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丝绸之路”:中国藉医药扩大非洲影响力

Source

自从美国前总统川普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后,原本美中合作应对非洲疾病管控的合作就由中国取代,如今这个北京资助,位于衣索比亚的非洲疾病控制即将在未来几个月投入营运,再加上中国一直以来在非洲推广中医以及疫情以来不断向非洲投入疫苗、医疗产品以及医疗人员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正在非洲创建北京所谓的“健康丝绸之路”,藉此扩大对非洲影响力。

《美国之音》报导,衣索比亚的非洲疾控中心只是中国在非洲投入医疗保健投资的其中一项,这个耗资8000万美元的项目,原本是美中非三国之间的合作,但当时川普政府与北京之间关系恶化,当美国退出WHO之后,三方之间的协议被重新改为中国和非洲联盟(AU)之间的协议,成为中国单方与非洲之间的合作。

报导指出,当时已经有许多美国官员暗示,中国目标是利用这个疾控中心监视非洲的基因数据,并控制非洲的健康管理,非洲战略研究中心(African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研究员保罗·南图利亚(Paul Nantulya)认为:“美国最终被淘汰出局,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胜利。”

中国想藉疾控中心取得非洲基因数据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总监、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非洲事务前主任、中央情报局非洲司前情报分析师卡梅伦·哈德森(Cameron Hudson)也表示,他仍然认为新的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能和间谍活动有关,美国本来希望参与更多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正是因为假设中国能监控这个建筑。

报导表示,非洲疾控中心只是中国在非洲开展的众多健康方面举措之一。近年北京一直在推广中医,在非洲许多国家开设诊所。而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中国向非洲国家分发了个人防护设备并提供了疫苗。上个月,由中国公司建造的非洲最大的疫苗冷藏库在埃及开始营运,埃及更在境内生产中国的科兴疫苗以出口到非洲其他地区。

此外,中国也已经向非洲国家部署数千名中国医务人员,都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标志性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最初专注于在对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后来又演变成为涵盖技术、空间、安全以及医学等一系列其他领域。

伊波拉给中国机会并已抢占穷国医材市场

自196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参与非洲的卫生健康项目,但分析人士说,实际上是在2014到2016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爆发期间,中国扩大参与应对国际卫生危机的行动,哈德森认为,就是当时中国意识到健康和流行病确实是跨国问题。

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分析师、“一带一路”倡议专家劳伦·约翰斯顿(Lauren Johnston)表示,中国在伊波拉病毒爆发后对非洲国家的帮助应该是真实的,但她也认为,确实中国希望占领中低收入国家消费品和保健品领域,像是基本的绷带、个人防护装备,甚至核磁共振成像(MRI)机器等供给医院的装备等等。

美国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纳德·哈比比(Nader Habibi)表示,近几十年来,西方对非洲医疗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支持数量有限,加上中国在医疗上已有所进步,这是非洲国家欢迎中国投资和支持的主要原因,西方国家的私营部门投资者对这类投资不感兴趣,也没有准备好接受在非洲投资的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