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信软件:钢铁行业走出“数智先锋”

Source

当前,中国宝武正以数字化为新引擎,在万亿级产业版图上绘制第二条增长曲线。宝信软件1978年从集团内部的自动化部起步,凭借对钢铁行业的深刻理解,将科技融入钢铁生产,为中国宝武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核心支撑。近期,《国资报告》杂志第10期刊登了原创文章《宝信软件:钢铁行业走出“数智先锋”》,特此分享。

当前,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宝武”)正以数字化为新引擎,在万亿级产业版图上绘制第二条增长曲线。承担中国宝武转型的“数实融合加速器”——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信软件”),1978年从集团内部的自动化部起步,凭借对钢铁行业的深刻理解,将科技融入钢铁生产,为中国宝武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核心支撑。

“宝信软件对钢铁产业的理解比任何一家数字化公司都更加深入。”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这样评价。经过多年发展,宝信软件已成为国内钢铁行业信息化龙头。从钢铁“配套者”起家,却不局限于钢铁行业,宝信软件将其积累验证的经验知识转化为工业软件产品,服务石化、电力、交通等多个领域,是国内市值领先的上市软件公司。

宝信软件副总经理黄颖雷表示,作为高科技公司及国产软件提供商,宝信软件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聚焦工业软件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宝联登工业互联网平台、钢铁行业大模型,积极打造转型赋能标杆品牌,目前中国宝武以外的业务量占七成左右,是工业领域可靠的“数字基建商”。

源于钢铁

在1600℃高温的转炉内,铁水和氧气的碰撞产生岩浆一样的钢水,经验丰富的炉长通过看火焰判断钢水温度,手动调控冶炼进程。

20世纪80年代,钢铁生产高度依赖人工。当时我国刚开始引进大型机械和计算机控制的轧机设备用于钢铁生产。宝钢率先引入了先进的电气仪表计算机(EIC)一体化两级自动化系统,覆盖了原料场、烧结、高炉、炼钢等多个环节,一些关键机组配备了过程计算机,通过数学模型进行优化控制。

在这一背景下,1978年,宝钢自动化部组建成立,这个原本负责宝钢自动化、信息化产品应用和技术服务的部门,便是宝信软件的前身。

对钢铁行业而言,引入自动化技术是一次跨越式发展。在缺乏计算机系统控制的情况下,人工作业很难精准地控制钢铁板形,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率低。随着过程控制、数学模型等关键技术逐步应用于炼钢、轧制等核心环节,高质量的钢铁生产源源不断。

改革开放进程中,宝钢坚定推进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战略,自动化部的业务不断向多元化延伸。从现场到运维,从控制模型到信息平台……依托宝钢庞大丰富的工业场景,宝信软件积累起覆盖钢铁生产全流程、全层次的技术能力,完成了从企业部门向专业化软件公司的蜕变。

1996年至2001年间,宝钢先后成立宝钢软件、上海宝钢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并最终整合信息化资源,组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于一般的软件企业,宝信软件起源于改革开放后首批与全球先进科技接轨的钢铁企业,充分吸收了宝钢的现代化生产经验,又在合并后的中国宝武内部承担智慧制造数字支撑的角色,以“技术管家”的角色深入现场,能够精准感知行业对软件技术的最新需求。这种产业优势在国内钢铁行业的数字化公司里非常少见。

由宝信软件支撑打造的数控中心 由宝信软件支撑打造的数控中心

宝信软件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钢铁行业面临“双碳”考验时,宝信的产业优势可以让我们第一时间捕捉到企业对能耗监测、碳排放核算软件的需求,迅速研发相应的管理平台;在制造业广泛推动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对产业的理解使得我们可以开发出满足产业需求的软件,比如面对智能制造开发的xIn³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冷轧数智中台等等。这种“贴近实际”的技术服务模式,让宝信软件的产品具备“接地气”的特点,既能解决行业痛点,又能快速响应产业变化。

2016年,伴随宝钢和武钢联合重组为中国宝武,宝信软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公司先后在华中、华东、华南、华北等地设立子公司,提供属地化专业服务,并辐射相应区域市场,推动业务迅速扩展至交通、物流等多个领域。

一系列数字产品随之而来:宝信冶金企业产供销管理软件、宝信制药DMS产品软件、智慧采购物流管控系统PLMS、宝信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软件、宝信碳核算管理软件(BM2C-CCMS)、光伏发电监控系统软件、宝信水务智慧运营管控平台软件、宝武“授渔”智慧农业云平台、宝信轨道交通线网平台软件iRailMetro……

“源于钢铁,但不局限于钢铁。”黄颖雷表示,40多年来,宝信软件深度融入钢铁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扎根钢铁是发展优势而非限制。现在钢铁行业仍是公司的主要市场领域,但公司加速培育新增长点,业务既面向现场工业控制,又面向制造管理、经营管理,早已呈现出跨领域、多元并进的发展态势。

创新密码

目前,宝信软件已经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最具竞争力IT服务企业之一。曾获得过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上海市明星软件企业、中国工业软件领军企业、中国最具影响力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以及软件行业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企业等荣誉,是业内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企业。

一家原本专注于服务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国有企业,如何成为工业软件领域的先锋力量?

纵观宝信软件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从早期聚焦内部生产流程数字化,到中国宝武推进兼并重组和智能制造战略,提出“智能化”和“双碳”目标,以及近年的“2526”标志性数智化工程,其发展过程与集团战略规划紧密相连。

黄颖雷表示,宝信软件的跨越式发展,首要得益于中国宝武集团层面统一的战略部署与高位推动。伴随集团的战略规划,宝信软件快速响应,通过战略协同与市场化创新相结合不断突破业务边界,保持发展活力,可以说集团统一的战略部署为宝信软件指明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并注入了关键资源与信心。

当前,围绕中国宝武“2526”战略工程,宝信软件担当智能化转型的“数实融合加速器”,制定了“1+X”业务架构:1个核心数智化业务——聚焦钢铁等流程制造业,以自主工业软件为基础,推动信息化、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提供全产业链数智解决方案;“X”涵盖算力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与此同时,宝信软件系统性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稳定可靠的技术团队。中国宝武工程科学家、中国宝武工业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钱卫东表示,地处上海这一人才高地,宝信软件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依托区位优势,宝信软件积极引进培养对口的技术人才。从团队结构来看,技术人员占比超过70%,主要涵盖工程技术类与科技研发类两大方向。在激励机制方面,宝信软件实施精准差异化的薪酬体系,自2017年起持续推行股权激励,累计激励对象达1700人次,其中技术与研发骨干占比超过70%,并为核心科研人员设立政策“绿色通道”,以“一人一策”方式量身定制发展路径,通过前沿技术专项训练营等方式强化人才培养,多措并举促进核心人才队伍保持稳定。

这种扎实的团队建设成效在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重大技术攻关中尤为明显。以自主研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例,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核心,PLC长期被国外技术垄断。宝信软件自2010年立项以来持续投入研发,十余年间屡屡遭遇技术瓶颈,甚至一度面临“推倒重来”的困境,但研发团队从未放弃,始终坚持开展自主创新,最终推出“天行”系列产品。

当然,宝信软件的成功密码远不止于此,但清晰的战略引领与坚实的人才基石无疑是最核心的双轮驱动。宝信软件表示,之前公司每年研发投入约占营收的10%,未来围绕“2526”智能化工程,将持续保障研发投入,强化人才驱动和技术创新,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贡献出更多的“宝信方案”。

发力新赛道

在宝信软件一楼展厅,宝联登工业互联网运营大盘的巨型屏幕实时跳动着数据流——27个运行节点、跨11个行业、覆盖9大领域,动态展示了资源汇聚效能和应用服务能力。

这是宝信软件自主研发的一款工业AI底座,与常规的钢铁数字化系统有着本质区别。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传统的钢铁数字化系统中,从全产业价值链的采购、物料管理、生产制造,到设备维护、销售、物流、客户服务等环节,实现了数据的贯通和可视化,使成本、产量等关键指标得以实时显示。引入AI后,依托数字底座支撑的大模型构建出了多个专业化智能应用,如AI炉长、AI主操员、AI调度员和AI质检员,不仅可以看到钢卷的“前世今生”,还可以通过整合温度、张力、板形等多种工艺模型,融合出一个协同工作的智能体,做更高层次的自主决策和优化控制。

据介绍,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行业用户对AI技术应用需求日益迫切,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有望为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聚焦AI+钢铁,宝信软件研发出了钢铁大模型和冷轧AI数智中台。今年紧跟中国宝武的数智化工程,宝信软件谋划推进了“2511”计划:即以业务场景创新+科技创新驱动,构建“平台、数据、算力、场景、模型”的“AI+”赋能底座,计划打造100个智能体,实现1000个场景突破,服务钢铁智造。

不过,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研发与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比如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多局限于单点场景,尚未深入核心业务流程,既懂业务又懂AI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不足,人工智能的保障要素多,依赖算力、云资源、储存、网络、平台化等全方位能力等。

对此,宝信软件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培养AI人才,打造高水平的AI研发团队。宝信软件运用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基础,对大模型“根技术”、智能体协同决策技术、可信AI系统等集中攻关突破,并针对行业共性难题进一步构建开放生态,共同开发AI应用模块。

稳住钢铁行业基盘的同时,宝信软件积极在有色、矿山、化工等非钢领域开拓增量市场,推动大模型技术向相关领域延伸应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黄颖雷介绍,宝信软件打造的智算国资云全国算力网络、工业知识图谱工场的高质量数据集,以及宝联登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工业AI底座,共同构成了坚实的技术基石,为大模型和各类智能应用提供稳定运行的保障。

他表示,未来,宝信软件将持续深耕人工智能赛道,携手行业伙伴构建AI开放创新平台,为中国钢铁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宝信方案”。同时,依托中国宝武的出海战略和深厚的工业数字化经验,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国工业智能解决方案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