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趋势持续加强!多家小贷公司被清退,业内人士:大势所趋

Source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中国商报)

转自:中国商报

在监管趋严、门槛抬高、行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小额贷款公司正在面临“洗牌”。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863家,而2024年12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仍有5257家,今年前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减少近400家,这相当于每天约1.5家小额贷款公司“消失”。

PART 01

多家小贷公司被清退

10月16日,宁波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显示,同意取消狐狸小贷试点资格。根据相关批复,北仑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将督促狐狸小贷履行取消试点资格后的经营主体责任,落实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规定,于2025年11月30日前完成注销或公司名称变更等程序。

无独有偶。10月13日,甘肃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称,取消张掖市甘州区兆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与此同时,平凉市崆峒区恒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和民乐县谦和祥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也双双被甘肃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取消。

事实上,近年来,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强监管趋势持续加强。今年7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督促“失联”“空壳”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担保公司(第一批)退出行业的公告》,包括深圳市东方金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三家小额贷款公司被督促离场。此前,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也发布了第一批“失联”“空壳”小额贷款公司名单,其中包括北京凤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祥云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公司。此外,今年3月,云南省发布了第一批“失联”“空壳”小贷公司名单,其中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共有109家。

依据央行公布的2025年二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974家,较一季度末的5081家减少了107家;贷款余额7361亿元,上半年减少187亿元。自今年1月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启动对不合规小额贷款公司的集中清退行动,仅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缩减的数量就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减少量。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要求,对数量庞大的地方金融组织采取“控新增、降存量”的策略,对部分经营不善、风险较大或者已经处于空壳状态的小贷公司予以清退,有助于净化地方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未来,预计包括小贷公司在内的地方金融组织数量整体上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地方小贷清退潮加速是大势所趋,反映出各地监管部门对小贷机构的排查、摸底及清退工作日益常态化和基层化。”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全国小贷机构数量缩减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从外部来看,监管持续趋严成为推动小贷机构“出局”的重要因素;从内部来看,部分小贷机构未能找准定位,在业务模式、发展方向上未能形成有效竞争力,因而主动选择退出市场。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提及非正常经营小额贷款公司退出,“对‘失联’或‘空壳’小额贷款公司,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引导相关公司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名称、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PART 02

多险企也在“撤退”

今年6月25日,人保金服全资子公司重庆人保小贷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小贷)因决议解散,正拟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并通知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据了解,人保小贷成立于2017年11月27日,在全国范围开展互联网小贷业务。

除注销小额贷款牌照外,中国人保也在今年退出了支付业务。央行官网披露,2024年7月,人保金服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人保支付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的业务类型由互联网支付变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并于2025年7月1日注销。

阳光财险持股38%的广州惠金小贷公司在今年7月被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注销小额贷款业务资质,注销后不得再从事小额贷款相关经营活动,名称和经营范围不得再使用“小额贷款”字样。目前,该公司已更名为广州惠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是保险公司中,小额贷款领域的主要参与者,近年来亦调整频繁。

2022年,平安普惠注销湖南平安普惠和深圳平安普惠的两张小贷牌照,并将其重庆金安小贷经营区域从全国缩减至重庆地区,而该牌照也于2024年注销。

2022年底,中国平安将旗下珠海横琴平安钱进小贷所有股权转让给明珠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晓途网络科技公司。

今年年初,中国平安全资子公司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转让广州平安好贷小贷公司100%股权,受让方为上海耳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把资源集中在了另一边。今年7月,平安融易旗下金联云通小贷增资至100亿元,增幅达100%,成为继抖音旗下中融小贷和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之后的第三家百亿小贷公司。

相关内部人士表示:“此举是为了积极提升小贷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小微企业和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容易、稳健的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PART 03

行业向更规范、健康方向发展

在专家看来,随着监管的持续深入与行业的不断“洗牌”,小额贷款行业正在逐渐淘汰不合规、经营不善的机构,向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合规经营、特色化发展将成为小额贷款公司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立足的关键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头部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在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优势突出,一些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或特定产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垂直市场也具备较强竞争力,为增加长尾客户的融资可得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经营管理粗放、信用风险偏高等问题,过度营销、不当催收、违规收费、出租出借牌照等乱象时有发生。”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地方小贷公司业务普遍立足地方,一方面受当地经济波动和自身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因此整体数量和规模呈下滑态势。

“保险公司清退小贷牌照的主要原因是不赚钱,目前小额贷款平均利率约7% ,但小额信贷公司的成本8%左右且坏账高,小贷成为保险公司‘利润黑洞’;小贷属于‘重资产’,在偿二代规则下,资本充足率压力大,拉低整体ROE,降低偿付能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

董希淼分析,未来,小贷公司市场将出现分化,实力较强、发展规范的小贷公司要继续发挥好主体作用,努力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一是明确定位,回归本源,以服务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主要目标,将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二是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从资金管理、催收管理、信息披露、保护客户信息等方面进行规范,树立起科学经营理念。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完善风险监测体系,防患于未然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小贷机构的业务运营情况、风险防控措施、合规经营情况。小贷公司需要依照相关新规条款及时作出调整,从顶层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市场需求来打造差异化竞争能力。”苏筱芮认为,对于监管层来说,除了整顿小贷公司以外,也可考虑尽快推动网络小贷相关监管细则出台,重点关注以低注册成本实施全国揽客的小贷机构。(王怡菲)

中国商报综合自界面新闻、中国经济网、证券时报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