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圣的地方之一,正被改建为豪华大型度假村 | 文学城

Source
世界上最神圣的地方之一,正被改建为豪华大型度假村

建于六世纪的圣凯瑟琳修道院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基督教修道院

多年来,游客会在贝都因向导的带领下攀登西奈山(Mount Sinai),欣赏日出照耀原始岩石地貌的壮丽景色,或参加其他由贝都因人带领的健行活动。

如今,埃及最神圣的地点之一——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共同尊崇的圣地——正因一项将其改建为大型观光度假村的计画而陷入争议。

当地人称西奈山为“穆萨山”(Jabal Musa),据说摩西曾在此接受《十诫》。许多人也相信,根据《圣经》与《古兰经》,上帝曾在燃烧的荆棘中向先知摩西显现。

由希腊东正教管理的圣凯萨琳修道院(St Catherine's Monastery)建于六世纪,也位于此地。在希腊方面施压下,埃及当局已否认有意关闭修道院,修士们似乎将继续留守。

然而,外界仍对这个长期孤立的沙漠地区——包括修道院、城镇与山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正在被改造感到深切忧虑。当地正在兴建豪华饭店、别墅与购物市集。



这片长期孤立的沙漠地区正经历剧烈变化。

这里也是传统贝都因部落——杰贝利亚族(Jebeleya tribe)的家园。这个被称为“圣凯萨琳守护者”的部落,已有住家与生态旅游营地遭到拆除,几乎未获得任何补偿。他们甚至被迫将当地墓园中的遗体迁出,以腾出空间兴建新的停车场。

尽管该项目被宣称是迫切需要的永续发展,能促进观光,但英国旅游作家班·霍夫勒(Ben Hoffler)指出,这项计画是违背贝都因人意愿强加于他们的。

他告诉BBC:“这不是杰贝利亚族所理解或所要求的发展,而是自上而下强行推动的建设,服务的是外来者的利益,而非当地社群。”

他补充说:“一个崭新的城市世界正在一个拥有游牧传统的贝都因部落周围建立。他们一直选择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从未同意参与其建设,而这将永远改变他们在家园中的位置。”

当地约有4,000名居民,但他们对于这些变化普遍不愿公开发言。



2024年拉哈平原的建设情景

到目前为止,希腊方面是反对埃及计划最激烈的外国团体,因为它与该修道院有联系。

今年五月,埃及法院裁定圣凯萨琳修道院——全球最古老、持续运作的基督教修道院——位于国有土地上,引发雅典与开罗之间的紧张关系。

经过数十年的争议,法官表示修道院仅“有权使用”其所在土地及周边的宗教考古遗址。

希腊教会领袖、雅典大主教耶柔米二世(Archbishop Ieronymos II)迅速谴责该裁决。

他在声明中表示:“修道院的财产正被没收与徵用。这座东正教与希腊文化的精神灯塔如今面临生存威胁。”

圣凯萨琳修道院的长期主教达米安诺斯(Archbishop Damianos)在罕见的访谈中向希腊媒体表示,这项裁决是“对我们的沉重打击……也是一种耻辱”。他对此事件的处理方式导致修士间出现严重分歧,并促使他最近决定辞职。

耶路撒冷希腊东正教牧首指出,该圣地——该牧首拥有教会管辖权——曾获得穆罕默德先知亲自颁发的保护信函。

牧首表示,这座拜占庭时期的修道院——罕见地还包含一座法蒂玛王朝时期建造的小清真寺——是“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和平的象征,也是在冲突世界中希望的避风港”。

尽管具争议性的法院裁决仍然有效,但一连串外交行动最终促成了希腊与埃及之间的联合声明,承诺保护圣凯萨琳修道院的希腊东正教身份与文化遗产。



西奈山在当地被称为“穆萨山”(Jabal Musa),据说是摩西接受《十诫》的地方。

““特殊礼物””还是某种干预?

埃及自2021年起启动由政府主导的“伟大变容计画”(Great Transfiguration Project),旨在吸引观光客。该计划包括开设饭店、生态旅馆与大型游客中心,并扩建附近的小型机场,以及兴建通往摩西山的缆车。

埃及政府宣称这项开发是“埃及送给全世界与所有宗教的礼物”。

住房部长谢里夫·谢尔比尼(Sherif el-Sherbiny)去年表示:“该计划将为游客提供所有观光与休闲服务,促进圣凯萨琳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保护原始自然环境的生态、视觉与文化遗产特色,并为参与圣凯萨琳项目的工作人员提供住宿。”

尽管因资金问题,工程似乎暂时停滞,但位于圣凯萨琳修道院前方的“拉哈平原”(Plain of el-Raha)已经被改造,新道路仍在持续施工中。

据说摩西的追随者——以色列人——曾在他登上西奈山期间于此等待他。批评者指出,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特征正遭到破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描述该地的“杰出普世价值”时指出:“周围崎岖的山地景观为修道院提供了完美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修道院的选址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美景与孤寂之间,与精神信仰之间建立亲密联系的刻意努力。”



该地区以其自然美景与崎岖的山地地貌闻名。

早在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表达关切,并呼吁埃及停止开发行动、评估其影响,并提出保育计画。

但这些要求至今仍未实现。

今年七月,世界遗产观察组织(World Heritage Watch)发出公开信,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圣凯萨琳地区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倡议者也向英王查尔斯提出呼吁,因他是“圣凯萨琳基金会”(St Catherine Foundation)的赞助人。该基金会致力于筹措资金,以协助保存并研究修道院的文化遗产,包括其珍贵的古代基督教手稿收藏。查尔斯国王曾形容该地为“一座伟大的精神宝藏,应为后代子孙妥善保存”。

埃及的这项大型开发计划并非首次因缺乏对该国独特历史的敏感性而遭到批评。

但政府将一系列宏伟的建设视为振兴疲弱经济的关键。

埃及曾经蓬勃的观光业在新冠疫情后开始复苏,却又受到加沙战争与新一波地区动荡的冲击。政府已宣布目标是在2028年前吸引3,000万名游客。

在历届埃及政府主导下,西奈半岛的商业开发一直未与当地原住贝都因社群进行协商。

该半岛在1967年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直到1979年两国签署和平条约后才归还给埃及。自此以来,贝都因人一直抱怨自己被当作二等公民对待。

埃及红海沿岸的热门观光地——包括沙姆沙伊赫(Sharm el-Sheikh)——的建设始于1980年代南西奈地区。许多人认为圣凯萨琳目前的情况与当时极为相似。

埃及记者穆罕纳德·萨布里(Mohannad Sabry)表示:“贝都因人原本是这片地区的主人,他们是向导、是劳工、是租赁业者。”

“然后工业化观光进入,他们被排挤——不只是被排除在产业之外,甚至在地理上也被迫从海边退到更偏远的地方。”



2024年,拉哈平原(Plain of el-Raha)上一座正在兴建中的饭店。

如同红海地区的开发情况,人们预期未来圣凯萨琳地区的新建设也将由来自埃及其他地区的工人进驻。不过,政府表示也正在“升级”贝都因人的居住区。

圣凯萨琳修道院在过去一千五百年中历经多次动荡,但当最年长的修士最初搬到此地时,这里仍是一处偏远的静修之地。

随着红海度假村的扩张,大量朝圣者在旅游旺季以一日游方式涌入,这种情况开始改变。

近年来,常可见大批人潮排队参观据说是“燃烧荆棘”的遗迹,或造访展示《西奈抄本》(Codex Sinaiticus)部分页面的博物馆——这是现存最古老、几乎完整的《新约圣经》手抄本。

如今,尽管修道院本身及其深厚的宗教意义仍将保留,但其周边环境与延续数世纪的生活方式,似乎正面临无法逆转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