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变摇钱树?富3代想自杀 却是戏精上身(组图)

Source
最近,28岁的英加混血艺术家约瑟夫·阿瓦-达科(Joseph Awuah-Darko),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风暴。

(约瑟夫)

去年12月,约瑟夫自称患有"难治性双相情感障碍",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一个决定——他已移居荷兰,准备合法安乐死。

不到48小时,约瑟夫又接着宣布要用余生游历欧洲,和陌生人举办一系列的亲密“告别晚餐”。

他把这个行动称为“最后的晚餐计划”。

就在约瑟夫的首条"安乐死宣言"视频发布后,他的社交媒体平台粉丝数一夜间翻了倍,超过了50万。

(约瑟夫ins)

连好莱坞影星钱宁·塔图姆、英国创作型歌手帕洛玛·费思和英国Grime音乐领军人物斯托姆齐,格莱美获奖说唱歌手奎因·拉蒂法、当代R&B顶流歌手SZA等名人都关注了他。

随后,他接受了《泰晤士报》、BBC和《今日美国》的采访,并在数十家国际媒体上露了面。

约瑟夫就这样从阿姆斯特丹游到巴黎、米兰、布鲁塞尔和柏林,一边吃着“最后的晚餐”,一边享受着全球的关注。

(约瑟夫的晚餐计划)

在成为流量体之后,约瑟夫开始在媒体和文化应用程序Substack上收取订阅费,每月收费3.70英镑,分享他对生活的感悟,比如《我想在死前至少交一个荷兰男友的理由》和《我在麦当劳点了200英镑的餐,一个人吃完了》等。

据他自述,他每月能靠订阅费赚到1500英镑左右。

(约瑟夫)

另外要注意的是,约瑟夫策划的"临终饭局"项目也是收费的。和约瑟夫吃顿晚餐,不仅要自己支付俩人的餐费,还要付他的机票、火车票以及其他所有额外关联费用。

(约瑟夫的晚餐计划)

不想出钱做饭也行,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报名参加约瑟夫的晚餐俱乐部“FUI”,他和他最好的朋友——一位名叫Illi的时装设计师,共同举办晚宴,一场最多可以招待8位客人,票价130英镑(约1200元人民币)。

他们甚至提供了另一种“经济选择”——一顿售价18英镑的“虚拟晚餐”,内容是和约瑟夫进行亲密的线上一小时情感交流。

迄今为止,约瑟夫已经参加了134顿“临终饭局”。

(晚餐计划)

但是最近,已经有些人开始质疑“最后的晚餐”计划是否是割粉丝的韭菜…

一位参与约瑟夫晚餐计划的荷兰粉丝爆了料。

这位粉丝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她觉得她和约瑟夫可以就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对话。

可约瑟夫来之前就狮子大开口,声称有腿伤要她报销50镑打车费,到场后活蹦乱跳,狂炫她准备的美食,却只顾着自拍打电话,所谓"深度死亡讨论"实际只有5分钟。

(约瑟夫晚饭)

办晚餐会得来的收入也去向不明…约瑟夫之前说他主办了15场晚餐俱乐部晚宴,赚了大约1万英镑,但自己并没有从中获利,部分收益捐给英国双相情感障碍协会。

但这家慈善机构表示,去年他们在约瑟夫办完肖尔迪奇艺术展后联系过他,安排过一次会面。但他没有出席,也没搭理后续的信息。

所以这些钱根本没有捐给慈善机构,可能全进约瑟夫的口袋了。

(约瑟夫)

很多人联想到了Netflix的一部热播剧《Apple Cider Vinegar》,这部电视剧讲的是一位澳大利亚博主贝尔·吉布森(Belle Gibson)策划的健康骗局,跟约瑟夫呈现的“故事”相似度极高。

(电视剧原型vs电视剧演员)

吉布森在2009年声称自己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脑癌”,并被告知只剩六周到四个月的生命。

(Belle Gibson)

当时20岁的吉布森声称,她放弃化疗是为了“自然治愈”。之后,她推出了一款畅销的健康营养应用程序,并出版了一本食谱,声称是她的饮食治愈了她的脑癌,靠贩卖"自然疗法"骗取了无数人的同情和钱。

而约瑟夫这个人同样像一本漏洞百出的悬疑小说,每个章节都藏着自相矛盾的剧情,每句台词都在疯狂打脸…

约瑟夫出身加纳著名富豪家族,家族资产约3.3亿英镑,父亲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董事,他至少是富三代。

他从小就读加纳国际学校,并在阿克拉的阿什西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和文科,又称自己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创业。2018年,他还在社媒上发了一张他和父母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外观看他非洲峰会演讲的照片。

但现在他总哭穷说家里不给他经济援助,是个“无家可归的移民”,去年抵达荷兰后,他只能睡在“公共厕所”和“停车场”,直到时装设计师朋友Illi收留了他。

可约瑟夫一边哭穷一边在他的Instagram账号上秀自己穿着名牌服装、拎着奢侈品包包的照片…一点也不像受穷的样子。

(约瑟夫)

根据多方爆料,约瑟夫这些年的行为和老赖没什么区别…用尽手段把钱骗进自己口袋,欠钱不还、逃避债务,简直是当代艺术圈的"诈骗艺术家"。

他之前曾在加纳担任策展人和艺术品经销商,总共拖欠了19.5万英镑的款项。多位加纳艺术家控诉他卖画不付款,原本协商好的是约瑟夫负责出售他们的作品,收取40%的佣金,但约瑟夫扣留了他们大部分的钱。

每次找他要钱他都有新借口,比如"银行账户被冻","室友出了自行车车祸我要在医院陪他",甚至还有"昨晚想自杀",总之就是不还钱。

去年,约瑟夫还指控了美国著名艺术家凯欣德·威利曾经在加纳的一场晚宴上性侵他两次。他称在加纳,同性恋是被禁止的,所以他没有理由把侵犯他的威利告上法庭。

(凯欣德·威利)

威利这边也给出了反击,说他俩在晚宴调情一整晚,凌晨4点左右,约瑟夫主动来到他的酒店房间,第二天在他助手的见证下高兴离去,从头到尾都没有“性侵事件”发生,然后事情就结束了。

约瑟夫却紧接着发起了14.6万英镑法律筹款,理由是他担心威利会起诉他,虽然最后威利根本也没起诉他。这场筹款约瑟夫筹得1500镑,承诺给捐款者的"折纸马加一张签名便利贴"周边也鸽了...搞这么一出大戏似乎只是为了利用大众的同情心捞钱。

(约瑟夫ins)

最关键的是,参照荷兰安乐死的申请条件,约瑟夫这“安乐死计划”越看越像Belle Gibson式骗局2.0…

首先,在荷兰安乐死需要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以及对所有治疗方案的评估,从申请到执行,少说也要四年时间。但约瑟夫在二月份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自己还没有申请启动安乐死程序。

而且非荷兰居民通常没有资格在荷兰安乐死,因为需要和荷兰医生建立长期关系,并进行全面的评估,短期访客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条件。但约瑟夫坚称自己住在荷兰,就能接受安乐死。

再说,基于精神健康原因实施安乐死的规则非常严格,必须证明患者已用尽所有治疗手段,并经精神科医生宣布“无法治疗”。

根据约瑟夫的自述,他最后一次看医生还是三年前,目前也没有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更何况他也没有拿到过“无法治疗”的诊断。能不能通过申请还要打个问号…

如今慈善机构也赶紧跟他划清界限,英国双相情感障碍组织声明:“其项目已背离我们的价值观。”

(约瑟夫)

几块真实的心理创伤碎片,几片富豪家世的鎏金贴纸,大量模糊的财务纠纷涂鸦,和始终对不上号的安乐死申请…

生死议题遇上流量经济,这场"死亡营销"不是心理健康倡导,更像是精心设计的悲情剧本…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876497/Britains-euthanasia-influencer-says-hes-end-life-charges-followers-130-Supper-CLARA-GASPAR-reveals-troubling-grift-questions-not-see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