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赚钱”短视频培训靠谱吗?这些套路要当心

Source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期望

近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的短视频培训宣传,该类宣传可能存在不实承诺,隐藏消费风险。

据了解,近期,海口市场监管部门发现,部分机构在开展视频剪辑、AI直播、短剧推广、短视频代运营、直播带货等主题培训的宣传中,存在夸大课程效果、虚构学员成功案例、承诺“轻松变现”“包教包会”“七天速成”等无法兑现结果的问题,由此引发多起消费争议。

为帮助消费者识别此类宣传套路,该局提示此类培训通常存在以下四步套路:

一、直播间“画大饼”。主播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利用“案例”包装、话术渲染,制造“学完即赚”“轻松副业”的虚假预期。

二、私域“引流量”。引导用户加入粉丝群或添加企业微信,通过“公开课”进一步建立信任,承诺资源对接、一对一辅导等。

三、催单“促成交”。以“限时优惠即将截止”“仅剩少量名额”为由,引导用户通过扫码或私账方式支付培训费用。

四、售后“难兑现”。用户缴费后常发现课程内容与宣传承诺差距较大、所谓“变现资源”无法落地、提出退费时客服响应迟缓甚至失联。

对此,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牢记“三要三不要”:

要核实宣传内容,对“保收益”“包赚钱”等承诺保持警惕,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是否合法登记、有无经营异常;要选择正规平台交易,尽量在具备资质的平台内完成购买,避免脱离平台监控进行私下转账;要留存消费凭证,注意保留直播间宣传页面、合同、付款记录与聊天记录等,作为维权依据;不要轻信承诺,对“速成”“暴利”类宣传保持理性,技能提升需时间积累;不要私聊交易,拒绝在微信等社交聊天页面转账付款、扫码支付等脱离监管的交易方式;不要冲动消费,付款前应多方核实、冷静判断,勿被“限时优惠”冲昏头脑。

如遇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消费者可保存宣传截图、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证据,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如涉及培训质量、教学水平、证书效力、就业安排等内容,可向12345热线反映,由行业主管部门依职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