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汇30万, 直接被抓了! 澳洲账户面临冻结! 男子怒喷: 银行侵犯隐私

Source

私人换汇属于违法行为,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处罚机制大家似乎没有太深的了解。

就在最近社交媒体上一则消息刷屏了,

因为私人换汇,

直接被捕!

很多人都在忽视一点,私人换汇可不是简单的违法行为,是真的会让自己遭受牢狱之灾的!

社交媒体刷屏

大批华人换汇被抓

就在最近,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不少帖子,一看标题不少澳洲华人都感觉心中一凉,私下换汇这种事情,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有过,万万没想到真的有人因为换汇被抓了!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帖子:

图源小红书

有人表示,因为帮朋友忙,换汇了30万,没想到竟然犯法了,直接被逮捕拘留!

图源小红书

帖子里面并没有介绍详细信息,但是30万的换汇金额,这可能与洗钱诈骗有关。或许正是账户出现问题才导致换汇行为被发现!

类似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

图源小红书

比如说这位华人的遭遇,因为出国旅行,手中剩余的外币正好可以换成人民币。

结果汇入自己银行账户的钱竟然是诈骗所得,直接导致账户被封,

自己也成了洗钱嫌疑人!

图源小红书

还有人分享了中国留学生的求助信息:

图源小红书

大体情况和上面的那个案件差不多,因为在国外生活,私下换汇50万人民币,结果也是钱刚到账银行卡瞬间被冻结。

后续情况是他刚回国的时候就被警方带走调查了!

图源小红书

可以看到,最近网上频繁出现的换汇骗局,很多都是与洗钱有关系。

其实这个事情不少澳洲华人也遇到过,换汇的时候对方转入银行卡的人民币,

可能是诈骗

或者盗刷信用卡而来的赃款!

刚转入银行卡的时候可能还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当失主申报异常情况以后,银行系统会立刻进行追踪,作为这笔赃款的最终接收方,

自然就会被列为

洗钱嫌疑人!

2024年7月,中国官方已经开启了针对洗钱问题的最高规格严查,严厉打击私人换汇行为!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对包括微信、支付宝在内的众多支付平台进行了更严格的监管。

通俗易懂地说,只要使用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大额转账会被随机抽查。

单笔转账超过3000元人民币,就会有被抽查风险。单笔转账3000-1万元之间,抽查概率为2%,

如果金额超过10万,

抽查概率直接提高到10%!

而且这个追查采用的是累计机制,累计转账会增加被抽查概率。

因为汇率存在,2000多澳币就会超过1万人民币,私人换汇之下,大家的行为很容易就会被发现。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私人换汇就是洗钱行为,大家不要以为之前没事之后就安全。

所以换汇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否则不仅会被重罚,还可能遭受牢狱之灾!

澳洲账户要被冻结

拒绝资金来源

关于账户问题不只是中国在严查,澳洲也在严查,就在最近,一位澳洲商人就吐槽:

 自己用了几十年的账户,

 遭遇冻结威胁! 

投资公司SQM的所有者Louis Christopher表示,自己自1978年以来一直都是Commonwealth的忠实用户,可是就在日前他突然接到了来自银行的一封邮件,邮件中通知他必须向银行解释:

自己的财富积累过程,

为何提取现金,

家中是否存放现金及原因,

向第三方银行转账的理由!

如果无法合理解释这些内容:

他的银行账户就会被冻结!

除了Commonwealth Bank需要收录这些信息,这些相关信息还会被分享到其他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其他商业信贷机构等等!

对于这个要求Louis Christopher愤怒的表示拒绝,他认为这是对自己隐私的侵犯,甚至威胁到了他的家庭安全!

他公开指责:很多银行打着保护账户的旗号,实际行为早已越界,目的就是收集更多

澳洲人的隐私数据!

Louis Christopher通过媒体喊话,除非有法院的的正是判决,否则账户隐私信息就不应该被透露!

这个消息发出以后,不少人都表示自己有类似遭遇。

哪怕自己账户内资金不多,但每次访问自己的账户都需要一系列繁琐手续。

还有不少人被威胁,如果不更新信息,或者回答关键问题,账户就会被冻结。

对于这件事情Commonwealth Bank的一位发言人表示:银行的行为合理合法,一切都是根据2006年澳洲联邦发布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去管理用户的银行账户。根据法案规定,所有在澳洲运营的银行都必须收集、验证、维护客户的身份信息!

综合分析,对于账户问题,用户和银行各执一词,一方认为自己隐私被侵犯,银行则认为一切都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执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减少洗钱这种犯罪行为发生!

切记,如果银行要求提供详细个人信息,即便不满也要尽可能照做,否则账户可能早冻结,另外就是私人换汇千万别干,真的会面临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