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人追捧到人气暴跌!下一个“鸡排哥”会是谁?

Source

图源:微博

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大家应该都知道。前段时间火到出圈,直播间几万人蹲守,摊位前挤得水泄不通,连周边酒店、打车都跟着爆单。

但这股热乎劲现在已经凉得差不多了,线上流量一天比一天少,这场始于烟火气的流量狂欢,眼看着就要接近尾声了。

有网友称,10 月初那阵儿,他直播间在线人数峰值能到好几万,随便一条出摊视频都能轻松破百万播放。可到了 11 月下旬,常态在线人数就只剩 6000-7000 人了,更惨的是有些场次居然不足百人,曾经围着摊位的直播大军也肉眼可见地缩减,热闹劲儿一下就没了。

国庆假期刚过,周边的打车需求、酒店预订量也跟着锐减,这不就是典型的三月网红周期,虽说餐饮类平均生命周期能到 11 个月,但鸡排哥这降温速度,着实有点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为啥会凉得这么快?小雷琢磨着,首先是内容实在太单调了。

全网主播翻来覆去就拍他“出摊 - 收摊”那点事儿,鸡排哥那些标志性话术,比如“请打开塑料袋”“炸不到位无法原谅自己”,听一次新鲜,听十次八次就腻了,观众早就审美疲劳了。

之前还有不少职业主播专门来蹲点,现在人家都撤得差不多了,只剩几个新手主播还在死磕,这轨迹跟当年的“大衣哥”“拉面哥”简直如出一辙,都是火得快,凉得也快。

图源:微博

更关键的是,鸡排哥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人设崩塌是致命伤。

本来大家喜欢他,是因为他“现腌现炸、一天一换油”的匠心,还有“学生优先、实惠实在”的草根模样,6 块钱一份的鸡排,性价比拉满。

可后来搞全国“巡炸”,味道就变了。

内场票炒到 328 块,还得助理操作才能买到,6 块钱的鸡排也缩水成了“掌心大小”,出门还得保镖开道,排场越来越大,完全没了当初的朴实劲儿,难怪大家吐槽他“忘本割韭菜”。

图源:微博

网友发现,鸡排哥搞巡炸的时候,他用的都是冷冻库存肉,提前预制好的,口感比早期差远了,这跟他之前吹的匠心完全是两码事。产品品质下滑,再加上过度商业化,观众的信任度直接跌到谷底,流量能不掉吗?

不过说实话,鸡排哥后续的应对还算清醒。面对千万级的 MCN 签约邀请,他直接拒绝了,还关闭了直播打赏,反复强调“炸鸡排是主业,不是流量生意”。

后来他成立了餐饮公司,却坚持把鸡排定价在 6 块钱,还把客流分流给“鸡排家族”的亲戚们,比如鸡排嫂、鸡排舅,尽量保障本地服务。小雷觉得,这波操作算是及时止损了,至少没彻底被流量和资本带偏。

现在网上对鸡排哥的看法分三派:理解派觉得流量回落能让他回归常态,且他带动景德镇国庆旅游订单涨 60% 的功劳值得肯定;批判派指责他成了“流量傀儡”,巡演排场丢了草根初心;反思派则抨击网民“造神又毁神”的心态,呼吁保护劳动者尊严,别让流量剥夺他喘息的权利。

图源:微博

此前小雷也写过不少关于网红的文章,鸡排哥的故事早已不是个例,而是流量时代的一个缩影。平台算法总在助推“素人爆红 - 围观榨干 - 迅速过气”的循环,很多素人网红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大家的情绪符号,被流量裹挟着往前走,身不由己。

流量可借不可靠,唯有真诚和品质才是长久之计。

小雷也要在这里说句实在的,与其瞎追那些一戳就破的流量泡沫,不如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活儿。

希望鸡排哥能真正回归初心,好好炸鸡排,也希望我们都能理性看待流量,别再上演“造神又毁神”的戏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