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1年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协会”)迎来更名。
经查询,保险资管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名称已新增“银行”二字,更名为“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此次更名意味着银行理财公司的全面加入,目前其会员名单已含30家银行理财公司,仅信银理财、汇华理财尚未入会。今年9月,该协会还曾举办专题培训班,为银行理财公司等提供培训。
此外,新增的“银行”二字,同样代表着银行理财行业再增自律组织,此前主要为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和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
保险资管协会完成更名,30家理财公司已加入
成立11年后,保险资管协会迎来关乎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改变,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名称已变更为“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新增“银行”二字。
其中,“名称记录”显示,2025年11月24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认证“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此外,公众号简介显示,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是由银行理财及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认真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发挥服务会员、辅助监管的作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保险资管协会曾在8月召开会员大会,并通过了更名议案。不过,截至发稿前,协会官网暂未更改名称。
此次更名意味着银行理财公司的全面加入,从协会8月19日公布的会员单位名单看,32家银行理财公司中,已有30家成为其会员,今年1月获批开业的浙银理财亦在其中,但信银理财、汇华理财尚未入会。
实际上,银行理财公司此前早已被纳入保险资管协会范围,从协会2023年1月发布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修订稿)》看,可申请成为单位会员的机构包括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
另外,今年5月已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申请成为协会会员,据6月公布的会员名单,光大理财、华夏理财、农银理财、平安理财、中银理财均在其中。
4月,保险资管协会还曾发布第二届公开市场投资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浦银理财、招银理财、中银理财、民生理财、信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均为协会专业委员会特别委员。
与此同时,今年9月,保险资管协会联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举办“金融期货服务银行理财专题培训班”,为来自银行理财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的80余名业务骨干提供培训。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超32万亿,理财公司为投资者创收1509亿
从2019年5月至今,国内已有32家理财公司开业,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以及5家合资理财公司。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共存续产品4.39万只,同比增加10.01%;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加9.42%。
其中,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只数3.06万只,存续规模29.28万亿元,同比增加15.26%,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91.13%。相对而言,银行机构存续规模为2.85万亿元,同比下降28.01%。

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
去年6月,全国多地中小银行接到监管通知,要求未设立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需在2026年底将存量理财业务清理完毕,当前距离此期限仅剩1年左右时间。
同年9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此外,从理财产品类型结构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31.2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14%,较去年同期增加0.05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83万亿元,占比为2.58%,较去年同期增加0.03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收益方面,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其中,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83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509亿元。
此外,理财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态势,截至三季度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9亿个,同比增长12.70%。
34家保险资管公司掌管33.3万亿资金,收入同比增长7.31%
保险资管协会官网显示,截至今年8月19日,协会共有552名会员单位,包括银行、理财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证券公司、证券资管公司等金融机构,同时也包括资信评估机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与金融业相关的主体。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9月,保险资管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曹德云出任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去年8月,王毅接替曹德云出任保险资管协会和中国精算师协会联合党委会党委书记,后任保险资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此前,王毅曾任金监总局行政处罚局局长。
近期,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5)》,详细披露了保险资管行业的主体、经营业绩、主要业务趋势特征以及从业人员情况。其中,报告显示,保险资管行业管理资产依然保持保险资金为主、业外资金为辅的多元化结构。
据上述报告,34家保险资管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达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管理资金仍保持“保险资金为主、业外资金为辅”的多元化结构(参与2024-2025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运行调研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计34家)。

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5)》
其中,保险资管公司管理系统内保险资金23.5万亿元,占比70.56%,管理第三方保险资金1.98万亿元,占比5.95%。
近年来,保险资管公司推进市场化业务发展,第三方资金(第三方保险资金+业外资金)及其占比成为保险资管公司看重的关键指标之一。在34家保险资管公司中,25家机构管理第三方资金规模占比超20%;12家机构管理第三方资金规模占比超50%;5家机构管理第三方资金规模占比超80%。
此外,从收入情况看,34家保险资管机构实现收入合计318.3亿元,同比增速7.31%;其中,有同比数据的33家公司收入增速为6.75%。2016-2024年,行业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8.48%。
不过,截至2024年末,全行业单位规模收入为10.29BP,较2023年末下降0.5BP,已连续4年处于下降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