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酒收藏十年,一分没涨!” 酒仙董事长断言:它不是未来 | 酒业内参

Source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 | 酒业内参 张奥

  今年是酒仙集团成立的第24年,发生了很多新变化,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仍保持着直率。

  最近市场风靡低度酒,郝鸿峰断言:“这是热点,它不是中国白酒的未来。企业把低度酒定这么高价格,是没有诚意要卖给年轻人。”

  他回忆,2013年前后公司有几百箱低度酱酒库存,也有一些高度酒。十年后,高度酱酒价格大约翻了一番,低度却一分钱没涨,所以低度酒的储藏价值不大。

  在《酒业内参》与郝鸿峰的对话中,他还对时下热门话题,如头部企业、企业家IP打造等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谈行业:低度酒是热点,不是白酒的未来

  《酒业内参》:最近行业热议低度化和年轻化,很多企业也上了新的产品,这真是好的发展方向吗?

  郝鸿峰:我觉得这是热点,它不是中国白酒的未来。现在白酒消费少了,年轻人不喝白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年轻人消费力相对弱一点。白酒价格偏贵,30岁以前年轻人收入比较低,预算上可能就会更喜欢喝果酒、啤酒等酒类饮品。当进入主流社会参加商务活动时,他还会慢慢喜欢上中国的高度白酒,因为这是几千年酒文化的精髓所在。当有更多阅历和惆怅时,你自然就会喜欢上中国白酒。

  《酒业内参》:很多企业理解低度化等于年轻化,因此力推低度。但目前推出的产品定价都比较高,你怎么看待这些定价?

  郝鸿峰:高定价实际是企业没有真正诚意要卖给还正在努力的年轻人,100块以内才真正有竞争力。超过100块的酒对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讲,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酒厂可能也没生产多少,更没计划卖多少,大家也没有太多兴趣去喝。

  《酒业内参》:还有一个论调说所谓的低度实际是给商务局作补充的,让大家喝的压力小一点、轻松一点,你观察到商务局中有这种刚需吗?

  郝鸿峰:基本上没有,我很少见到商务局喝低度的白酒。偶尔去特殊地区喝低度酒,但基本也都是在40度左右,低于30度的白酒,我最近几年都没喝过。很多商务局,不管是放茅台还是五粮液,一般放的都是高度。我觉得它就是热点,企业在淡季的时候对销售也没有更大预期,闲着也是闲着干嘛不制造点动静。

  《酒业内参》:你会把低度酒放到酒仙超级店里来卖吗?

  郝鸿峰: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谁家销售效果特别好,目前也没有上新低度酒的计划。我觉得这个市场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另外大家过去认为低度酒指的是40度左右的,现在大家对低度的理解变成30度左右了,认知变化比较大。

  《酒业内参》:行业常说调整期就是白酒降度的关键时期,但低度价值真的大吗?

  郝鸿峰:我记得2013年前后,当时公司有几百箱低度酱酒库存,也有一些高度的。十年后,高度酱酒价格大约翻了一番,低度的一分钱没涨,所以低度酒的储藏价值不大。放时间长了以后,水和酒精分离,口感会变奇怪。

  《酒业内参》:半年报出来后,大家发现日子最难过的是流通企业和烟酒店,你怎么看待行业调整期里渠道面临的困境?

  郝鸿峰:这轮调整是渠道发展的好机会。过去酒类行业最主要的困难是产能不足、销售需求旺盛,现在则相反。渠道商能为行业贡献销售和更多作用,未来渠道应该能分到更多的钱。短期内,流通企业和烟酒店会出现下滑很正常,长期来看,调整期和未来都是渠道黄金发展的好时期。

  《酒业内参》:你有过一个论调说白酒行业价格倒挂非常严重,说未来3到5年内都难以解决,很多企业靠压货实现增长,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

  郝鸿峰:价格之所以倒挂是因为市场只需要100万瓶,企业非要生产500万瓶,为了卖货就会出现价格竞争,大家就都便宜了。很多名酒企业考核较严,它业绩只能增长不能下降,在这样考核下,要让大家减产,短时间很难。因此价格竞争还会激烈下去,中国酒行业可能还需要3到5年时间,才能让大家回归理性。

  《酒业内参》:你当时还说未来80%的烟酒店会倒闭,出于什么样的观察提出的?

  郝鸿峰:过去大街上小饭店、小药店和夫妻烟酒店数量很多,但现在正在慢慢消失。烟酒行业相对比较分散,服务不标准,效率低,甚至还有一部分店假货充斥。所以在行业调整期,单独店就没有生存空间了,需要团结起来一起做,空间才会更大。

  《酒业内参》:近几年大家都在抢着推出价格比较低的产品,你怎么看待他们这种做法?

  郝鸿峰:性价比是王道,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消费者的心态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而当钱越来越不好赚的时候,大家会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用最少的钱买更好的东西,这就是当下的消费心态。

  现在的白酒企业能推出一些光瓶酒对消费者来讲是一件好事。消费者不是不喝酒了,是不想再当冤大头了,不想再去花冤枉钱了。中国白酒市场是多元化的,高端商务局一定要喝茅台,因为这代表了我的实力和诚意。但兄弟局时,茅台的价格负担有点重,就需要选品质好,价格实惠的品牌和产品。

  《酒业内参》:你觉得真正合理的厂商关系,企业应该怎么做?

  郝鸿峰:在产能稀缺的时代,酒厂和经销商的关系是甲方和乙方,甲方出了很多不合理的政策来逼迫经销商压货。现在压货不管用了,除了茅台还具备收款能力外,其他酒厂的收款能力已经变得非常弱。零库存是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方向,要把货卖给消费者,而不是要把货压给经销商,谁能先实现,谁就能获得红利。

  《酒业内参》:大家都在说行业马太效应会加剧,但通过半年报来看增长的并不多?

  郝鸿峰:从绝对营收上看,好像增长速度都不快,但从市场份额看,二线企业在下滑,市场占比低了,所以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实际在提高。每一次危机马太效应都会变得更加明显,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谈个人:上市急也没有用,做IP实属生活所迫

  《酒业内参》:你应该是酒行业中最早做个人IP的企业家,很多企业家在这方面很难放下架子,你怎么突破这关的?

  郝鸿峰:做老板的最高境界是闷声发大财,在被窝里悄悄的数钱。之所以老板走到前台,是因为老板实属无奈,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怎么会如此多才多艺。做企业家IP给老板的心理压力非常巨大,我们要面临社会对你的评论和要求,但这是一条创业者应该走的路,也是一条最省广告费的路。

  《酒业内参》:听说你拍视频很特别,基本没有脚本,都是提前想好思路直接拍,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形式?

  郝鸿峰:用脚本拍的时候,刚开始还有播放量,现在基本变0了,因为大家认为那是一个经过掩饰和包装过的你,消费者更希望能看到鲜活真实的企业家形象,所以我们尽可能的还原生活,给消费者传达最真实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酒业内参》:最近几年酒仙集团做了很多重资产的投资,这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

  郝鸿峰:今年是酒仙集团创办的第24年,24年来最主要的工作是帮别人卖酒。当帮品牌成功的时候,我们的噩梦就开始了。我们发现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的善良之上,要努力要掌握更多主动权,希望酒仙集团能变成综合性的酒业集团。酒仙集团未来30年仍还会卖酒,总要有一个开始。

  《酒业内参》:现在还会追求上市吗?

  郝鸿峰:上市是各种环境说了算,不由企业家来做决定,但企业的业绩和经营好坏是老板说了算。过去为了上市耽误了不少业务,从去年开始我们经营思想改变了——业务第一,上市第二。做好业务,上市也会水到渠成,急也没有用。

  《酒业内参》:咱们今年营收情况怎么样?

  郝鸿峰:整个经营水平非常不错。过去规模之所以没有更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酒厂不给量,但现在所有酒厂的配合完全放开了,我们就会跑得更快一点。今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0%,三季度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0%,这是卖酒人最好的时代。

  《酒业内参》:今年酒仙超级店陆续开业,也给行业注入了强心剂,你是出于什么样的观察去做这件事?

  郝鸿峰:酒仙集团做线下门店布局已经有六七年时间,已经有1000多家线下门店。但在这几年发展中,我们受到上游的制约,很多上游的酒厂给的配额有限,导致线下连锁发展速度慢。现在上游产能制约已经解除,我们可以甩开膀子拓展业务,希望未来三年能开出1万家线下门店,搭建中国酒类零售的高速公路。

  《酒业内参》:对比华致酒行、泰山名饮等老牌酒类连锁店,咱们的优势在哪?

  郝鸿峰:每个酒类流通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酒仙超级店主要是布局4线和5线下沉市场,以大店为模型,价格更亲民。我们提出来名酒一瓶只加10块钱,理念和别的企业不一样。

  《酒业内参》:超级店和酒仙名酒城越开越多,线下占比提高,这是不是意味着要从线上转到线下?

  郝鸿峰:网络零售占酒类行业15%左右,还有85%在线下,特别是很多下沉市场的线下占比会更高,超级店其实避开了互联网的直接竞争。酒类市场很多元化,除了空中部队以外,还有地面部队,社会分工不一样。

  《酒业内参》:即时零售发展很快,会不会对咱们造成一定的压力?

  郝鸿峰:中国酒类市场零售总额1.5万亿,市场特别大,只要自己找到适合的人群,机会都存在,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酒业内参》:今年很多酒企都喜欢把新产品放在线上首发,会不会对此感到焦虑?

  郝鸿峰:我觉得挺好的,线上发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过去想发一个新品,从酒厂发出来到烟酒店被看见,最少得半年以上。但通过线上,可能一天两天的时间,全中国消费者都可以看得到,甚至可以买得到,我觉得这是社会的进步。

  《酒业内参》:做容大酱酒不担心未来会因为高性价比策略而导致价格无法上提吗?

  郝鸿峰:我们要好喝好看好实惠,价格低一点。过去中国白酒会因卖得更贵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很少有品牌说喝我的酒不上当,容大酱酒就旗帜鲜明的讲述了酒类行业要有小米的理念。我们只服务一部分注重性价比和品质的这部分消费者。喝拉菲、喝茅台的人不是我们的客户,也不会选择我们。

  谈企业:吴向东做IP给珍酒能省10亿广告费,买了一百件牛市啤酒支持

  《酒业内参》:今年珍酒的吴向东非常忙,先是推出了大珍,又组建万商联盟,你觉得这个模式的创新在哪?

  郝鸿峰:第一,珍酒把产品做的极致,包装简约不简单,盒子却很讲究,这与全世界环保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很多奢侈品都是简约化包装,但是它并不简单。

  吴老板能够亲自进行站台、打造企业家IP,在酒类行业短时间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也是非常难得可贵的,我觉得这一波操作下来能给珍酒省下10亿以上的广告费。

  第三,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家会向珍酒学习,珍酒也是在调整期中非常值得期待的企业。

  《酒业内参》:今年吴向东的另一款啤酒“牛市”也很火,很多企业家也都站台,你怎么看在调整期推出这么一款高端精酿?

  郝鸿峰:我觉得啤酒市场竞争没有白酒那么激烈,特别是在精酿啤酒的赛道上,在这个时期,大家都去做一些尝试是好现象,因为中国不仅仅有青岛华润,还有燕京,我们还有更多勇于创新的精酿啤酒企业。

  牛市啤酒上市后给行业里又添了一把特别的火,我自己买了100箱牛市啤酒专门品了品,确实不错。88块钱不便宜,但吴老板也说了,明年有可能会推出更高性价比的精酿啤酒,我们一起期待。

  《酒业内参》:今年高端精酿感觉还是比较好的,比如辛巴赫很早就停止了招商,你觉得为什么高端精酿能够实现逆势增长?

  郝鸿峰:辛巴赫是多年积淀的成功,在高端啤酒里杀出一条血路挺不容易的,也让人非常的敬佩。但这个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我觉得还要有待验证。一瓶啤酒100块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点贵,比如平常能喝半斤白酒的人,喝啤酒得喝三四瓶,价格负担有点重。

  《酒业内参》:茅台动作很多,既换装也推新,你怎么看待行业龙头的这些做法?

  郝鸿峰:茅台做了很多有利于行业的事情,比如茅台1935第三次品质升级,价格更实惠了,品质更好了。包括茅台推出了1×4的包装,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需求,预算比较小一点,买1×4的就省下了两瓶酒钱,说明了茅台为了贴近消费者所做出的努力。

  另外,白酒作为市场化的商品,价格起伏很正常,没有一种产品价格永远往上涨,也没有一种产品的价格永远往下走,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茅台的增长是有着很好的确定性,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性价比。比如过去我要参加接待,10个人喝一箱的话,至少要2万块的预算,现在它价格跌到了1800多,我就变成1万块的预算,这把过去很多在商务局中喝不起或者喝的心疼的人解放出来了,因此茅台的销量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酒业内参》:汾酒应该是上半年头部企业中的佼佼者,你怎么看清香趋势?

  郝鸿峰:汾酒是在这轮调整中最值得期待的企业,消费降级后,大家就买清香型。汾酒最大的特点就是性价比高,最便宜的酒一瓶四五十块,是最便宜的中国名酒。所以消费降级它就承接住了,这对汾酒是重大利好,非常看好汾酒下一步的发展。行情越难,汾酒的增长就会越快。

  《酒业内参》:洋河今年变化也很大,有新的董事长上任,还推出了新的产品,你觉得洋河的光瓶酒怎么样?

  郝鸿峰:洋河的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洋河的产能和储能都是非常大的。高线光瓶酒卖69块钱,性价比还挺厉害的,我喝过后感觉不错,确实是货真价实,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浓香型超级大单品。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宋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