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澳炸锅! 加拿大一刀砍印度签证, 全送澳洲! 大批澳人抵制印度移民! 中国网友也崩溃了...

Source

澳洲“抗印”风暴:一场移民反击潮正在蔓延?

澳洲人怒了:大批反移民游行冲着印度移民而来

近年来,澳大利亚街头再也不是“友好”氛围那么简单。

8 月 31 日,包括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在内的多个城市爆发了大规模反移民集会,游行banner上一个字都没提“印度”二字,却直接矛头锁定印度移民群体。

示威者标语清晰明了:“停止大规模移民”、“那些移民不是你的邻居,他们抢了你的房租和岗位”。

数据显示,印度出生的澳洲居民已达 84.5 万,仅占全国人口约3.2%,但却成了愤怒人群的“代表目标”。

更有近期的爆火视频出现!

视频中称,在墨尔本东南Narre Warren的Westfield Fountain Gate的一个铺位,几个月前还是白人饭店,如今已经变成了印度金店,门口张贴着著名印度女星的海报,店内乌央乌央的全是印度人。

视频来源:小红书@ Yan猫本买房军师AU

一些社区里的印度裔人士表示,参加游行后他们开始“走在路上也得回头看”,担心自己会被叫住或遭辱骂。

与此同时,澳洲政府虽公开谴责这些游行为“种族主义”、强调多元文化是国家基石,但社会上的焦虑难以被一纸声明抚平。

住房紧张、就业竞争、公共资源压力,这些现实问题被甩到印度移民身上,成了“替罪羊”。

加拿大“关印度”,澳洲却“敞大门”?签证政策差别震撼

别以为这只是澳洲本地戏码。

看看加拿大。加拿大政府近期宣布,对印度及孟加拉地区的签证申请和学生签证欺诈行为展开严厉清查,甚至考虑大规模撤销签证。

此外,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10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加拿大今年强制驱逐的印度公民人数,眼看就要打破2024年创下的历史纪录!

相比之下,澳洲却在另一条轨道上运行:

澳洲内政部近期推出一项英文名为 “MATES”(Mobility Arrangement for Talented Early‐professionals Scheme)的计划,向印度毕业生开放数千个新签证名额。

在加拿大打开“关门模式”,澳洲却似乎在对印度敞开怀抱。

社交平台上,有澳洲本地网友愤怒地调侃:“加拿大给印度人关门了,下一站是澳洲?”这种双重标准制造的情绪波动,比政策本身更具冲击力。

中国也“中招”了:印度游客潮、印度移民潮侵入日常场景

全球化之下,印度人的脚步不仅限于欧美、澳洲,中国也被卷入了这股“印度化”浪潮。深圳地铁里,两位印度乘客大咧咧地吃咖喱;

上海外滩、一帮印度游客坐在江边聊天自拍;成都天府机场凌晨入境大厅,被排队的印度游客刷屏。

中国网友纷纷感慨:“哪里是旅游,哪里像被‘入侵’?” “外滩成了纱丽走廊,我们像在他乡。”不仅是文化错位带来的震撼,更有“本地人感受不到的异质性”引发的心理不适。有人幽咽:“我们城市变样了,不知道谁在接盘。”

警示录:当“移民热”变成“反移民潮”,谁都不是旁观者

这三条线路——澳洲的反移民集会、加拿大的签证收紧以及中国的日常暴露——联合在一起,构成一场全球级别的“印度移民风暴”。真正的问题不只是“人多了”那么简单,而是:社会感受、资源压力、文化摩擦、政策落差在交汇。

对于澳洲的印度移民而言,他们从“欢迎对象”变为被指责的群体;对于澳洲社会而言,从“不够资源”到“资源被抢”一念之间;对于其它国家而言,这或许是“我们也被卷进来了”。

世界不再只是“移民去哪儿”,而是“移民来了以后,大家如何共处”。当情绪高涨,当抗议席卷,当签证成为博弈工具,我们必须看清:这不是简单的民族迁徙,而是一场社会、文化、政治的震荡。

写在最后:

从悉尼街头,到加拿大机场,再到中国地铁—印度人的影子比数字更具冲击。有人说这是“全球化”,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侵蚀式扩张”。不论你站在哪一边,现实是:我们都处在变动中。

若将移民视为简单的“数字”,那么社会裂缝恐怕会裂得更快。欢迎的拥抱能带来机遇,难以消化的焦虑也会翻成反弹。

因此,当我们谈论“印度人来了”、“谁在抢谁的资源”时,也许更该问一句:我们准备好与不同一起生活了吗?评论区,等你一句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