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中国成亚洲冰毒泛滥关键推手(图)

Source
《华盛顿邮报》调查发现,一批原本应留在泰国中部的中国化学品,却被泰国缉毒人员装上追踪器后,发现正运往北部与缅甸相连的边境地区。 这批货物虽非毒品,却是制造甲基安非他命(冰毒)的关键原料。 执法人员指出,这样的供应链正源源不绝地流向缅甸撣邦,成为席卷整个亚洲的冰毒海啸背后的真正推手。

美方指同批中国企业 同时供应芬太尼与冰毒原料

驻东南亚的美国执法人员透露,华府制裁过多家对拉丁美洲贩毒集团出口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中国企业,而最新情报显示,这些公司同时也在供应缅甸军阀与犯罪组织制冰所需的原料。 美方官员形容,这证明美洲的芬太尼危机与亚洲的冰毒泛滥,其实出自同一条中国化工供应链。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指出,缅甸东部撣邦已成全球冰毒生产核心,地方由多股武装势力控制,其中最大的是佤邦联合军(UWSA),被美方视为中国支持的地方代理人。 消息指出,这些武装团体提供土地、保护与运输通道,接收来自中国的化学品后大量制毒,再将成品外销至亚洲各地。 知情人士表示,双方有“不准毒品回流中国”的默契,使大量冰毒涌向澳洲、韩国与东南亚市场。

《华邮》取得的资料显示,不少中国合法注册的化工企业在电商平台上公然贩售可制冰的化学品,甚至提供“一条龙”服务,协助买家伪装品项、逃避海关查验,并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 区块链情报公司TRM Labs的调查显示,与这些公司相关的加密账户资金流量在短短1年暴增6倍,显示中国化工供应链仍持续扩张。

UNODC统计显示,去年东亚与东南亚共查获236公吨冰毒,比前1年增加近4分之1. 澳洲警方估计,当地约7成冰毒来自撣邦; 韩国的非法药物使用人数在5年内暴增6成。 缅甸境内的情况更为惨烈,边境城市毒品泛滥,青少年成为毒品试验人口,街头随处可见吸毒过量的年轻人。

泰国官员:知道问题出在哪 但动不了中国

泰国司法部与缉毒单位近年开始拦截这类名义合法、实际可制毒的化学品,但要在法律上证明“意图制毒”极为困难。 泰国官员坦言:“大家都清楚问题源自中国,但我们是小国,不可能要求北京收紧出口。”专家警告,只要中国对“未列管但可转制”的化学品持宽松态度,亚洲的毒品工厂就不会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