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雨虹“资产置换”谋突围:折价售国内房产,1.44亿收购巴西公司掘金拉美

Source

(来源:建材大数据)

11月26日,建材防水龙头东方雨虹的资产运作引发市场关注。一边是果断折价出售位于北京、杭州等地的多处不动产,预计产生逾2500万元处置损失;另一边则是其全资子公司斥资约1.44亿元人民币,收购巴西一家化学建材公司60%的股权。这一“一卖一买”的背后,是东方雨虹在国内建材行业深度调整期,为缓解现金流压力、开拓海外增量市场所采取的战略突围。

1

国内折价售产,快速回笼资金

根据公告,东方雨虹此次出售的资产包括北京密云区的5处商铺及办公用房,以及杭州上城区的2处商业房产。这些账面原值合计达5239.28万元的不动产,最终以1849.04万元的总价出售,资产处置损失预计为2580.85万元。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位于北京的多处房产购置于仅4个月前,出售价格已遭“腰斩”,反映出其盘活资产的迫切性。

业内普遍认为,在行业整体回款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处置不动产已成为企业快速补充流动性、优化财务状况的直接手段。东方雨虹在公告中也明确表示,此举旨在“盘活资产、实现资金回笼、改善资产结构、提升资金周转及运营效率”。

2

海外加速并购,瞄准新兴市场

与在国内“割肉”处置资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雨虹在海外市场的积极进取。就在出售资产公告发布约一周后,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将出资约1.08亿巴西雷亚尔(约合1.44亿元人民币),收购巴西Novakem Indústria Química Ltda. 60%的股权。这并非东方雨虹首次出海并购,早在今年7月,其便以约8.8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智利头部建材零售商Construmart的100%股权。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系列动作的核心逻辑在于向增长潜力更大的海外市场进行资源倾斜。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分析认为,收购巴西公司是东方雨虹海外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也是破解国内市场过度“内卷”困局的一种出路。在防水涂料等领域,本土存量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若能将视野拓展至全球,便能发现更广阔的蓝海机遇。

3

业绩承压下的战略转向:海外营收成亮点

东方雨虹如此急切地进行资产腾挪与海外扩张,与其面临的业绩压力密切相关。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防水材料总产量同比下滑16.8%,较2021年高点累计下降约38%。行业收缩直接反映在公司财报上:今年前三季度,东方雨虹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净利润同比降幅达36.61%。纵观2021至2024年,其净利润增速经历了从正增长至大幅下滑95.24%的剧烈波动。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海外业务成为东方雨虹财报中难得的亮点。2021年至2024年,其海外市场营收从3.56亿元增长至8.7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从1.12%提升至3.12%,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4

双线布局谋长远:国内精耕细作,海外构建生态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东方雨虹正推行一套清晰的“双线”战略。

在国内市场,公司转向“精耕细作”,进行深刻的渠道变革。据东方雨虹相关人士透露,公司已从过去以地产大客户为主的直销模式,转型为以零售渠道和工程渠道为核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这两大渠道收入占比已高达84.06%,直销业务则收缩至15%。

在海外市场,东方雨虹的野心远不止于产品出口。公司相关人士强调,其出海战略是“构建全球产业生态”。目前,东方雨虹正加速推进全球供应链与渠道网络建设,在美国休斯敦、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的生产基地均在布局中,马来西亚工厂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试生产。通过并购当地具有渠道优势的企业,公司希望快速切入市场,其产品已通过全球代理商网络进入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参建了孟买地铁、雅万高铁等国际标志性工程。

业内专家建议,东方雨虹在出海过程中,最好能与产业链伙伴协同行动,形成抱团效应,并深入研究当地政策环境。而在国内,则应着力提升产品结构,重点打造高端产品,并围绕旧改、城市更新等中长期需求进行布局。

5

结语

东方雨虹“左手出售、右手收购”的资产运作,清晰地勾勒出一家传统建材巨头在行业周期波动中的自救与转型路径。通过果断处置非核心资产换取现金流,同时将资源战略性投向增长更确定的海外市场,东方雨虹正试图在国内外市场的双轨上,重新找到增长的平衡点和爆发点。其战略成效如何,仍有待市场检验,但这一系列动作无疑为处于调整期的中国建材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转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