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到澳洲留学的中国学生,在从墨尔本飞回上海的航班上,做了一件事情结果...落地就完了!
“你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又极度危险的事情,被上海机场公安通报!
飞行途中:扫描、入侵?这不是科幻
据看看新闻Knews报道,上海机场公安近日披露,一名从澳大利亚墨尔本飞往上海的乘客,为了在飞机上“免费上网”,竟在航班飞行途中操作电脑,对航空公司机载无线网络后台进行了漏洞扫描,并试图入侵服务器。

事件发生在10月29日。当天,一家负责该航班网络维护的科技服务公司通过实时监控发现,航班在高空飞行时,后台系统出现异常流量,显示有人在对服务器进行扫描和渗透尝试。
系统立即触发告警,运维团队迅速识别并阻止了攻击,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

经对后台日志分析,攻击源锁定为机上的一名乘客。航班抵达浦东机场后,上海机场公安依法传唤涉事旅客艾某展开调查。
面对警方,艾某承认了整个行为。他称,当时从墨尔本飞往上海,听到其他乘客讨论机上Wi-Fi需付费使用后,心生好奇,想尝试是否能免费连接网络。
艾某打开随身电脑,使用软件对机上无线网络进行扫描,试图寻找系统漏洞。通报显示,他的行为包括网络探测、漏洞扫描、IP信息收集以及尝试绕过付费机制等操作,已构成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非法侵入。

所幸,运维公司及时阻断了攻击。谈及此事,运维公司仍心有余悸,表示若未被发现,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包括:航班机上网络服务中断、服务器被迫下线,以及乘客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上海机场公安已依法对艾某作出治安处罚。
机场公安提醒,机上网络系统属于航空运行关键组成部分,任何破坏、侵入、绕过或干扰行为不仅违法,还可能危及公共安全。飞机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位乘客,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不少人都知道,乘机时需要关闭电子设备或调至飞行模式,但令人意外的是,仍有胆大留学生为了“免费上网”,试图寻找系统漏洞。
机场方面再次提醒,乘客在飞行过程中务必遵守各项规定,切勿尝试任何可能危害航班安全的操作。

监控方迅速识别并阻断这一行为,并将相关日志上交警方。
警方通过日志中的设备指纹、时间戳,锁定了旅客艾某,他承认自己是留学生,在飞行中因为想“省网费”,通过电脑软件试图破解机上网络。
若入侵成功,不仅飞机所有乘客网络可能被切断,还可能导致旅客信息泄露。终于,他被上海机场公安以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处罚。
飞机WiFi不能乱来
很多人觉得:“飞行中上网,官方没阻止,扫一扫二维码不是也行?”可现实是:机上无线网络是经过专门认证、按严密流程运维的系统。
使用者若试图扫描后台、侵入服务器,就是在技术上挑战法规。这次案例告诉我们:飞行中“试试看”“免费一下”可能直接进入违法轨道。警方也提醒:飞机上网络使用必须走正规渠道,发现有人“干蠢事”赶紧拍照举报,不要以为“只刷个网页没啥”就能全身而退。

留学生更易“踩雷”,便捷背后的风险
对于留学生而言,这样的诱惑尤其容易:夜航、无限流量、侨居状态,再加上“省钱”心理,少了一层防范。
当你坐飞行、打开笔记本、试图破解网络时,那一瞬间既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也可能成为法律责任人。
你可能想:“反正很少人知道”“就玩一下不犯法”。但飞机网络是公共服务系统的一部分,一旦触碰“服务器”“后台”“侵入”,就从“玩薪水”变成“违法行为”。

小贴士:飞行上网前,你得知道这几件事
首先,上网前务必核实你连的是官方机上网络,别扫断章取义的“免费WiFi”链接。其次,不要用笔记本或手机尝试破解或扫描网络后台,即便“只是看看能不能连上”。最后,若发现自己账号异常、网络请求被拦、设备行为被标记,要立即停用并向机组或机场反馈——比“默默刷机”安全得多。
身处异国、飞行在万米高空,你不只是个旅客,更是航程安全的一环。免费网络虽诱人,但若因一次“省网课”走上违法道路,代价比你想象得还沉重。下次飞行上网,我们不仅要“连得上”,更要“连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