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科技交流纪要

Source

(来源:君实财经)

剑桥科技——

要点:

- M客户供应商格局:目前M客户共5家光模块供应商(旭创、菲尼萨、Lumentum、索尔思精密及公司),公司是最新加入者。

- 大功率激光器与国产供应链布局:大功率激光器整体偏紧,公司通过参股合资芯片厂来锁定批量供货。

Q:关于M客户,上次提到10月底要审厂,现在进展如何?

A: M客户后来没有到工厂现场,而是看了拍摄的工厂视频,审厂时间推迟到明年1月份。推迟的原因是客户资金安排发生较大变化,他们要同时考虑800G和1.6T的产品配置,计划锁定一个供应商,要求800G和1.6T产品都要同步启动。公司最近已经把相关样品全部准备好,这个月和M客户的技术、采购等部门有很多互动,包括方案和RFcode等信息也会在本月发出。最近在M客户方面有了积极进展,公司已经被指定为M客户的供应商。虽然产品还没有通过认证,但供应商代码已经录入其系统。M客户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公司加快后续工作,包括工厂扩产等,相当于给一个积极的信号,推动公司更快推进相关进展。

Q:现在M客户的供应商名单上有几家光模块厂商?分别是哪些?最近除了公司之外,还有没有新增的供应商?

A: 目前一共有五家光模块厂商,分别是旭创、菲尼萨、Lumentum、索尔思精密,以及公司。最近新增的就只有公司。之前提到M客户还选了另外两家让他们尝试,但他们最终没有拿到。为什么M客户会让公司来做这个项目。其实M客户最近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索尔思虽然已经进入名单,样品也通过了测试并完成了ualify,但在后续的灰度测试中出现了问题。灰度测试是指用几千只的批量产品做系统性测试,测试周期较长。他们担心索尔思在交付和品质方面存在问题。M客户希望公司能成为1.6T和800G的双向供应商,这样可以加快1.6T的进度。

Q:给M客户发了视频,明年1月份他们会来实地审查吗?预计这次审查会是什么形式?

A: 明年1月份,M客户会带着不同的团队来进行非常正规的实地审查。之前10月份他们觉得公司还没准备好,所以让公司拍摄了每一个生产工序的视频发给他们,视频里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工厂的每一步流程。实际上就是通过视频远程了解生产情况。

Q:在明年1月审厂之前,M客户会验证公司的800G样品吗?

A: 预计所有验证工作都会放到明年1月份进行。Meta会给公司一个合格的供应商代码,这样做产品就更名正言顺了。拿到代码后,样品数量也会增加,多个部门可以同步进行测试,比如可靠性和交换机测试部门。

Q:意思是明年1月份会同时进行审厂和产品验证吗?

A: 是的,明年1月份会同时进行审厂和产品验证。但准备的样品量不会像以前那样只有几十个模块,这次的量预计会达到几千只,类似于索尔思之前做的认证和灰度测试,基本上是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在大批量测试中及时发现问题。以前样品量最多也就几十到一百多只,M客户明确表示,几千只的量不是免费样品,而是可以采购的。因为公司有了供应商代码,可以正式采购。

Q:可以理解为公司明年1会有小批量出货吗?是800G和1.6T同时出吗?

A: 明年1会有小批量出货,主要是800G先做,1.6T还处于样品测试阶段。1.6T的测试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最终确认,尤其是规格方面,M客户的产品方案上还有不确定的地方案。

Q:自前给Meta做1.6T的进展如何?

A: 正在提供样品给Meta做测试。Meta现在主要关注DSP,目前DSP基本只有Marvell和博通两家,博通的性能比Marvel好很多,所以Meta更倾向于用博通。此外,Meta对1.6T的功耗也有要求,因为设计方案和其他厂商不同。1.6T的散热是放在交换机上测试的,光模块外壳背部直接贴在交换机上,模块做成平面插入。这样做的好处是将来可以考虑液冷方案,因为1.6T功耗太大,交换机设计也与液冷相关。800G则没有液冷要求,对结构的要求也没那么高。

Q:Meta给公司800G明年的forecast有变化吗?

A: 800G的起步量是100万到150万只,这是门槛。

Q:份额是多少?Meta明年800G总需求大概是多少?

A: Meta明年800G总需求天约是1100万只,占10儿%左石的份额。

Q:其他儿家供应商的份额情况如何?

A: 明年份额最大的变化主要在旭创和索尔思。旭创和素尔思的份额相对比较固定,但索尔思的进展较慢,良率不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份额。旭创方面,明年1.6T的产能预计会扩到1000万只。如果这样,800G的交付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1.6T的利润更高,没有公司会不愿意做1.6T。

Q:M客户在1.6T上有给到量上的forecast吗?

A: 1.6T的进展没那么快。公司现在也在为思科做1.6T,但思科的1.6T和其他客户不一样,很多物料是他们自已提供,包括硅光部分等。有明确的指引和forecast。思科的方案和其他客户完全不同,公司也倾向于为不同客户分别做一套方案所以这两套方案是相对独立的。博通的方案肯定会比思科的晚一些,主要是资源配置等原因。开发顺序上,博通会更晚,而且M客户没有给明确的指引,明年需要多少量也没有具体预测。担心明年可能只有小批量,或者有可能突然需求上来,这存在不确定性。内部按照小批量做准备,对外发布时,明年1.6T的出货量预计占总出货量的20%左右,这个数字比较谨慎,基本没有包含M客户的量。

Q:M客户的800G的方案,他跟公司是那种JDM合作的模式吗?还是说标准的?

A: 不是,M客户这边是纯标准方案。

Q:M客户的800GBOM成本情况,和思科比有什么差别吗?

A: 有差别,这些芯片都是公司自己采购。思科的硅光是两片,羲禾和赛丽的是一片,八通道集成。硅光部分会更细致一些。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这方面差异明显。另外,思科的DSP是分离的,M客户用的是集成的。集成的好处是功耗更低。硅光和DSP都变成集成后,其他方面差别不大。所以M客户的光模块功耗会比思科的小一些,性能基本相当。

Q:集成的DSP情况?

方案略好一些。

Q:M客户的激光器是用的小功率还是大功率的?

A: 用的是大功率激光器。

Q:公司在大功率激光器上会选择哪家?现在大功率激光器比较紧缺,会不会有交付瓶颈?

A: 关于大功率激光器的供应有一些办法。公司和一家企业合资做芯片,投资他们,确保批量供货,并且已经被市场验证。公司有资金投入,保障供应链。另外,还在验证其他激光器厂家,自前用的是70毫瓦的天功率激光器。之所以不用小功率,是因为赛丽和羲未的硅光插损不大。尤其是赛丽的插损特别小,所以用天功率会更合适。

Q:是否听说公司最近在找永鼎股份的子公司提供光芯片?现在进展如何?

A: 对,公司找的是永鼎股份的子公司鼎芯。景新的开发技术人员大多来自海惠。鼎芯的核心技术团队都是海惠背景,他们的技术方案和海思不同,是独立设计的。从公司的角度看,这支团队的技术能力、性能也更接近海思,比国内其他厂家好很多。公司测试过多家CWlaser,性能最好的还是海思,但海思不能大规模供货国外,这就是原因。

Q:M客户的需求是两公里距离,对吧?他们希望做到350美金,那Meta的毛利率会不会更低?

A: Meta认为量大可以带来物料成本优势,采购量大可以压低上游芯片价格。Meta愿意和厂家一起谈主流芯片的绑定价格。

Q:关于M客户的长期稳态份额有内部目标吗?现在大概是百分之十几,未来想做到多少?

A: 内部目标大约是150万只。明年很难再提升,能力基本到顶。Meta要求海外生产制造,明年计划派100个工程师去马来西亚支援。惠科可以在国内生产,Meta只能在海外,150万只已经是极限。

Q:英伟达投资了诺基亚,诺基亚会找公司做光模块吗?

A: 公司最近与诺基亚的沟通非常频繁,合作意向较强。公司与诺基亚的业务往来规模较大,他们也在关注公司的产品清单,尤其是光模块部分。双方现场交流较多,目前公司高层也亲自参与了相关事宜。

Q:诺基亚这边大概什么时候会有实际落地?预计什么时间能着到进展?

A: 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关注,目前双方还处于互动阶段。诺基亚内部对光模块业务还不太熟悉,相关负责人此前主要负责盒子产品,对光模块领域还在摸索中。诺基亚团队目前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交换机产品上。

Q:有和其他云客户进行产品验证或有新的进展吗?

A: 自前微软这块内部倾向于让思科负责,不打算单独开拓。申骨文那边也是思科在做,公司不参与。其他客户暂时没有精力跟进,国内客户虽然保持沟通,但量很少。

Q:谷歌公司不是做WiFi7产品吗?谷歌会有光模块的合作机会吗?

A: 自前来看,谷歌的需求与公司不太匹配。谷歌明年的大量需求主要是1.6T系列,公司现有能力无法满足。

Q:英伟达投资诺基亚的AIRAN项目,这个是公司代工的吗?

A: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