|每当全球风险偏好回落,作为高波动性资产的比特币总是会受到更大冲击。市场原本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再次降息,然而,近期部分美联储官员频繁释放“鹰派”信号,再加上美国10月宏观数据因政府停摆而缺失,导致美联储12月降息成为不确定性事件。同时,全球几位备受关注的投资人近期都对科技公司在AI上面的大额投资提出负面看法,投行们对AI泡沫的关注度也有所提升,全球风险偏好整体下降,比特币价格本周持续承压。
自10月因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比特币单日暴跌后,比特币市场就元气大伤。一些长期机构投资者选择在历史高位获利了结,近期市场情绪走弱更是减少了潜在买盘。无论何时,比特币市场的风险都要显著大于传统金融市场。
周五两市全天震荡调整沪指跌0.97%
11月14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指跌近1%,创业板指跌近3%。沪深两市成交额1.96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839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锂电板块延续强势,燃气板块逆势走强,流感概念股反复活跃,海南板块表现活跃。下跌方面,算力硬件方向集体回调,存储芯片概念重挫,CPO概念震荡调整。
截至收盘,沪指报3990.49点,跌0.97%,成交额为8380亿元;深成指报13216.03点,跌1.93%,成交额为11201亿元;创指报3111.51点,跌2.82%,成交额为4943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周五两市早盘低开惯性反弹后,全天走弱。从板块上看,全国降温,燃气、流感板块走高,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医药、养殖等少数板块逆势收涨。除此之外,半导体、大消费等近期热点板块悉数走弱。尾盘市场情绪继续走弱,两市调整幅度加大。
本周市场调整主要受外盘影响较深,美国政府结束停摆后,市场开始担忧缺乏经济数据参考后美联储会推迟降息。对于高估值科技股的担忧情绪蔓延,全球市场转向避险模式,风险资产遭到广泛抛售。下周英伟达即将发布的三季报,成为全球市场短期博弈的核心焦点。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 |魏英杰| 主编 |何梦飞
揭开投资产品的底层逻辑 结合普通家庭真实问题
讲解三大资产在投资中的具体运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