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保险业中期策略出炉:人身险新单承压,大公司发力银保;财产险综合成本率普遍改善

Source

2025年时间过半,无论是人身险业还是财产险业,基本走势已经明确,近期,大量券商发布保险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试图对上半年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全年走势做出预判。他们都是如何观察保险业上半年发展的?慧保天下摘编多家券商研报,汇总成此文。

整体来看,人身险负债端承压发展(新单负增长、个险报行合一,银保分化),但也不乏亮点(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持续改善),财产险负债端非车险继续引领发展,且受益于上半年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显著减少,行业综合成本率也有所改善。保险资产端的特征也相当明显,保险公司继续加大长久期利率债配置力度,债券占比提升至近年来最高水平,同时,高股息策略延续,结构性“资产荒”背景下,保险公司也努力多元化拓展资产来源和收益来源。

一、人身险负债端

1、新单保费:预计全年发展承压

国金证券(600109)研报,2025Q1平安/国寿/太保/新华的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9.5%/-4.5%/29.2%/130.8%,新华高增主要由于主推佣金水平相对较高的短缴快返的传统险,太保是由于银保渠道趸交高增带来(今年Q1投放了趸交156亿)。

而据民生证券预计,新单保费方面,2025年主要上市险企整体仍将承压,新单保费增速或分化,主要受到个险渠道持续清虚,以及2024年3.0%预定利率产品切换等影响,同时2025年起,主要上市险企普遍开始切换分红险,短期产品节奏上有所调整。

总保费方面,由于有过去续期保费的支撑,预计将继续维持稳健增长。

兴业证券也预计,2025年新单销售方面,同比或小幅负增,压力点来源于前期预定利率切换运作带来的业务高基数和客户资源消耗严重,产品收益率下降导致吸引力减弱;增长点在于分红险产品迎来发展机遇有望弥补传统险部分保费缺口、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影响减弱后新单恢复较快增长、监管推进的规范政策加速格局优化等。

2、新业务价值:受益于预定利率下调等因素,Margin提升、新业务价值提升

据国金证券,2025Q1平安/国寿/太保/新华的NBV增速分别为+34.9%/+4.8%/+39.0%/67.9%(平安、国寿、太保重算去年同期数,新华未重算),主要源于预定利率切换以及个别公司缴别拉长带来Margin提升。

3、渠道:个险受“报行合一”影响低迷,银保渠道大公司集中发力

据民生证券,头部上市险企个险渠道经过持续清虚改革,目前新增人力质态持续向好,存量代理人规模基本稳定,整体呈现“规模企稳、结构改善、产能提升”的良好态势。截至2024年末,五大上市险企平安人寿、中国人寿(601628)、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601336)的人身险个险总销售人力合计为138.52万人,较2023年同期下滑2.71%,下滑速度趋缓。从2025年一季度来看,头部上市险企个险渠道人力继续保持向好态势,预计2025年下半年头部上市险企个险渠道人力规模有望实现季度环比正增长,人均产能有望继续提升。

据国金证券,受客户需求透支、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25Q1行业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同比下降约20%,其中新单期缴下降约3%。分公司看分化相当明显,虽然只有三成公司实现正增长,但有13家公司同比增幅超过100%,表现比较亮眼的主要是合资公司、头部大公司,行业集中度提升。

4、产品:分红险转型正在进行中,新单销售难度加大

据国金证券,面对预定利率不断下调的预期,2025年开始各险企均加大了分红险的销售力度,分红年金、分红增额终身寿成为“开门红”期间的主推产品,大多数险企对于分红险的销售都提出了最低比例要求,有的公司甚至直接要求个别渠道全部销售分红险。但分红险渠道培训、客户接受度均需定时间,销售难度较传统险加大。

5、人身险公司新业务负债成本快速下降,但存量未到下降拐点

据国金证券,从价值口径计算的打平收益率来看,新业务的打平收益率快速下降,平安/国寿/太保/新华分别为2.4%/2.4%/2.6%/3.0%。但存量业务的打平收益率还未到下滑拐点,平安/国寿/太保/新华分别为2.4%/2.5%/2.2%/3.0%。

25Q1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环比下降21bps至2.13%,意味着10月份大概率还会再次下调预定利率,随着此前高预定利率保单的流入减少,叠加新保单预定利率快速下降,预计明年有望迎来存量负债成本的下降拐点。

二、财产险负债端

1、车险:预计稳健增长,新能源车险成为保费核心驱动因素

据民生证券研报,2025年前4月,车险保费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4.3%;4月单月车险保费收入为733亿元,同比增长4.5%。、

研报认为车险保费增长主要依赖于机动车保有量的提升以及新能源车险渗透率的提升,叠加新能源车专属险平均保费高于传统燃油车、车险“报行合一”持续规范费用率执行以及渠道费用管控成效显现,研报预计财险行业全年车险保费将保持约 4�C6%的稳健增速,保费规模有望在2025年末接近10,000亿元,为财险板块提供稳健的负债端支撑。

2、非车险:增速预计继续高于车险,政策性业务和创新型业务成重点

据民生证券,伴随政策支持,下半年非车险保费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增速高于车险。重点险种方面,农险、意健险和创新型险种等有望驱动非车险保费增长:

1)农险:预计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等政策支持下,持续推动农险扩面、增加产品供给、提升产品赔付标准等,农险保费增速有望伴随农险覆盖率的提升实现高增。

2)健康险:头部上市险企有望围绕“1+3+N”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在老龄化背景下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同时伴随车驾意外险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保费有望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3)创新型险种:伴随政策支持,创新型险种如低空经济保险、网络安全保险、宠物险等新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3、承保盈利:赔付改善,费用继续管控,COR改善明显

据民生证券分析,2025年一季度,低温雨雪、洪涝干旱等灾害整体“偏轻”,且未出现大范围台风或超极端强对流天气,全国自然灾害共造成120.4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1.6亿元,同比分别大幅下降88.4%和57.2%,2025年受灾情况显著低于近年同期。受此影响,财险行业大额灾害理赔支出明显收缩。

头部险企综合成本率同步改善:人保财险一季度COR降至94.5%,同比优化3.4个pp;平安产险降至96.6%,同比优化3.0个pp;太保产险回落至97.4%,同比优化0.6个pp。

行业层面,在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85家财险公司中,有57家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占比近69%,显示赔付和费用双端的广泛改善。

伴随非车险报行合一逐渐落地,见费出单和费用列支管理进一步规范,非车险综合成本率有望在 2025 全年继续下探 0.5�C1.0 个百分点,为整体COR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三、保险资产端

1、债市先抑后扬,保险公司继续加大长久期利率债配置力度,债券占比提升至近年来最高水平

招商证券(600999),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曲线形态由熊平向牛平演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从低点1.6%左右上行至1.8%以上,但二季度关税博弈等因素影响利率中枢下行,债市再次走牛定价央行流动性宽松。保险公司把握利率阶段性抬升机会,持续稳固长债底仓,拉长资产久期,银行存款和非标则继续被减配。

一季度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行业资金占比达96.3%)的债券投资余额达16.97万亿,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0.4%为近年来最高水平;银行存款余额为2.97万亿,其他投资(以非标类为主)余额为6.50万亿,占比分别降至8.8%和19.3%,均为近年来最低水平,预计主要是资产收益下滑以及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资负匹配要求导致。

2、权益市场演绎资产重估,保险公司提升股票投资占比,高股息策略依旧

据招商证券,2025年上半年A/H股经历两段行情,第一波科技叙事变化带来“中国资产重估”,第二波定价关税政策扰动后的风险偏好回归,结构上则成长、消费、周期和红利均有亮点。与此同时,保险行业积极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大幅增配股票,同时不断优化行业配置结构,提升自身长期回报水平。一季度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的股票投资余额为2.82万亿,Q1单季净增加3893亿,占比升至8.4%,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证券投资基金余额为1.65万亿,占比持续下滑至4.9%;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2.74万亿,占比8.1%环比小幅提升。

3、结构性“资产荒”背景下,保险公司多元化拓展资产来源和收益来源

据招商证券,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3月保险业首批黄金交易落地,人保财险于上海黄金交易所完成了国内保险机构的首笔黄金竞价交易,中国人寿完成了首笔黄金询价交易,平安人寿完成了首笔上海金定价交易,太保寿险完成了首笔黄金现货大宗交易。国内保险资金正式进入黄金市场,有助于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推动保险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4、预计02单季利润表现平稳

据国金证券,2025Q2债市略好于去年同期,A股表现好于去年同期,港股略弱于去年,因此整体Q2利润增长面临基数压力并不大,预计Q2利润单季表现平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思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