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练习这句韩语,是想在见到从未谋面的父亲时第一句就这样自我介绍。
可她也知道,那个父亲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最近,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了一则新闻:
韩国男性们在菲律宾与当地女子
生下5万名孩子后失联。
他们的父亲是曾短暂停留于菲律宾的韩国男性:有的是来学英语的学生,有的是出差的职员,也有的是专程前来“寻欢”的游客。
而他们的母亲,大多是贫困中的菲律宾女性,在爱情的期待与现实的冷酷之间,被迫独自承担抚养下一代的全部重负。
这些孩子有一个专属名词:“Kopino”——Korean与Pinoy(菲律宾人)的合成词。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族群标签,而是一封封无人回信的寻亲启事,一段段跨越国界的伦理悲剧。

韩国男人为何“偏爱”菲律宾?
地理邻近、物价低廉、语言环境宽松,使菲律宾长期以来成为韩国人短期游学、商务考察乃至“性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数据显示,仅2018年一年,韩国人在菲律宾获得的短期学习签证数量就超过5.9万份,韩国人连续多年蝉联菲律宾最大外国游客来源国。

而在韩国国内兴起的“韩流”文化,也让韩剧中温柔多情的“欧巴”形象深入东南亚年轻女性的心——其中也包括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生活困顿的菲律宾女孩。
对这些女性来说,能与一位韩国男子交往、结婚、前往韩国生活,或许意味着走出贫困、改变命运的机会。但现实却往往是:“韩剧的浪漫剧情止步于机场安检”。



大量韩国男性在菲律宾交往对象时故意隐瞒身份,有人使用虚假护照信息、临时手机号,也有人根本不留下可追踪的任何线索。
而当女方怀孕、提出未来规划时,男方多已消失无踪,回国后断绝一切联系。

这些男子不愿承担任何经济责任,甚至不惜用假名、假地址、假情感,将自己从孩子的出生记录中完全抹去。

菲律宾法律规定,若婴儿无父名登记,将无法进行正常的身份注册与就学。
一些母亲不得不将亲生子女登记为弟妹,只为换取一纸合法入学证明。而这些孩子,从出生起就背负着“被遗弃”的标签,不仅被同龄人嘲笑,还常常因身份不明遭到歧视、排挤。

在奎松市的Kopino儿童收容所,志愿者孙先生和其菲律宾妻子免费照顾15名混血孤儿。孩子们几乎都不知父亲是谁,只凭一张照片或模糊的名字苦苦寻找。
在菲律宾奎松市的一间“Kopino”儿童收容所,韩国人塞德里克·孙先生和他的菲律宾妻子免费帮忙照料15名不知道父亲是谁的“Kopino”儿童,收容所里的大多数孩子从未见过他们的韩国父亲。

在菲律宾奎松市的一间
“Kopino”儿童收容所,韩国人
塞德里克·孙先生和他的菲律宾妻子免费帮忙照料15名不知道父亲是谁的
“Kopino”儿童,收容所里的大多数孩子从未见过他们的韩国父亲。
其中一个名叫Yu Sai Kenzo的孩子,童年在愤怒与羞耻中度过。他母亲原是高尔夫球场的服务生,怀孕后父亲即消失。Yu常常用拳头击打父亲照片发泄情绪。
他说:“我讨厌人们看我那种眼神。我也讨厌自己的长相。”

而另一个名叫凯拉的小女孩,至今都在练习韩语,只为有朝一日能亲口对父亲说一句“我爱你”。
她说:“即使他从未出现过,但我毕竟是他的孩子。”

这些故事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沉默命运。他们既是血缘的延续者,也是父亲背影中最悲哀的断章。

Kopino母亲的群像里,贫穷与沉默是最常见的底色。她们中有的是在酒店打工的服务员,有的是夜店或高尔夫球场的临时工,也有因家庭压力从事灰色职业的年轻女性。

惨的是,菲律宾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基本上大部分菲律宾人都信奉天主教,而天主教的教义之一就是不允许堕胎。这些虔诚的教徒在教义的束缚下,也不会选择流产。
很多女性即便被明确要求“自己处理掉”,也会选择冒险生子。只是她们不知道,这个决定将彻底改写自己的人生轨迹。

菲律宾某女子克里斯蒂曾幻想成为“欧巴的新娘”,却在怀孕后被迫独自抚养孩子。她甚至不知道孩子父亲的真名,连一张护照复印件都没有。
很多女性根本不具备经济能力去韩国寻找孩子的父亲,甚至连签证与机票的钱都凑不齐。于是,这段异国恋最后化作一个人的战争——对抗贫困、抚养孩子、应对社会偏见,还有时常袭来的自责。

更残酷的是:即便努力抚养孩子,这些母亲也无法改变他们在社会身份系统中的“非人”地位。学校不收,单位不录,社会不认。他们仿佛是漂浮在国界之外的人——一出生就失去了“属于谁”的资格。


在众多的控诉声中,一个名叫具本昌的韩国人站了出来。

他是一位在菲律宾生活近20年的小企业主,目睹了无数菲律宾女子在“爱情骗局”中陷入困境。
2018年,他创办了一个名为“坏爸爸”的网站(后改名为“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的人”),开始收集并曝光韩国父亲的照片与信息,协助Kopino孩子寻找生父、追讨抚养费。

他收到无数恐吓电话,在韩国和菲律宾都曾遭遇黑帮袭击。2024年,因侵犯名誉权和隐私被判罚100万韩元并处以缓刑。但他没有停下。

他在社交平台贴出照片与故事:
“这是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他曾在宿务经营旅行社。有人认识他吗?” “一位66岁的韩国男子与15岁的菲律宾女孩生下一子,每月寄7万韩元。这不是恋爱,是性剥削。” “某男孩的父亲与多位女性保持关系,得知对方怀孕后就消失。我们在寻找这位‘失踪者’。”

截至目前,通过他的曝光,已有超过1500起未支付抚养费的案件得到解决。他的行为也带动韩国法院在个别案例中做出强制支付裁决。

但正义依然来得太迟。
韩国政府虽于2019年承诺加强跨国抚养费追索机制,但现实中的取证难、法律保护薄弱、跨国协作成本高昂,令大多数菲律宾单亲母亲依然求助无门。

更令人忧心的是,类似现象并不限于菲律宾。据非政府组织估算,韩国男性在越南、蒙古、东欧等地也存在类似“快闪父亲”问题。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的爱情并不罕见。但如果这份爱情从一开始就带着欺骗与不负责,那么留下的将不只是破碎的信任,更是下一代的失落身份和无尽创伤。

“爸爸,我爱你。” 凯拉说完这句话,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视线。
她或许永远等不到一个回头的身影,但她的声音不该被世界忽视。
每一个Kopino孩子,都不是“意外的后果”,而是需要被回应的生命。他们不是数字,不是耻辱,而是需要保护的存在。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他们都是你的孩子。