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三中历史教师刘某某被发现死在家中。她的病历上写着:猝死。
11月2日凌晨,一名网友在微博发文称,自己是刘老师的女儿,刘老师自10月初至死亡前,给学生上网课时多次遭到网暴。
网课录屏显示,刘老师正在讲课时,突然出现了一段音乐,然后出现了一个白色面板,有人在上面打字:“你瞅啥?我是梦泪。感谢发来的会议号。”
另一段录屏中,账号“xx太美”“终极xxxx”反复加入课程会议,过程中不断播放吵闹音乐,并对老师爆粗口、说脏话。
三分钟的录屏,充斥着吵闹和咒骂,视频最后,两个账号互称“同行”。
11月2日,负责处理此事的专班负责人介绍,刘某某猝死和遭遇网暴是否有关联暂无法确定,但黑客入侵网课直播间施暴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网课爆破”是什么?
“网课爆破”指,网课参与者泄露网课会议号和密码,随后不法分子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通过强行霸屏、刷屏骚扰信息,乃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极端方式,恶意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
有资深网民介绍,这种“网课爆破”行动,一般有知情人,先泄露网课时间和房间号码,随后有专门的“组织者”下达“爆破”令,在固定的时间集合“爆破”网课,阻止或扰乱正常的网课教学。
在网课爆破群里,群成员们把这种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叫做“爆破”,把自己称为“爆破手”。一次活动多则七八人,少则两三人。
“网课爆破”甚至出现了“专业团队”,公开在社交平台上打广告。
相关广告会明文写出:常见的网课平台皆可爆破,诬陷、表白等需求皆可满足。(所谓诬陷,其手段包括:“爆破手”自称是某某某、某某家长,栽赃其他学生)
有组织的网络暴力活动,曾一度在网络上掀起阵阵“血色狂欢”。早些年,某平台曾出现过名为“爆吧”的网络暴力活动,一群网友有组织、有预谋地对某个帖子进行集中言语攻击。
随后,不法分子们转换阵地到了网课平台,扰乱网络秩序。
当网络流氓聚集,有组织地冲击社会秩序,妨害企业营业、学校教学等活动,甚至“收钱办事”,这种线上组织,无异于网络世界的“黑社会”。
针对“网课入侵”等网络时代的新犯罪模式,只有不断提高网络治安管理水平和网课平台专业化水平,才能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2020年年初,公安部网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就曾发文强调网课安全。8月,公安机关启动了中小学网课平台违法有害信息清理专项行动。
今年9月,“网课爆破”事件频发,各方主体很快采取相应行动。比如9月6日,某网课常用平台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共同关注!在线课堂“防破”指南》,指导使用者如何及时阻止网课入侵。9月30日,某平台打击“网课爆破”相关违规内容和账号,并鼓励网友积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