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帅”掌舵海信家电一周年,业绩增速垫底 | BUG

Source

  文 丨 《BUG》栏目 周文猛

  从去年11月21日当选董事长至今,80后“女帅”高玉玲掌舵海信家电已满一年。

  在她掌权期间,海信家电先后发布了三个季度的财务数据。《BUG》栏目统计发现,仅看2022年-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今年的营收增速和扣非净利润增速均创新低,且大幅低于往年同期。

  此外,知情人士向《BUG》栏目透露,海信家电冰洗业务核心领导人尹志新,目前已升任海信集团中国区总裁,同时他在海信家电冰洗业务板块仍有挂职,也在参与业务管理。这意味着,被誉为高玉玲“左膀右臂”的三位核心人物,目前均已身兼要职。针对尹志新的职位变化,海信方面暂未作出回应。

  “左膀右臂”升迁

  去年11月21日,海信家电宣布时任公司董事长代慧忠因达到退职年龄不再担任董事长职务,董事会全票通过选举高玉玲担任公司新董事长。伴随这一公告的发布,海信家电正式步入“高玉玲时代”。

  而在高玉玲当选董事长后,一系列的海信家电高层人员变动也随之发生:今年7月30日,为海信征战30年的海信家电总裁胡剑涌因“个人原因”离职,高玉玲兼任起了总裁一职。同期,海信家电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朱聃也递交了辞呈,辞去相关职务。

  而高玉玲的“左膀右臂”——殷必彤、方雪玉和尹志新,则先后升迁或出现职权“扩增”。

  此前据媒体报道,加盟海信家电并出任空气产业(筹)总裁的原美的集团副总裁殷必彤被选举为职工代表董事并进入战略委员会和ESG委员会,进入海信家电核心管理层。此外,被视作高玉玲加码出海战略的重要人物——方雪玉,也被提名为执行董事候选人,当选后方雪玉将补选为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

  而据《BUG》栏目获悉,尹志新的职位也有新调整,目前其最新的身份是海信集团中国区总裁。

  在担任中国区总裁职务前,尹志新的对外职务是海信家电洗衣机事业部总经理,系第二大营收来源——冰洗业务板块最为主要的领导人。职位变更后,他同时在冰洗业务板块仍有挂职,也在参与业务管理。

  《BUG》栏目注意到,尹志新此前主要领导的海信家电冰洗业务板块,曾取得了较出色的业绩表现。

  2023年、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海信家电冰洗业务营收分别为260.70亿元、308.39亿元、153.92亿元,同比增长22.93%、18.29%及4.76%。相比之下,海信家电第一大营收板块——空调(暖通空调)业务,同期同比增速分别为12.02%、4.22%及4.07%,增速远不及冰洗业务。

  从管理业务营收表现来看,在较出色的业绩增长下,尹志新喜获升迁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对于尹志新职务调整一事,截至发稿海信方面并未回应《BUG》栏目问询,也未进行更多公开解释。

  执掌一年,同期增速最低

  高玉玲所领导的海信家电,先后发布了三个季度的财务数据,究竟业绩如何?

  《BUG》栏目统计发现,仅看2022年-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营收增速分别为13.90%、13.81%、8.75%、1.35%,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10%、165.99%、10.99%、1.65%。

  这意味着,“高玉玲时代”获得了同期最差业绩,营收增速和扣非净利润增速表现均创下近四年新低。

  在这背后,今年国内家电行业“内卷”加剧,空调等核心高毛利产品频频降价,成为海信家电营收及利润下滑的关键。

  根据此前半年报,今年上半年,海信家电营收主力暖通空调产品毛利同比下滑1.56%,成为海信家电各产品线中下滑最严重的品类。

  对此,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曾言:“海信家电空调业务的核心问题在于,线上电商渠道做不够好,远落后于格力、美的、海尔乃至于部分二三线品牌,虽然线下门店渠道尚可,但未来空调市场线上出货量占比越来越大,线上渠道的短板将成为其软肋。”在其看来,伴随空调行业竞争加剧、电商渠道的崛起,整个空调行业——尤其二三线空调品牌的毛利率均在被拉低,这对海信家电无疑是最为致命的打击。

  为扭转公司空调产品线下滑今年5月,海信集团曾引入了原美的集团副总裁殷必彤,同时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新成立空气产业事业部,计划整合旗下海信、科龙、日立、约克等多品牌空调参与市场竞争。

  但从结果来看,目前这一改革计划的成效并未凸显。据奥维云网监测数据:2025年1月1日—10月30日,海信家电旗下海信、科龙品牌空调线下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29%、0.96%,同比增长0.87%和-0.15%;同期,海信、科龙空调线上份额分别为2.55%、1.63%,分别下滑0.6%及0.28%,线上均价也同比下滑4.02%和11.15%。

  频频变动的高管人事乃至于组织架构背后,如何稳定军心进而提升产品销售额乃至于毛利,正成为高玉玲扭转营收和利润增速下滑的主要抓手。

责任编辑:常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