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成拖累?多家银行非息收入承压,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有何利好

Source

今年前三季度,债券市场的持续波动,成为影响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的挑战之一。

Wind显示,截至三季度末,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4家非息收入同比负增长,8家投资净收益同比下滑,31家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负,占比超七成。多家银行解读,债市波动是拖累非息收入,甚至营收的关键因素。三季报同样有所体现,比如,招商银行(600036)前三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23%,其他净收入同比下降11.42%,主要是债券和基金投资收益减少所致;兴业银行(601166)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合并后整体损益同比下降9.72%,主要是债券类金融资产相关收益减少所致。

近日,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有银行高管认为,恢复买卖国债措施正式实施后,将有利于债券利率下行,对银行其他非利息收入产生益处。

多家银行非息收入下降,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负

债券市场扰动下,多家银行前三季度非息收入,乃至营业收入均受到影响。

比如,招商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14.2亿元,同比下降0.51%。拆分营收,实现非利息净收入913.78亿元,同比下降4.23%。在非利息净收入中,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62.02亿元,同比增长0.9%;其他净收入351.76亿元,同比下降11.42%,该行解释,主要是债券和基金投资的收益减少所致。

平安银行在三季报中指出,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006.68亿元,同比下降9.8%,一方面受贷款利率下行和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1-9月净息差1.79%,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基点;另一方面受市场波动影响,债券投资等业务非利息净收入下降。

除了非息收入下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大幅下降,也成为拖累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三季报显示,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累计亏损88.27亿元,仅第三季度便亏损40.08亿元;光大银行(601818)和华夏银行(600015)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样出现下降,分别亏损49.82亿元和45.05亿元。

重庆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67亿元;常熟银行(601128)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6亿元;杭州银行(600926)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2.94亿元,同比减少33.27亿元,降幅达3.2倍。

中信证券研究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认为,公允价值的变动,受债市影响波动较大。2025年三季度,债券市场宽幅调整使得全部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录得270亿元损失,比较而言,大行公允价值变动相对平稳,而股份行和部分区域行由于FVTPL资产占比较高,受债市波动影响相对较大。

对于部分收益减少的原因,有银行直接在财报中指出与债券市场相关联。

青岛银行在三季报中指出,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16.9亿元,同比减少1.52亿元,主要是债券市场走势弱于上年,虽然进行止盈操作,价差收益增加,但是估值收益减少。

此外,兴业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前三季度实现投资收益268.82亿元,同比下降15.4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4.39亿元,上年同期为负;汇兑收益10.42亿元,同比下降14.24%。三个报表项目存在较高关联度,合并后整体损益293.63亿元,同比下降9.72%,该行对此解释,主要是债券类金融资产相关收益减少所致。

不过,尽管多家银行三季度收入承压,仍有部分银行在动荡当中实现收益增长。比如,建设银行前三季度投资收益367.61亿元,同比增长超150%;邮储银行投资收益316.51亿元,同比增长76.7%。

债市波动成非息收入下滑主因,

有高管称后续不确定性仍存

针对非息收入下降、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负增长等原因,多家银行高管也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所提及,多与债券市场相关。

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张旭阳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利率整体上行,估值损益有所下降,叠加去年同期市场利率下行带动估值损益基数较高,使得光大银行第三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降幅较大,营收与净利润有所下滑。

浙商银行行长助理侯波表示,受今年债市收益率震荡上行影响,其他非息收入有所下降。与去年前三季度呈相反态势,我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44.9亿元,同比下降14.3%,对营收造成一定冲击。

华夏银行行长瞿纲表示,收益大幅下滑主要受债市波动影响,致使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重估带来较大损失。

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表示,三季度以来,债券利率呈现震荡上行,曲线较为走陡。

南京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江志纯表示,回顾三季度,在市场风险偏好抬升、贸易摩擦缓和等背景下,债券市场情绪整体偏弱,收益率呈现震荡向上走势,调整压力有所加大。

杭州银行业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王晓莉表示,今年债券市场处于震荡调整状态,与前几年牛市单边下行行情有所区别。

对于后市的看法,部分银行高管则认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江志纯表示,展望后市,四季度债市定价将逐渐向基本面和资金面回归,但各类影响因素仍会形成一定扰动,博弈空间相对有限,短期内债市难以跳出震荡行情。展望2026年,预计债券市场仍然面临多空因素交织的情形,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张旭阳指出,展望后市,在其他非息收入方面,四季度债券市场大概率是区间震荡行情。光大银行后续将结合市场走势,灵活二级交易优化组合结构,确保票息收入和投资收益平稳增长,提振四季度营收。

林舒表示,展望后市,基本面、资金面整体仍利好债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未变,流动性整体充裕,但风险资产表现较好,债券性价比减弱,需要提防股市走强对债市的冲击。受市场因素影响,后续其他非息收入增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我行将持续通过资产合理布局、优化业务策略、强化境内外协同联动等措施提高其他非息收入。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

机构称重要意义在于为债市“上保险

近日,潘功胜在金融街(000402)论坛上宣布,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增强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性。

11月4日,央行发布10月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当月净投放200亿元。此外,央行10月通过短期逆回购净回笼5953亿元,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4000亿元,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2000亿元。

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表示,央行恢复买卖国债措施正式实施后,将有利于债�焕�率下行,对招行其他非利息收入有益。

对于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国泰海通固收研究团队发布的研报认为,重启国债买卖最重要的意义是给债市“上保险”,长端利率有上限,(超)长债投资和交易的安全垫提高,短期博弈胜率和赔率都明显提高。

报告认为,中长期看,国债买卖的意义不仅是因为降准空间有限,需要国债买卖来投放中长期流动性;在财政逐步加力、政府杠杆提升的过程中,债市利率中枢也不宜过快上移挤压财政空间,需要央行通过买入国债来做配合。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买卖国债利好的不仅仅是债市,中长期也会对股市形成支撑。国债买卖的基础属性是作为流动性调控工具的一环,在中长期可以接替降准来更好的配合财政发债。

同时,不论是在流动性宽松还是配合财政发力稳增长的逻辑下,长期视角下,权益资产也会受益于国债买入。因此对债市而言,国债买卖重启的影响也有两面性,显性的利多是央行可以调控债市利率上限,潜在的变化则是为权益市场长期走强也做好了基础,股债跷跷板的中长期逻辑仍然未受到触动。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团队则认为,展望11月,基本面偏弱对债市的支撑逻辑未变,并且在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的宽货币信号释出后,市场对于年末流动性态度相对乐观,债市可能保持回暖势头。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表示,央行重启买卖国债提振债市情绪,现券强势明显。

 

(责任编辑:曹言言 HA00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