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产品出身也能做董秘?前提是补齐这块短板

Source

(来源:董秘俱乐部)

精彩预览

导读

在#董秘 这个岗位上,人很容易在繁杂事务里迷失节奏。

每天都有人在说制度、流程、合规、沟通,而真正让人意识到肩上那份责任感的时刻,往往是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最近重新翻了#华大智造 几个月前的一则公告,竟有些类似的感觉。

那段时间,公司发布了一条人事任命:一月上下,彭欢欢从暂代董秘到正式履职。乍看之下不过是常规任命,但如果往里细究,也是值得想要成为董秘的朋友学习的。

01 非财务出身的董秘,记得补课

彭欢欢的履历摆在那里:技术和产品出身,在生命科学领域工作多年,从研发做到业务管理,既在实验室摸过仪器,也在市场前线见过风浪。

这样的背景,让她在技术、业务、市场上都很熟练,这是很多科创板公司最希望董秘具备的能力。

但现实往往是这样:懂产品、懂业务,和胜任董秘并不是一回事。

而她在正式任命时,还没有上交所的科创板董秘任职培训证明,所以只能由公司总经理暂时代行董秘职责。

公司对她有足够信任,当然她自己也没耽误,参加培训、通过测试,最后在七月完成了全部要求,从暂代转为真正意义上的持证上岗。

这段过程本身就说明了一件事:董秘是一个要求全面的岗位,懂产品、行业、管理,那都很好——但如果对财务掌握得不够扎实,走到关键节点一定会卡壳。

这不是因为财务多难,而是因为很多公司治理的关键动作,本质都落在财务数据上。

在董事会层面,每一个经营判断和决策,都绕不开报表 。而在和监管沟通的时候,财务信息更是核心内容。

所以对于非财务出身的董秘来说,这是必须补的一课,彭欢欢的经历,恰好把这一点显得非常鲜明。

02 董秘补课,需要掌握哪些财务知识?

那么董秘到底需要懂哪些财务知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能说清楚也并不那么容易。

了解财务知识,不是让董秘去记科目余额,也不是要求董秘代替CFO,其核心是理解企业运行的逻辑,能在关键环节不掉链子。

接下来我们把最重要的三块内容捋一捋:

第一,读懂三大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能告诉董秘,公司目前站在什么位置,资产质量如何,负债结构是否稳健,经营压力是否比业务团队说得更严重等等。

利润表展示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是不是毛利在变薄?期间费用有无失控?其收入增长又到底是不是规模幻象?

现金流量表则更直接,它是资金的来龙去脉,是公司到底有没有钱花的真实写照。

董秘每天要面对的材料,大部分都和这三张表有关。

会、不会,看一眼所获取的信息,那就区别巨大。

第二,掌握几个基础但实用的财务比率

比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它们决定企业短期能不能挺得住;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用了多少杠杆,要不要担心风险积累;

应收、存货的周转速度,能直接告诉董秘公司的业务效率;

毛利率、净利率,让我们能快速判断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结构是否合理。

这些指标并不只是给财务用的,更是给决策者用的。

董秘是承上启下的人,需要把这些核心指标的意义了解清楚,并在关键场合做出判断。

第三,理解财务背后的经营逻辑

报表是历史,决策是未来,而董秘经常站在二者之间。

如果对公司业务模式理解不深,对供应链、成本结构、收入确认的方式不清楚,即便数据摆在桌面上,也难以在董事会讨论时形成有效发言。

懂财务,是为了看得清楚——而看清楚,是为了对得起这个岗位。

03 财务是董秘逃不掉的一课

回头再看彭欢欢的经历,会觉得事情其实特别有启发意义。

产品背景强、业务能力强,是她站上这个岗位的底气;主动补齐财务短板,则是她真正能把董秘这件事做下去的关键。

很多董秘在职业发展的路上,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确实是优势,但岗位要求的能力更加全面。

如果不及时补课,就会在某些关键节点出现断层。而财务,就是大多数董秘都逃不掉的那一课。

董秘并不需要像专业财务人员那样深入了解每一条准则,却必须足够了解财务语言。这样才能和财务部门顺畅沟通,能在董事会、投资者大会上回答问题,也能在与监管的沟通中稳住阵脚。

在董秘这个力求全面的岗位上,成长之路就是从认清短板开始的。

董秘俱乐部《董秘实务操作研修班》从实务角度进行全面系统解析,帮助您全面掌握董秘技能。欢迎咨询【程老师 199 3829 4162 微信同号】

董秘俱乐部紧紧围绕如何推动企业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这一核心主题,以互助成长和价值共享为理念,以投行大咖,资深会计师、律师,优秀投资人,上市公司金牌董秘、财务总监、董事长等导师团为依托,通过知识研习、深度访学、讲座交流和资源对接等线上线下形式,助力俱乐部会员快速成长,资源共享,打造中国卓越的资本精英俱乐部。

董秘实务操作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