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徽评:让知识产权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Source

  国新办4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2023年知识产权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4月25日《人民日报》)

  知识产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而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正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了量质双提升。全年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同比增长15.3%。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1万件。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642.8万件和249.5万件,同比分别增长42.3%和36.0%。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首次跃居全球第一。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知识和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谁能更好把握科技创新的脉搏,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尤其在科技飞速发展、产业深度融合的今天,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是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因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举措。

  那如何让知识产权保护更好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呢?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产业领域,优化审查政策供给,围绕新领域新业态优化审查资源配置,扩大加快审查的规模,深入开展集中审查等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相关领域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满足了创新主体多样化需求。

  要以制度建设“增激励”、以法律实施“强保护”,确保知识产权保护高效权威,为创新主体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法律边界和行为规则。当前尤其要坚持严格保护的司法理念,统筹兼顾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依法从严惩治侵权假冒,为权利人及时提供司法救济。要胸怀“国之大者”,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切实找准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以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要从建体系、打基础,向提效能、促普惠转变,更好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找准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服务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整体效能普惠升级。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有利于创新发展,还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因此,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要打好组合拳,多渠道发力,才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并转化为巨大的社会财富和先进生产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作者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